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豆根配方颗粒的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基于U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
1
作者 刘册家 刘羽康 +7 位作者 张京华 姚元成 李金鑫 张风超 刘兴村 张玉伟 曹桂云 孟兆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240,共14页
为探究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北豆根配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炎、抗肿瘤作用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 为探究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北豆根配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炎、抗肿瘤作用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和核心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北豆根配方颗粒共鉴定出3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PPI分析发现HSP90AA1,SRC,STAT3等为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作用核心靶点,MAPK8,MAPK14,CDK2等为抗肿瘤作用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作用与癌症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内分泌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个代表性化学成分与7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低的结合能.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北豆根配方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鉴定,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发挥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豆根配方颗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为其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 配方颗粒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MS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前列欣胶囊对角叉菜胶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宁玻 臧凌鹤 +1 位作者 张亚 董文尧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前列欣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前列欣胶囊给药组,每组6只,各组均手术暴露前列腺侧叶,模型组与给药组于两侧叶注射50μl 1%角叉菜胶建立慢性...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前列欣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前列欣胶囊给药组,每组6只,各组均手术暴露前列腺侧叶,模型组与给药组于两侧叶注射50μl 1%角叉菜胶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前列欣组按4 g/kg剂量灌胃给药,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纯净水。给药45 d后测定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产生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前列腺指数、组织炎症因子IL-1β、24 h排尿量、痛阈反应时间,并对尿液和血浆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系数显著增加[(0.75±0.09)‰vs(1.60±0.35)‰,P<0.01],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水平显著升高[(55.12±4.94) ng/ml vs(22.61±2.77) ng/ml,P<0.01];与模型组相比,前列欣胶囊给药组大鼠前列腺系数及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97±0.10)‰,(36.64±7.25) ng/ml,P<0.01]。下尿路症状考察结果显示:模型组表现出尿量显著减少,从对照组的16.38 ml降至4 ml(P<0.01),疼痛反应时间显著减少[(13.83±5.67) s vs(23.73±2.52) s,P<0.01],尿素氮、肌酐、尿酸肾功能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分别为(23.06±3.71) mg/dl vs(17.92±1.41) mg/dl,(48.08±9.31)μmol/L vs(40.31±3.53)μmol/L,(181.36±64.06)μmol/L vs(84.33±21.40)μmol/L,P<0.01],前列欣处理后显著改善上述症状[尿量(13.44±2.26) ml,疼痛时间(31.45±2.96) s,尿素氮(16.49±1.86)mg/dl,肌酐(36.88±7.98)μmol/L,尿酸(117.47±40.09)μmol/L,vs模型组,P<0.01]。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角叉菜胶所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尿液与血清中均有多种代谢物显示出显著差异,而前列欣治疗显示逆转作用。在尿液样本中,与前列欣作用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天冬氨酸顺-S-氧化物等21个代谢物,表现为诸如甘氨醛、半胱氨酸、酮亚胺等在模型组中显著提升(较对照组提升比例分别为14.55、10.32、3.46倍),前列欣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使代谢物比例恢复至几乎正常水平(分别为0.16、0.22、0.45 vs模型组,P<0.01),而喹啉酸、氨基丁醛、三磷酸等在模型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例为0.35、0.13、0.39,P<0.01),前列欣显著提升此类代谢物(比例分别为2.5、6.39、1.64 vs模型组,P<0.01);通路富集分析提示主要影响的代谢途径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在血浆样本中,与前列欣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油酰基辅酶A等11个代谢物,其中模型组显著升高的代表物为神经苷脂、己二酸等(比例4.36、8.04 vs对照组,P<0.01),前列欣降低该类代谢物(比例0.47、0.47 vs模型组,P<0.01),在模型组中显著降低的代谢物主要为二酰甘油、胆碱卵磷脂等(比例为0.88、0.74 vs对照组,P<0.01),前列欣对此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比例为1.93、1.94 vs模型组,P<0.01),富集通路提示主要影响甘油磷脂代谢、三羧酸循环等几种代谢途径。结论:前列欣胶囊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症状,对氨基酸、磷脂酰等生物代谢标志物具有显著影响,并通过三羧酸循环途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欣胶囊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代谢组学 角叉菜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的蟾酥质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桂云 宁波 +6 位作者 向阳 张永清 刘兴村 庄雪松 孟兆青 黄蒙蒙 张风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5,共15页
为了对不同产地蟾酥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利用24批蟾酥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蟾酥特征图谱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针对特征图谱中的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5个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方... 为了对不同产地蟾酥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利用24批蟾酥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蟾酥特征图谱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针对特征图谱中的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5个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方法,测定24批蟾酥中5个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建立蟾酥特征图谱,确定9个共有峰,指认其中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是0.136~0.996,四川样本与其他各省样品相似度最低.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蟾酥样品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地域规律性.不同省份蟾酥中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含量相差较大,东北三省及河北、山东、江苏3个东部省份蟾酥样品蟾毒内酯类含量较高,河南、四川省蟾毒内酯类含量较低.不同批次蟾酥5种蟾毒内酯类化合物含量比例差别较大,未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研究建立了蟾酥特征图谱检测方法及含量一测多评检测方法,为蟾酥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于蟾蜍的养殖及蟾酥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高效液相 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一测多评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前列欣胶囊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龙 刘册家 +5 位作者 贾传青 穆岩 段文娟 臧凌鹤 于宗渊 王晓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列欣胶囊正丁醇部位(the butanol part of Qianliexin Capsule, QLX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 目的 探讨前列欣胶囊正丁醇部位(the butanol part of Qianliexin Capsule, QLX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干预作用,初步明确QLXB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12.5、25、50 mg·L^(-1)剂量的正丁醇部位干预细胞24 h后,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_(2))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p65 (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 B p65,p-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kappa B kinaseα/β,p-IKKα/β)和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IL-6、IL-1β、TNF-α和PGE_(2)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前列欣胶囊中正丁醇部位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上清中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在蛋白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TLR4、COX-2、p-NF-κB p65、p-IKKα/β和iNOS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前列欣胶囊中正丁醇部位能有效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前列欣胶囊中正丁醇部位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减轻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炎症因子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