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BE与显微镜下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
1
作者 刘长营 孙伯香 王松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和显微镜下减压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治疗的57例单节段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和显微镜下减压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治疗的57例单节段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UBE(UBE组),27例行显微镜下减压手术(显微镜组)。UBE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4岁,平均(62.87±9.63)岁。显微镜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平均(63.34±8.26)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并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3±3.44)个月。UBE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较显微镜组少,下床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UBE组术后6 d VAS评分、ODI指数及术后3 d血清指标均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MacNab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B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更微创、灵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显微镜下椎管减压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腰椎椎管狭窄并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超 郑燕平 +2 位作者 殷军 夏海鹏 王延国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并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患者26例,均采用经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 目的探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并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患者26例,均采用经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冠状面偏移(C_(7)PL-CSVL)、矢状面偏移(C_(7)PL-SVA)、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2±1.7)个月,侧凸矫正率为58%。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C_(7)PL-CSVL、C_(7)PL-SVA、腰椎侧凸Cobb角、LL、PT和SS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96%,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为92%。结论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王恩杰 李庆辉 陈允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94-1604,共11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的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析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将其可视化。我们通过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验证。结果:经排除后,共有780名患者入选。年龄、性别、吸烟史、用药情况、佩戴支具情况、日照情况、β胶原降解产物、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个因素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分别为训练队列0.851,验证队列为0.820,Brier评分为0.090,证明模型的判别能力及准确度较高。临床决策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结论:吸烟、不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佩戴支具时间不足、每日平均日照时间不足等可增加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再发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列线图 预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涛 李建毅 +3 位作者 祝凯 张佳佳 崔梦琪 西永明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680例AS病人分为发生VTE组(34例)和未发生VTE组(16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680例AS病人分为发生VTE组(34例)和未发生VTE组(16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病人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AS病人VTE发生率为0.02%。单因素分析显示,AS病人发生VTE与年龄、病程、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χ^2=5.591~110.86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是AS病人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实施干预以降低病人VT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凯 刘新宇 +2 位作者 黄晓慧 汪耀 田永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建立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寰枢椎图像信息,应用VTK软件及ABAQUS软件构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中立、前... 目的:建立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寰枢椎图像信息,应用VTK软件及ABAQUS软件构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中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前后平移等载荷下固定系统的应力变化,分析寰枢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逼真地描绘了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的结构特点,共包含183363个节点(椎骨130982个,螺钉52381个),116082个单元(椎骨83776个,螺钉32306个)。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螺钉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螺钉置入骨质部分的根部周围和钉棒连接处。前屈载荷时,连接棒从头端至尾端的应力逐步减小,在寰椎侧块螺钉的钉棒连接处应力最大;其他载荷下连接棒应力分布从头端至尾端逐步增大,至枢椎椎板螺钉的钉棒连接处达到最大。后伸和旋转载荷下,螺钉存在明显的高应力区,各螺钉的应力最大值大于其他运动状态。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固定时各螺钉在颈椎旋转及后伸时所受应力明显增加,术后应避免颈椎过度旋转及后伸,以减少螺钉松动和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板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长营 孙伯香 +1 位作者 潘新 王松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单侧PVP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2 h、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椎体前缘、中间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 目的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单侧PVP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2 h、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椎体前缘、中间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除3例疼痛恢复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VAS评分:术前(8.10±0.82)分,术后72 h(3.12±1.13)分,术后6个月(2.83±0.90)分,术后72 h、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手术后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间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明显,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
下载PDF
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辅助置钉在44例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超 孙小刚 +4 位作者 李昊 田永昊 原所茂 刘新宇 王连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目的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 目的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机器人组);52例采用徒手透视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参数变化、顶椎旋转角、术后旋转分级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Cobb角、SVA及顶椎旋转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顶椎旋转改善率及旋转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96.5%vs 88.6%,P<0.05)。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高于徒手组[(4.85±0.44)μSv vs(15.97±2.35)×10^(-5)μSv;P<0.05)]。机器人组外科医生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2.96×±0.75)×10^(-5)μSv vs(6.35×±0.93)×10^(-5)μSv;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多于徒手组[(7.1±2.2)h vs(5.5±1.6)h;P<0.05]。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有效地提高了脊柱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C”型臂 脊柱侧弯 矫形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长营 孙伯香 +2 位作者 聂林 潘新 王松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周、15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3周、15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3周及15个月的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12%。术后ROM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骨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手术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辉 王连雷 +5 位作者 吴天驰 田永昊 原所茂 王霞 吕维加 刘新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6例。且均在术前应用SurigiPlan V1.0辅助规划螺钉型号及路径。42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13例。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术前规划与实际置入应用螺钉的符合率以及治疗前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两组共置入13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智能导板组与徒手组分别置入468枚和874枚螺钉。智能导板组置钉安全性高于徒手组(98.29%vs 92.33%,P<0.05),置钉准确性高于徒手组(94.23%vs 82.95%,P<0.05)。智能导板组468枚螺钉中,术前规划螺钉的长度及直径与实际应用螺钉的符合率分别为97.01%(454枚)和95.51%(447枚)。两组术前及术后主弯的Cobb角及顶椎旋转角、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导板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医生的术中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制造的3D打印手术导板可显著提高置钉准确性、安全性及置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3D打印 人工智能 手术导板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累及中间柱对前臂旋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洪超 张明伦 +1 位作者 高志方 潘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分析累及桡骨远端中柱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4例经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2例;年龄25~66岁,平均52. 5岁;18例为A... 目的分析累及桡骨远端中柱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4例经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2例;年龄25~66岁,平均52. 5岁;18例为A2型骨折,34例为A3型,18例为C1型,34例为C2型。患者均石膏固定2周后,改患肢功能位再固定2~4周。按照骨折位置分为两组,病例组为累及中柱骨折,对照组不累及中柱骨折,每组各52例。分析两组患者腕部运动及握力的差异,加特兰和韦利得分,臂、肩、手残疾(DASH)评分;12个月时VA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间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或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放射学参数(掌倾角、尺倾角)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1,P=0. 454,P=0. 163)。两组患者旋前[病例组(77. 0±7. 8)°vs.对照组(82. 8±7. 3)°,P=0. 000]和旋后[病例组(72. 0±7. 4)°vs.对照组(74. 9±8. 7)°,P=0. 008]的关节活动度(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活动度明显大于病例组。两组D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4)。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关节脱位与内旋活动度呈负相关(r=-0. 360,P=0. 000)。线性回归分析也表明,内旋活动度与关节脱位呈负相关(β=-6. 327,P=0. 001)。结论桡骨远端累及中柱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对前臂旋转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柱骨折 非手术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11
作者 祁磊 李牧 +1 位作者 侯勇 聂林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6月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35例患者,共进行了45个间隙的人工椎间盘置换。通过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活动度... 目的观察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6月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35例患者,共进行了45个间隙的人工椎间盘置换。通过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颈椎整体曲度。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术后颈脊髓功能以及颈部和上肢疼痛症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本组病例置换节段术前ROM为8.6°±2.4°,末次随访时ROM为9.1°±2.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1.7°±9.6°,末次随访时为14.5°±7.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术前有颈脊髓受压的表现J,OA评分为9.4±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和上肢痛,VAS评分为6.7±1.2分,术后为1.3±0.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可以保持置换节段的运动,改善颈椎曲度,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丛梦琳 马鹤成 +2 位作者 侯勇 司萌 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换5例,C4/5、C5/6间盘置换14例,C5/6、C6/7间盘置换2例。随访时间96~156个月,平均随访116.5±19.6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末次随访时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中测量人工颈椎间盘活动度,颈椎侧位X线片中测量颈椎曲度,采用McAfee分级法在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对人工颈椎间盘的异位骨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mJOA评分14.0±2.0分。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15.2±1.8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16.8±1.2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5.1±1.7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1.9±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9±0.8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曲度为平均16.7°±6.6°,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5.7°±7.3°,无统计学差异(P=0.25)。上位节段活动度为6.23°±10.13°,下位节段活动度为3.76°±4.81°,有统计学差异(P=0.025)。至末次随访时16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6.2%。根据McAfee分级,21例患者42个节段中,Ⅰ级5个节段,Ⅱ级5个节段,Ⅲ级1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发生Ⅲ级以上HO的概率为50%,上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38.0%,下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61.9%。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行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且下位节段发生严重HO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间盘 颈椎病 异位骨化 长期观察
下载PDF
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光雨 李昊 裴艳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hRNA)、干扰组(感染LV-SOX4-GFP-shRNA)和干扰+抑制剂组(LV-SOX4-GFP-shRNA感染前加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阴性组和干扰组MG63细胞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于判断慢病毒感染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酶切Caspase-3蛋白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h FOB1. 19细胞相比,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干扰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和酶切蛋白的表达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均<0. 05),而干扰+抑制剂组上述变化减弱(P <0. 05)。结论:SOX4促进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SOX4基因 凋亡 CASPASE-3 MG63细胞
下载PDF
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邱成 王连雷 +5 位作者 郜献雷 李昊 潘新 韩莎莎 刘新宇 王松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科诊断为Ⅲ期Kümmell病且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加后路脊柱稳定技术治疗的8例...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科诊断为Ⅲ期Kümmell病且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加后路脊柱稳定技术治疗的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9~78岁,平均68.9±6.2岁。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d及随访半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半年的Cobb角和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3d(6.00±1.31分)及术后半年随访(1.25±1.04分)的VAS评分较术前(7.75±1.04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3d[(47.00±6.68)%]及术后半年随访[(10.25±5.70)%]时的ODI较术前[(64.63±6.35)%]明显恢复(P<0.001)。术后3d时的Cobb角(13.93°±3.69°)较术前(36.89°±11.09°)明显减低(P<0.001),并且术后半年随访时(13.15°±3.88°)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689)。术后3d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0.94±0.03)较术前(0.57±0.17)明显恢复(P<0.001),且术后半年随访时(0.93±0.03)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463)。8例患者均术后疼痛得到缓解、椎体前柱高度恢复满意和后凸畸形有显著改善,且随访期间椎体高度丢失较小[(3.18±2.66)%]。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cage置入具有脊柱后凸矫正和促进骨性融合等优点。因此,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椎弓根 CAGE 脊柱器械 脊柱融合
下载PDF
有限元法探究骨质疏松患者在不同内固定方式下的稳定性
15
作者 赵俊勇 赵曰峰 司海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脊柱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开放手术治疗中,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的常用方法,借助三维重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脊柱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开放手术治疗中,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的常用方法,借助三维重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手术方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CT医学图像,借助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建立了骨质疏松病人T7-T9胸椎段的3D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椎间盘及韧带等软组织,在一定的载荷和边界条件下,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求解.对椎弓根钉穿破椎体前部皮质骨置钉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加以验证,对于该种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拓展意义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 医学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小旱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6期120-123,13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基于护理程序...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基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VAS(2.44±0.45)分低于对照组(3.26±0.69)分,研究组JOA(25.59±3.08)分高于对照组(20.84±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6、6.924,P<0.05);研究组护理后物质生活(90.49±2.24)分、躯体功能(91.16±2.62)分、心理功能(90.32±3.18)分、社会功能(91.24±2.07)分,高于对照组的(84.55±2.18)分、(85.34±3.11)分、(84.75±2.21)分、(85.38±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6、9.916、9.965、15.229,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1.6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P<0.05)。结论临床对行腰椎间盘突出术患者开展基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腰背疼痛度,提高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比较
17
作者 刘长营 孙伯香 王松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2-02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A组40例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4...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2-02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A组40例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42例采用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4个月。A组4例出现椎间隙及椎体前缘少量骨水泥渗漏,B组3例出现椎间隙及椎体前缘少量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而未特殊处理。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小于B组,住院时间也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优于B组,而B组术后6个月、18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6个月、18个月Cobb角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矫正脊柱畸形,远期疗效好,但是手术创伤较大,体质较差而不能耐受该手术的患者推荐行创伤更小的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水泥强化 空心侧孔椎弓根钉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新宇 贾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42,共7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密切相关,既往研究主要围绕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参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单纯解决病变节段问题而忽视矢状位重建,可能会降低手术疗效。近年研究重...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密切相关,既往研究主要围绕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参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单纯解决病变节段问题而忽视矢状位重建,可能会降低手术疗效。近年研究重点集中在不同手术方式对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矢状位失衡为功能性失代偿,通过短节段减压或固定融合手术即可恢复矢状位平衡。术后未恢复平衡者与术前严重失衡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尚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研究认为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及较大的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的差值。手术对矢状位失衡的改善以及术后矢状位失衡与残留症状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矢状位曲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矢状位 脊柱 骨盆 失平衡
原文传递
黄韧带整块切除技术在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磊 王亮 +1 位作者 姜云鹏 史桂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06-412,共7页
目的 观察分析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BE-ULBD)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黄韧带整块切除技术的应用技巧及意义。方法... 目的 观察分析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BE-ULBD)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黄韧带整块切除技术的应用技巧及意义。方法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我院采用 UBE-ULBD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30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 50~78 岁,平均 (62.3±8.2) 岁。单节段狭窄 24 例,双节段狭窄 6 例,共计 36 个手术减压节段,其中 L;节段 6 例,L;节段 25 例,L;~S;节段 5 例。术中采用黄韧带整块切除技术去除黄韧带。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应用腰痛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进行评估,同时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手术时间(85.8±9.4) min,术后引流量 (17.1±16.6) ml,术后住院时间 (2.4±0.6) 天,术后平均随访 (15.3±3.5) 个月。术前和术后 1 天、3 个月、6 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 VAS 评分分别是 3.8±1.1,3.2±0.7,1.7±0.6,1.3±0.7,1.2±0.9;下肢痛 VAS 评分分别是 6.2±1.0,2.0±1.0,1.5±0.8,1.3±0.7,1.1±0.9。术前和术后 3 个月、6 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 ODI 分别是 66.8±9.4,19.6±6.0,13.4±4.6,11.7±3.8,术后腰腿痛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优 23 例,良 5 例,可 2 例,优良率为 93.3%。结论 UBE-ULBD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实现椎管的彻底减压,创伤小、恢复快,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硬膜撕裂风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减压 外科 黄韧带
原文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CT分型及其与脊柱矢状位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孙庆宇 王连雷 +5 位作者 赵钇伟 高兴帅 陈幸 赵赓 孙峰 刘新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519-1527,共9页
目的建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骨化CT分型系统,并分析脊柱前外侧骨化部位及程度与脊柱矢状位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全脊柱CT扫描检查109例60岁以上... 目的建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骨化CT分型系统,并分析脊柱前外侧骨化部位及程度与脊柱矢状位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全脊柱CT扫描检查109例60岁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0例,女39例;年龄(68.4±6.9)岁(范围60~88岁)。采用高分辨率CT密度容积重建图像分析各椎间隙水平脊柱前外侧骨化程度,并建立CT分型系统。矢状位测量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 angle,TLJ)。采用改良Abelin-Genevois(AG)矢状面分型将不同脊柱矢状面形态分为:AG1型,脊柱后凸顶点位于中、下胸段(T4~T11);AG2型,胸椎无明显后凸;AG3型,后凸顶点位于胸腰段(T12~L2);AG4型,后凸顶点位于上胸段(T1~T3)。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计算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信度。统计分析矢状位参数、AG分型与DISH骨化位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的DISH骨化CT分型系统根据脊柱各节段前外侧骨化的严重程度,将DISH骨化分为0~3级。分型系统观察者内ICC值为0.871,观察者间ICC值为0.874。结合Resnick的DISH诊断标准,97例(89.0%)患者存在连续4个骨化等级1级以上的脊柱节段。AG1型患者T4~T11节段骨化等级为(1.24±0.69)级,大于AG2型(0.84±0.71)级和AG3型(1.00±0.7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01,P<0.001);AG3型患者T12~L2节段骨化等级为(1.44±0.87)级,大于AG1型(1.06±0.84)级和AG2型(0.72±0.6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08,P<0.001);未发现AG4型患者。AG1~3型患者在T1~T3节段骨化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738);在整个胸椎和腰椎(T1~L5)总骨化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74,P<0.001),AG1型和AG3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但均高于AG2型(P<0.001)。结论新建立的DISH骨化CT分型系统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DISH的精细化形态学研究,且证实DISH患者脊柱后凸顶点所在的区域更容易发生脊柱前外侧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骨骼 脊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