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学君 于春利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142-143,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同意加入神经介入治疗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和开... 目的:分析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同意加入神经介入治疗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神经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37例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应用DS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情况均降低80%以上,脑瘤患者微弹簧圈完全闭塞。4例并发症以皮下血胀、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为主,治疗后好转,术后患者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和脑梗死等。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情况降低40%-50%左右,并发症9例以脑水肿、吞咽困难、昏迷、神经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为主。两组疗效相比研究组显然更具优势,且研究组患者复发次数明显较少,身体处于良好功能状态。结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安全高效,对于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治疗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君 于春利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110例颅脑肿瘤的患者,分为两个研究组,55位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疗法,列入显微外科手术组。另外55位患者运用常规外科手术疗法,列入常规外科手术组。其中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治疗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110例颅脑肿瘤的患者,分为两个研究组,55位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疗法,列入显微外科手术组。另外55位患者运用常规外科手术疗法,列入常规外科手术组。其中显微外科手术运用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规外科手术运用一般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对比。结果该次抽取的110例颅脑肿瘤患者中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人一共55位,采用常规外科手术的病人有55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87.27%,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效率为69.09%。两组总效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比较顺利,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颅脑肿瘤患者而言,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安全、可靠、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效果 临床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雅栋 耿介文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直径、最大径、宽度、瘤颈宽度、体积、入射角、载瘤动脉直径、表面积、波动指数、非球形指数),计算动脉瘤长宽比、宽颈比、纵横比和尺寸比,并记录动脉瘤位置信息。将多发动脉瘤中破裂责任动脉瘤纳入破裂组,其余动脉瘤纳入未破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价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形态学参数及动脉瘤位置信息的差异。结果56例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共126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在形态学方面,直径>5 mm[51.8%(29/56)比15.7%(11/70),P<0.01]、最大径>6 mm[57.1%(32/56)比25.7%(18/70),P<0.01]、入射角>107°[57.1%(32/56)比35.7%(25/70),P=0.016]、宽颈比>1.1[50.0%(28/56)比30.0%(21/70),P=0.022]、纵横比>1.1[46.4%(26/56)比25.7%(18/70),P=0.015]和尺寸比>1.9[57.1%(32/56)比10.0%(7/70),P<0.01]在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瘤位置方面,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9.3%(22/56)]和大脑中动脉[23.2%(13/56)],而非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28.6%(20/70)]和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27.1%(19/70)],两组动脉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比>1.9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2,95%CI:2.40~56.15;P=0.002)。在动脉瘤位置方面,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OR=19.25,95%CI:2.19~169.51;P=0.008)。结论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学参数中尺寸比>1.9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 形态学参数 位置 破裂动脉瘤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核心症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学君 于春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9-6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PD)核心症状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PD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PD)核心症状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PD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术前、术后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结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服药状态(P<0.05);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及服药状态下的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服药后各个评分项目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VFT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CDT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未见颅内出血、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效减少药物用量,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学君 于春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对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栓塞情况及术...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对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栓塞情况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6~12个月造影复查,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弹簧圈栓塞,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80.00%(4/5),次全栓塞率为20.00%(1/5);宽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11.11%(2/18),次全栓塞率为72.22%(13/18),部分栓塞率为16.67%(3/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3/23),经相应治疗后好转,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4例患者术后6个月仍有部分残留,但残留部分与术中相比未见增大。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复发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针刺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学东 刘书深 李壮志 《医学综述》 2005年第8期759-762,共4页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经络 神经 镇痛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表皮样囊肿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学东 马丽丽 +1 位作者 孙晓辉 李壮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1146-1146,共1页
关键词 外伤 颅骨 表皮样囊肿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79例心肌酶谱改变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学君 许月丹 王宝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584-1585,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心肌/酶学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亮 梁洪妮 +2 位作者 张学军 刘书深 戚本广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局部脑血流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壮志 孙学东 +3 位作者 张学军 曹任江 戚本广 刘书深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用SPECT摄像技术观察20例健康人和3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损伤后均有局部脑血流减低,针刺和留针后局部脑血流有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用SPECT摄像技术观察20例健康人和3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损伤后均有局部脑血流减低,针刺和留针后局部脑血流有明显改善,持续治疗效果更佳。结论醒脑开窍针疗有改善局部脑血流之效,从而改善脑功能,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脑血流量 脑损伤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鞠姜华 李玉会 +1 位作者 黄德章 李壮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07-209,共3页
脑血管痉挛(CVS )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降低、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脑损害,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CV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脑血管痉挛(CVS )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降低、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脑损害,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CV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磷酸二酯酶(PDEs)与脑血管痉挛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治疗 迟发性脑损害 严重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脑组织缺血
下载PDF
重症急性硬膜下血肿二种手术方法比较
12
作者 李壮志 孙晓辉 +1 位作者 孙学东 张学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836-837,共2页
关键词 骨瓣 颅脑手术 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49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壮志 于兰 +4 位作者 孙学东 戚本广 刘书深 潘杰 张学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及机理。方法  89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 4 9例 ,西医治疗组 4 0例 ,两组均用 2 0 %甘露醇及神经细胞活性药物作基础治疗 ,自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及机理。方法  89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 4 9例 ,西医治疗组 4 0例 ,两组均用 2 0 %甘露醇及神经细胞活性药物作基础治疗 ,自拟化瘀通腑汤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 ,口服化瘀通腑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8% ,血肿消失平均时间 2 4天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肿消失平均时间 35 .4天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化瘀通腑汤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不但优于单一西医治疗方法 ,而且可缩短病程 ,改善其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腑汤 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壮志 刘德孚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05-206,共2页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李壮志,刘德孚综述周承孝审校(山东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64200)在动物和人类的早期研究中,发现高血糖可加重脑损伤、脑卒中等疾患的中抠神经系统损害[1~5]。相反,有的作者则认为葡...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李壮志,刘德孚综述周承孝审校(山东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64200)在动物和人类的早期研究中,发现高血糖可加重脑损伤、脑卒中等疾患的中抠神经系统损害[1~5]。相反,有的作者则认为葡萄糖可提供能量基础,对缺血缺氧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糖 急性期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15
作者 王亮 孙学东 +3 位作者 刘书深 王海娜 张学军 钟平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7期28-29,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引起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极高,约60—90%,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动物实验证明,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限是双侧瞳孔散大后90分钟,死亡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缺氧性坏死和脑内弥漫性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引起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极高,约60—90%,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动物实验证明,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限是双侧瞳孔散大后90分钟,死亡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缺氧性坏死和脑内弥漫性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的死亡率商,预后不佳,我们对56例双侧瞳孔散大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瞳孔散大 重型颅脑损伤 病人 围手术期治疗 大病 死亡率 预后 脑内 颅内压增高 坏死
下载PDF
海绵窦炎性肉芽肿1例报告
16
作者 孙学东 汤金霞 李壮志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6期117-117,共1页
患者丛某,男,48岁,因“视物重影1周”入院。既往有右中耳炎病史20年。入院查体:T:36.8℃BP:120/80mmHg神志清,右眼球内聚,而外展受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右耳听力略减低,余颅神经查体无异常。颈软,心、肺、腹... 患者丛某,男,48岁,因“视物重影1周”入院。既往有右中耳炎病史20年。入院查体:T:36.8℃BP:120/80mmHg神志清,右眼球内聚,而外展受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右耳听力略减低,余颅神经查体无异常。颈软,心、肺、腹查体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反射、踝反射(++),双侧巴氏征(-)。颅脑MRI检查平扫示:右侧海绵窦前方有等T1长T2信号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查体 海绵窦 炎性肉芽肿 入院 正常 神志 颅脑 MRI检查 颅神经
下载PDF
颅底应用解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军 王克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熟悉颅底区域的解剖特点 ,是开展颅底外科手术的基础。为了避免颞骨内的面神经、颈内动脉、内耳结构的损伤 ,可利用颞骨表面的标志判断颞骨内有关结构的位置。根据斜坡区的解剖特点 ,进入斜坡区的颅底手术入路归纳为三类 :前方入路、侧... 熟悉颅底区域的解剖特点 ,是开展颅底外科手术的基础。为了避免颞骨内的面神经、颈内动脉、内耳结构的损伤 ,可利用颞骨表面的标志判断颞骨内有关结构的位置。根据斜坡区的解剖特点 ,进入斜坡区的颅底手术入路归纳为三类 :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后方入路。这些手术入路有各自的优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区域 应用解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外伤后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书深 刘德孚 +1 位作者 戚本广 李壮志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外伤 小脑幕裂孔疝 大脑后动脉梗塞
下载PDF
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汨 胡良奎 陈可家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49-351,共3页
外伤性颅内血肿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开颅血肿清除、钻孔血肿引流术都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开颅治疗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 外伤性颅内血肿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开颅血肿清除、钻孔血肿引流术都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开颅治疗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伤口愈合快,费用低廉的优点,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皮质盲一例
20
作者 李梅芳 李建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852-852,共1页
患者,女,37岁,因“头痛6年”入院。患者2009年因头痛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未处理。其后每年均定期来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药,血压控制良好。
关键词 动脉造影 皮质盲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