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泉良
-
机构
山东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
-
关键词
阅读中
写作实践
写作能力
写作意义
积累
途径
写作训练
针对性
思想内容
实践性
-
分类号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语感能力在写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泉良
-
机构
山东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9年第4期30-31,共2页
-
文摘
所谓语感正如洪镇涛先生所说:"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它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这句话中的"实践"包含着阅读和写作两种形式。阅读侧重于积累语感,写作则侧重于运用语感进行表达,促进语感能力的形成,同时,这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语感能力一旦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感能力在写作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关键词
语感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
具体表现
洪镇涛
三个方面
语言实践
语言积累
构思
表达效果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试论跨文化交际中汉俄礼仪用语的民族文化差异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戚雅君
-
机构
山东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84-87,共4页
-
文摘
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语言渗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质。不了解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相关内容的某些差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比,论述了汉俄礼仪用语的民族文化差异,能帮助两个民族,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实现正常的跨文化交际。
-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礼仪用语
民族文化差异
-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
-
题名通过写作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 4
-
-
作者
杨泉良
-
机构
山东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9年第9期20-21,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虽然作文训练的力度有所加强,但收效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多数训练还没有真正落实到点子上。叶圣陶曾经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决定着写作能力,同时写作能力又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
-
关键词
语感能力
写作能力
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
作文评改
作文训练
培养学生
文字语言
训练培养
训练语感
-
分类号
H19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所”字结构质疑
- 5
-
-
作者
张保乾
-
机构
山东省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97-98,共2页
-
文摘
“所”字结构 ,人们已谈论得很多了 ,但有些看法似乎还不太完整。认识任何一种结构 ,都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和整个语法体系中去 ,否则 ,得出的结论就会失之偏颇。
-
关键词
“所”字结构
质疑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 6
-
-
作者
邹燕
-
机构
山东威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语文月刊》
1999年第12期25-25,共1页
-
文摘
"好熟悉的眼睛,"我回头望着那个穿牛仔服的人,脑海中一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我的心跳骤然加快。"会是他吗?"站在我身后的"牛仔服"脸上也带着与我同样吃惊与疑惑的神情,同时抬起右手摸了一下鼻子。
-
关键词
牛仔服
鼻子
熟悉
认识
形象
心跳
眼睛
女生
吃惊
窗口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