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庆大霉素缓释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2
1
作者 鲍磊 周雪峰 +2 位作者 于庆才 谭容 张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Septopal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慢性骨髓炎病人采用病灶清除加Septopal珠链植入的方法,观察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16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Septopal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骨髓炎 Septopal珠链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损伤引起Horn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环 丛爱宁 亓祥顺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损伤 HOMER 综合征 左眼上睑 门诊就医 医院就诊 自行车 左颈部
下载PDF
巨大臀部神经纤维瘤病1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鲍磊 周雪峰 +1 位作者 马华松 于庆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2389-2389,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诊断
下载PDF
腓肠神经皮瓣加持续冲洗治疗跟骨开放骨折
4
作者 赵长民 于瑞荣 +1 位作者 丁义广 姜绪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期142-142,145,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10年共收治跟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负压封闭、持续冲洗。结果 19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浅表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全部患者获得6~12个月(平均10个月...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10年共收治跟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负压封闭、持续冲洗。结果 19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浅表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全部患者获得6~12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能够负重。结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并负压封闭、持续冲洗治疗跟骨开放骨折,在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其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和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开放性骨折 皮瓣 负压封闭 持续冲洗
下载PDF
农村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与建议
5
作者 黄志新 盛启平 陶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3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患者 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 治疗指南 脑卒中 降压作用 个体化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农村医生
下载PDF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于庆才 姜绪伟 +1 位作者 丁义广 宗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43-1344,共2页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可靠方法;已被广大伤员所接受,然而术后疼痛、伤肢肿胀及5%-17%骨不连的发生率^[1],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作为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共治疗四肢...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可靠方法;已被广大伤员所接受,然而术后疼痛、伤肢肿胀及5%-17%骨不连的发生率^[1],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作为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共治疗四肢骨折104例,并与同期104例四肢骨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取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瓜多肽注射液 骨折愈合 镇痛
原文传递
腰椎非融合及功能重建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庆才 姜绪伟 丁义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如何保存其稳定性和运动性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动态非融合稳定技术(动态固定)及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其保留了脊柱的两大功能,模拟了正常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大大... 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如何保存其稳定性和运动性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动态非融合稳定技术(动态固定)及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其保留了脊柱的两大功能,模拟了正常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大大降低了因邻近节段退变而导致的症状、体征的出现,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融合固定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非融合固定系统 人工椎间盘 人工髓核
原文传递
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梁 盛启平 +1 位作者 王珊珊 卢英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评价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 目的评价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利咽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障碍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VEGF、IL-18、IL-23、SOD及MDA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对照组为72.2%(3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83、9.740,P值均<0.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t=4.064,P<0.01);研究组血清BDNF[(8.42±0.72)μg/L比(6.69±0.63)μg/L,t=13.288]、IGF-1[(142.20±12.29)μg/L比(118.35±10.73)μg/L,t=10.742]及VEGF[(151.29±12.26)ng/L比(102.21±9.77)ng/L,t=23.00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8、IL-23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892、9.897、6.206,P值均<0.00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18.510,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补肾利咽汤 脉冲电针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