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写作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袁忠岳 《中外诗歌研究》 2006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诗性的淡化和流失已成为当前诗歌写作的一大流弊,大量没有诗味的诗作住网上和各种诗歌版面上漫流泛滥。难怪人家都说现住写诗人比读诗人多。因为诗太好写了,只要把身边发生的日常琐事随意记下或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拉到一起就成;而... 诗性的淡化和流失已成为当前诗歌写作的一大流弊,大量没有诗味的诗作住网上和各种诗歌版面上漫流泛滥。难怪人家都说现住写诗人比读诗人多。因为诗太好写了,只要把身边发生的日常琐事随意记下或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拉到一起就成;而读诗有时则不得不忍受味同嚼蜡的语言或讳莫如深的文字的折磨,甘愿作这样牺牲的读者当然不会太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写作 诗歌写作 诗人 诗作 诗味 怪人 意象
下载PDF
一花一叶扫凡胎--浅论齐白石画作的创新精神
2
作者 许大昕 《人文天下》 2020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历来绘画者有“古”“新”之辨,古新从来不是对立而一定是统一的。如清代石涛就刻意突出“创新”,他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绘画要“师造化”,但绝不简单照搬,笔墨要汇入个人的思想、意识与情趣,所谓“画受墨,墨受笔... 历来绘画者有“古”“新”之辨,古新从来不是对立而一定是统一的。如清代石涛就刻意突出“创新”,他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绘画要“师造化”,但绝不简单照搬,笔墨要汇入个人的思想、意识与情趣,所谓“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发我之肺腑,扬我之须眉”。他还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惟有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方能“借古以开今”。(《苦瓜和尚话语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造化 借古以开今 笔墨当随时代 齐白石 创新精神 绘画者 画作
下载PDF
在边缘处建立“极地之国”——王小波的文学反抗与颠覆
3
作者 房伟 《滇池》 2016年第5期6-11,6,共6页
著名作家王小波已离开我们快20年了,然而,他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却在文坛不断升温。王小波是建国之后,第一个对中国当代文学体制形成严重挑战的精英作家。如果说,王朔式的“痞子精神”,还是文学市场化大潮初兴之时,在通俗文学和纯文... 著名作家王小波已离开我们快20年了,然而,他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却在文坛不断升温。王小波是建国之后,第一个对中国当代文学体制形成严重挑战的精英作家。如果说,王朔式的“痞子精神”,还是文学市场化大潮初兴之时,在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产生的戏谑和嘲讽,那么,王小波式天马行空的“浪漫反讽”,则是对新时期以来,在后社会主义政治形态下形成的一系列文学主题、形象、技法与内在精神的大胆颠覆。这种颠覆,不仅验证了90年代市场经济语境下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而且对革命叙事和中国式的后革命叙事都形成了有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王小波 反抗 著名作家 内在精神 革命叙事 新自由主义 文学体制
原文传递
反思,以及重申:我的文学好恶
4
作者 张艳梅 《南方文学》 2017年第2期8-11,1,共4页
不得不承认,李浩有着相当的理论自信。就像胡学文兄评价:李浩有个特别强的强项,就是能把任伺问题迅速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接受土路兄邀请,在谈自己的文学标准之前,我认真阅读了第一期李浩的《确立以及重申》。尽管他引用了很多名... 不得不承认,李浩有着相当的理论自信。就像胡学文兄评价:李浩有个特别强的强项,就是能把任伺问题迅速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接受土路兄邀请,在谈自己的文学标准之前,我认真阅读了第一期李浩的《确立以及重申》。尽管他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壮胆,但其实,这似乎并无必要,因为他的写作向来就是与无限的少数共鸣的。接下来我要谈的,可能接近更少数,也可能只是我一个人的,算不上标准,只能说好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标准 好恶 反思 名人名言 胡学文
原文传递
微言大义与历史文化解码——重读《古炉》
5
作者 张艳梅 《芒种》 2020年第3期99-107,共9页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小说大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引发热议的《废都》,到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从《古炉》《带灯》,到《老生》《极花》《山本》,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会带来巨大反响,其创作无疑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小说大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引发热议的《废都》,到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从《古炉》《带灯》,到《老生》《极花》《山本》,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会带来巨大反响,其创作无疑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独特,建立在他对中国的认知基础上,也根植在他个人审美观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叙事 《古炉》 日常叙事 乡土人生 乡土中国 微言大义 寓言化 人物命运 文化解码
原文传递
为批评一辩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义勤 《南方文坛》 2000年第2期1-1,共1页
严格地说,我不是批评家,至少不是一个称职的批评家,我常常对“批评家”这个词感到困惑,对“批评”能成为“家”感到怀疑。照我朴实的理解,批评不是一种职业,也不可能是一种身分的标志,它只是一种针对文学的个人精神需要。说白了,批评不... 严格地说,我不是批评家,至少不是一个称职的批评家,我常常对“批评家”这个词感到困惑,对“批评”能成为“家”感到怀疑。照我朴实的理解,批评不是一种职业,也不可能是一种身分的标志,它只是一种针对文学的个人精神需要。说白了,批评不过是一种对文学的“说话”,是一种话语冲动的释放。当文学打动我唤起我的话语冲动和精神冲动时,我就去“批评”,并在这个“说话”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和文学实现的双重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观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