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卓 《当代外语研究》 2020年第4期66-72,共7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也是对知识观和课程观的重构和再认识。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外国文学课程建设呈现出全新的内涵和外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使命。"课程思政"与价值...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也是对知识观和课程观的重构和再认识。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外国文学课程建设呈现出全新的内涵和外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使命。"课程思政"与价值性知识、深度教学等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从而使外国文学课程在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维度和深度。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外国文学课程不但能成为新文科建设和中国高校"立体化外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能在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使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人文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 内涵 外延
原文传递
“黑色维纳斯”的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帕克斯戏剧《维纳斯》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卓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3,共12页
美国非裔戏剧家苏珊·帕克斯获得戏剧奥比奖的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研究者认为帕克斯把历史上的黑人传奇女性,被称为"霍屯督维纳斯"的萨拉·巴特曼塑造成了白人殖民者的"同谋... 美国非裔戏剧家苏珊·帕克斯获得戏剧奥比奖的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研究者认为帕克斯把历史上的黑人传奇女性,被称为"霍屯督维纳斯"的萨拉·巴特曼塑造成了白人殖民者的"同谋"而不是"牺牲品",并由此引发了谁有权利讲述黑人女性的历史以及如何讲述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审视《维纳斯》和这场激烈的论辩,学界一直关注的帕克斯的戏剧考古、维多利亚时代黑人女性面临的独特的伦理困境、巴特曼的生存伦理等问题均呈现出全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帕克斯塑造"同谋者"巴特曼的过程恰恰是一次赋予这位"黑色维纳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伦理书写过程,并在这样的书写中使得"黑色维纳斯"获得救赎和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帕克斯 《维纳斯》 “霍屯督维纳斯”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原文传递
《上帝帮助孩子》中的肤色隐喻与美国后种族时代神话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2015年,托尼·莫里森出版了小说《上帝帮助孩子》。这是当时已84岁高龄的莫里森当代书写的首秀。该小说以肤色返祖隐喻重构种族歧视现场,在历史和当下之间建构起自由往返的桥梁,使得莫里森能立足当下,对所谓后种族时代特有的肤色歧... 2015年,托尼·莫里森出版了小说《上帝帮助孩子》。这是当时已84岁高龄的莫里森当代书写的首秀。该小说以肤色返祖隐喻重构种族歧视现场,在历史和当下之间建构起自由往返的桥梁,使得莫里森能立足当下,对所谓后种族时代特有的肤色歧视和肤色消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揭示出美国后种族神话的荒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上帝帮助孩子》 肤色返祖 肤色歧视 后种族时代
原文传递
论《诗章》中的黑人形象隐喻与美国历史书写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卓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107,共16页
黑人形象最早出现在《诗章》第21章,而这一章恰恰是首次引入美国历史主题的章节。庞德在这个美国历史时刻开始的部分,书写了一种颇有悲喜剧意味的"非洲性在场"。事实上,庞德不但在《诗章》中书写了黑人,而且打造了一条"... 黑人形象最早出现在《诗章》第21章,而这一章恰恰是首次引入美国历史主题的章节。庞德在这个美国历史时刻开始的部分,书写了一种颇有悲喜剧意味的"非洲性在场"。事实上,庞德不但在《诗章》中书写了黑人,而且打造了一条"黑人的后廊",把各种黑人形象齐聚在包罗万象的《诗章》文本空间。黑人形象之所以能够走进庞德的诗歌,和庞德试图书写一部美国"秘密历史"的理想密切相关。这部"秘密历史"是个人的、边缘的、多元的。黑人形象在庞德的诗歌中是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提喻,是白人黑暗的自我投射,是边缘人的复杂身份的象征,也是现代人矛盾身份的隐喻。黑人作为心理、社会、政治和文学符号对庞德的现代主义叙述视野和文学成就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章》 黑人形象 隐喻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