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SOD、MDA和oX-LDL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陆继收 陈增刚 +1 位作者 孙成铭 王发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脂正常组(V组)、股...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脂正常组(V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血脂组(VH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脂正常阿托伐他汀治疗组(VT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血脂阿托伐他汀治疗组(VHT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ox-LDL,生物化学法测定SOD、MDA、血脂。结果:VHT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浓度明显增高,VT、VHT组ox-LDL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MDA、ox-LDL浓度,增高SOD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反应、氧化应激效应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庚酸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脂蛋白类 LDL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洪敏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研究表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均可通过凋亡而死亡,且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下载PDF
330例骨盆骨折诊治探讨
3
作者 于宪魁 王正娥 +2 位作者 关玉梅 王庆汉 葛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7期446-447,共2页
330例骨盆骨折诊治探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272111)于宪魁,王正娥,关玉梅山东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医院外科王庆汉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葛志强骨盆骨折创伤伤势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及合并伤多,治疗困... 330例骨盆骨折诊治探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272111)于宪魁,王正娥,关玉梅山东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医院外科王庆汉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葛志强骨盆骨折创伤伤势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及合并伤多,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近几年随机械化发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诊断 治疗 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5缺血性骨坏死滑脱并间盘破裂神经根压迫1例报告(摘要)
4
作者 于宪魁 《颈腰痛杂志》 1992年第2期84-84,共1页
患者为50岁农民,无明显严重外伤史,腰痛下肢放射痛,跛行及不同程度瘫痪,x线征象:病变椎体逐渐压缩。
关键词 缺血性骨坏死 神经根压迫 病变椎体 腰痛 严重外伤 软骨下骨质 颈肩腰腿痛 冶疗 空泡 学术交流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洪敏 杜靖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骨是一种有活力的、不断更新的组织,受体内激素的调控。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两者间保持动态平衡。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低下骨丢失明显加快,已被证明是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1]。近几年,有关雌激素对骨质疏松... 骨是一种有活力的、不断更新的组织,受体内激素的调控。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两者间保持动态平衡。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低下骨丢失明显加快,已被证明是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1]。近几年,有关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成骨细胞 17Β-雌二醇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皮内缝合与间断缝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彦冬 胡堂彬 +1 位作者 杨金三 聂志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探讨皮内缝合与一般间断缝合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皮内缝合组(48例)与一般间断缝合组(42例)。男性18例,女性72例,平均年... [目的]探讨皮内缝合与一般间断缝合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皮内缝合组(48例)与一般间断缝合组(42例)。男性1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63.27±5.42)岁,平均病程(8.07±4.12)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缝线反应例数、脂肪液化例数、切口对合情况、术后1年内感染例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皮内缝合组缝合时间稍小于一般间断缝合组,术后换药次数亦稍小于一般间断缝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缝合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一般间断缝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一般间断缝合组,术后出现缝线反应的概率小于一般间断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比率、切口对合不良比率、非甲级愈合比率、术后1年内感染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一般间断缝合,皮内缝合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皮内缝合 间断缝合 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