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与“不和而和”——试析古代中西方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淑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10期76-77,共2页
中西方古代的审美理想,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从总的趋势上看都是追求和谐。中国人注重欣赏含蓄的中和之美,中国古代的艺术侧重揭示主体内心的情感活动,追求美与善的统一。而古代西方人论和谐时,突出物体的形式美,追求美与真的统一。
关键词 中西方 古代 和观念 艺术表现 差异
下载PDF
儒道两家美学领域对“和”的不同追求
2
作者 白淑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5期117-118,共2页
儒道两家在美学领域的终极追求都是“和”,由于两家哲学观、文艺观的不同,在美学领域对“和”的追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儒家尚“中和”,要求美善统一,追求尽善尽美。道家求真尚朴,追求超功利的“大美”、“至美”。儒道两家在追求... 儒道两家在美学领域的终极追求都是“和”,由于两家哲学观、文艺观的不同,在美学领域对“和”的追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儒家尚“中和”,要求美善统一,追求尽善尽美。道家求真尚朴,追求超功利的“大美”、“至美”。儒道两家在追求“和”的过程中,即对立统一又互融互补,彼此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美学领域 “和”
下载PDF
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本质观的再认识
3
作者 白淑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3期66-67,2,共2页
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是:文学是以文字形象地表现出来的东西,它以激发读者的美感为目的。这种认识抓住了文学表现的媒介特征与审美功能,只是没有触及文学的来源和社会性质。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丈学本质观的认识是:... 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是:文学是以文字形象地表现出来的东西,它以激发读者的美感为目的。这种认识抓住了文学表现的媒介特征与审美功能,只是没有触及文学的来源和社会性质。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丈学本质观的认识是:“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种认识与30年代文学观念相比显得更为丰厚、充实,但它对文学审美特征的忽略又显得美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文学本质观 再认识
下载PDF
餐饮企业营销艺术
4
作者 曲永青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年第2期44-45,共2页
餐饮营销是餐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所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经营销售活动。餐饮企业只有通过一整套营销活动不断地追踪顾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变化,及时调整企业产品与服务,才能获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实... 餐饮营销是餐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所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经营销售活动。餐饮企业只有通过一整套营销活动不断地追踪顾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变化,及时调整企业产品与服务,才能获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达到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企业 营销艺术 经营目标 销售活动 消费变化 消费需求 营销活动 企业产品
原文传递
中国人饮食中的“和”文化
5
作者 刘岩松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24-125,共2页
中华民族“和”的意识与思想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进行最为直接的接触过程中,形成从杂多中寻求事物和谐与美的现念。“和”文化在饮食方面表现为食和与人和。
关键词 和文化 食和 人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