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地方高校如何打造“金课”——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
魏建
彭冠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2
|
新时期以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建设述略 |
翟德耀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
|
|
3
|
艺术元素视角下黄河流域(山东)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图谱研究 |
王国瑜
夏冬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民国时期山东文学教育综论 |
李宗刚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5
|
与“母性与革命性”相伴生——试析山东现代文学史上女性形象塑造的意识特点 |
刘香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6
|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
李宗刚
|
《临沂大学学报》
|
2024 |
0 |
|
7
|
民族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抗日文学 |
房福贤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沉郁中的跋涉与突围——主旋律与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 |
孙谦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9
|
“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
郭晓平
魏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山东文化形象的三大建构模式及其现代传承与嬗变 |
房福贤
马征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齐鲁文化与山东现代小说 |
张瑞英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2
|
《儒林外史》的“天下”、“古今”与“山东” |
杜贵晨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
4
|
|
13
|
明清山东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与排除式 |
张俊阁
|
《兰州学刊》
|
2007 |
4
|
|
14
|
晚明山东文坛宗尚 |
周潇
裴世俊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5
|
山东“十七年”英雄主题小说中“英雄形象”的原型剖析 |
刘香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4 |
2
|
|
16
|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外证与内证 |
杜贵晨
|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2002 |
5
|
|
17
|
来自故土文化的得与失——以现代山东作家为例 |
魏建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论山东新世纪电视剧的宏大叙事策略 |
房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9
|
明清山东方言人称代词的换用 |
张俊阁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0
|
山东文艺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
孙昕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