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微型小说)
1
作者 贾建荣 杨景生 《写作(中)》 2000年第4期47-48,共2页
李有力接手新紫薇酒店时,酒店已经是支(资)不抵债。于是职工大会上李有力慷慨陈词(“)按最新酒店房间数量与从业人员比例算,酒店已是严重超员,(。)那么(,)在加强管理,(、)争创效益的同时。
关键词 酒店 职工大会 加强管理 副市长 创效益 从业人员 微型小说 女高音 心理基础 超员
下载PDF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34,共1页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徐复岭崔山佳先生在其文章(载本刊1995年第3期)中指出,"X什么X"句式早在明末清初就已产生,并举了了《醒世姻缘传》中"是什么是"(第15回)和"看甚么看"(第72回)两处例证。崔文的观察无...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徐复岭崔山佳先生在其文章(载本刊1995年第3期)中指出,"X什么X"句式早在明末清初就已产生,并举了了《醒世姻缘传》中"是什么是"(第15回)和"看甚么看"(第72回)两处例证。崔文的观察无疑是正确的。笔者想据个人所见,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山东方言 近代汉语 《醒世姻缘传》 《醉醒石》 明末清初 语法格式 满语 济宁师专 现代汉语
下载PDF
假设连词连用现象二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假设连词 连用现象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言生活 现场直播 重复使用 邢福义 连用形式 假设关系 完全相同
下载PDF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3-14,共2页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徐复岭汉语中有不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异形同音词),特别是那些意义上有牵连甚至相近或某个义项相通的同音词,在写作中很容易用混或用错。例如“启示”与“启事”、“度过”与“渡过”、“必须”与“必需”...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徐复岭汉语中有不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异形同音词),特别是那些意义上有牵连甚至相近或某个义项相通的同音词,在写作中很容易用混或用错。例如“启示”与“启事”、“度过”与“渡过”、“必须”与“必需”、“以至”与“以致”等的混用,几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音词 规范问题 《汉语大词典》 琐议 《文汇报》 语文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 济宁师专 学业成绩 《红楼梦》
下载PDF
关于语缀“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13-16,共4页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趋虚化,主要用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0.2 虚语素或语缀“法”出现在下述语言格式里:围棋怎么个下法|嗬,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怪不得这样贵法|白吃白喝还不算,临走还拿着带着,验收团哪能这么个验收法|我今天倒要看他怎样地厉害法儿。这一格式可以表示为“怎么/这么、那么(+个)+X法”或“怎样/这样、那样(+地)+X法”,其中X代表语缀“法”所直接附着的语言成分,“个”或“地”可用可不用。“法”这时读轻声,在北京话里常常儿化,有些方言说成“法子”。 较早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在《汉语口语语法》“形态类型”一章中,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缀 “法” 虚语素 语法意义 汉语口语语法 语言现象 语言格式 北京话 语言成分 实语素
下载PDF
“查”字别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复岭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孔府档案资料 《醒世姻缘传》 《汉语大词典》 近代汉语词典 出典人 明清小说 当铺 意义和用法 中华书局 古籍出版
下载PDF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
7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29,共1页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徐复岭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在讲到多重句群时,曾分析了这样一个例子:党内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是在根本上反对的。①||因为它“无原则”,对党有害无益。②|||因为因果它“无原则...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徐复岭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在讲到多重句群时,曾分析了这样一个例子:党内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是在根本上反对的。①||因为它“无原则”,对党有害无益。②|||因为因果它“无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大的“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句群 因果关系 刘少奇 《现代汉语》 分析方法 层次的关系 济宁师专 修订版 层次关系 电视教材
下载PDF
《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义举误
8
作者 徐复岭 梁宗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2,共4页
《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义举误徐复岭梁宗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是由吴士勋、王东明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一部近代汉语语词工具书。我们粗粗翻检了一下,发现释义可商乃至疏误之处甚多,现仅... 《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义举误徐复岭梁宗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是由吴士勋、王东明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一部近代汉语语词工具书。我们粗粗翻检了一下,发现释义可商乃至疏误之处甚多,现仅就管见所及,举出明显释误语词数十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清 小说 山东方言 歇后语 语气助词 西门庆 义举 方言俗语 近代汉语语词 《现代汉语词典》
下载PDF
也谈作文的真实与虚假问题——与吴志平老师商榷
9
作者 彭兴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38,共2页
学生作文虚假的严重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痼疾难愈?主要原因恐怕是语文教学界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最近读到吴志平老师<正确认识学生作文的"虚假">一文(本刊2001年第7期),笔者感到吴老师的观点有许多可商榷之... 学生作文虚假的严重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痼疾难愈?主要原因恐怕是语文教学界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最近读到吴志平老师<正确认识学生作文的"虚假">一文(本刊2001年第7期),笔者感到吴老师的观点有许多可商榷之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写作指导 评分标准
下载PDF
祛除遮蔽 亲炙课文
10
作者 彭兴奎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遮蔽 课文 学生 教师
下载PDF
表意含混 意象纷乱——《瞬间》略评
11
作者 杨景生 《写作(中)》 2000年第12期43-44,共2页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主旨。作者自己也说:“对拙作的主题,我也很模糊,说不清。”原因之二是数意并出,意多乱文。创作篇幅较短的微型作品,一定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旨,否则作者要在一篇短小的作品中表现多个意旨,势必会文意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表意 读者阅读 主旨 作品 含混 作者 瞬间 模糊 不同层次
下载PDF
作文病因在于“发展等级”吗?
12
作者 彭兴奎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发展等级” 学生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 病因 长期存在 考试大纲 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 不间断 老师
下载PDF
细节描写:一种思维方式
13
作者 彭兴奎 《写作》 2006年第9期46-47,共2页
细节是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事件、环境的细微的局部,是与客观事物或描写对象整体和大端相对而言的细枝末节。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写作教材和写作学论著认定细节只属于文艺作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基础写作学的角度说,细节既存在于文艺... 细节是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事件、环境的细微的局部,是与客观事物或描写对象整体和大端相对而言的细枝末节。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写作教材和写作学论著认定细节只属于文艺作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基础写作学的角度说,细节既存在于文艺作品中,又存在于非文艺性记叙类文章中(甚至议论类文章中也有),即细节是属于广义记叙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细节描写 文艺作品 记叙文 描写对象 客观事物 写作教材 写作学 文章 文艺性
下载PDF
表意含混 意象纷乱——《瞬间》略评
14
作者 杨景生 《写作》 2000年第12期43-44,共2页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主旨。作者自己也说:“对拙作的主题,我也很模糊,说不清。”原因之二是数意并出,意多乱文。创作篇幅较短的微型作品,一定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旨,否则作者要在一篇短小的作品中表现多个意旨,势必会文意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微型小说 表意 意象 《瞬间》
全文增补中
见解如何产生——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问题
15
作者 彭兴奎 《写作》 2004年第9期10-12,共3页
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是有无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即论点),一部学术专著,一篇时评,甚至中学生练习的议论文,莫不如此。正如古人所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文概》)那么,如何... 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是有无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即论点),一部学术专著,一篇时评,甚至中学生练习的议论文,莫不如此。正如古人所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文概》)那么,如何产生见解?本文以为,有三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体写作 叙述方式 思维方式 应用文
下载PDF
从先秦方位词看汉民族方位概念的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静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8-160,共3页
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一套方位词系统,但这个系统还不完善,比如实体概念和方位概念还没有完全分离。随着语言的发展及人类思维的日益缜密,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表达也不断发生变化,先秦典籍中空间词词义的发展变化显示了先民对空间概念的认... 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一套方位词系统,但这个系统还不完善,比如实体概念和方位概念还没有完全分离。随着语言的发展及人类思维的日益缜密,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表达也不断发生变化,先秦典籍中空间词词义的发展变化显示了先民对空间概念的认识由含混到精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方位词 表达 词义发展
下载PDF
契入历史与生命的双重空间——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
17
作者 彭兴奎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1-156,共6页
  在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毕飞宇以其鲜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人生韵味和对人性的深度勘探成为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继《青衣》、《玉米》、《玉秀》等中篇获得好评之后,最近又推出一部长篇小说《平原》.在这部力作中,作者凭借...   在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毕飞宇以其鲜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人生韵味和对人性的深度勘探成为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继《青衣》、《玉米》、《玉秀》等中篇获得好评之后,最近又推出一部长篇小说《平原》.在这部力作中,作者凭借少年时期对乡村生活的深切体验,在非常饱满的民间生活细节的描写中绘制了一幅文革末期苏北农村生活的图画.在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中,作者建构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历史与生命的双重空间,把悲剧的根系深深地扎进了特定时期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土壤之中.作者站在理性的制高点上,对当时流行的意识形态、畸形的政治观念、传统的家族文化和各种陈腐的封建思想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坚决的批判,并穿透社会历史的外层,从人的生命价值上发掘出人性的复杂与深邃.……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播,抵也”补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德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
播,抵也”补证赵德明《广雅·释言》卷五上:“播,抵也。”王念孙《疏证》未详。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续编》(一)(《文献》1988年第3期)认为“‘抵’盖‘诋’之形似而讹”。然而就笔者所见,刘说实欠斟酌。考《玉... 播,抵也”补证赵德明《广雅·释言》卷五上:“播,抵也。”王念孙《疏证》未详。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续编》(一)(《文献》1988年第3期)认为“‘抵’盖‘诋’之形似而讹”。然而就笔者所见,刘说实欠斟酌。考《玉篇》:“抵,掷也。”《六书故》:“掷,弃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故》 济宁师专 孔安国传 广雅疏证 互文见义 秦汉以前 《玉篇》 王念孙 王逸注 抱朴子
下载PDF
文化情结与文化审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开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S2期50-52,74,共4页
学术研究是不是需要激情,通常人们会持相反的看法。本人不敢自许为诗人哲学家,但自觉得是带着浓重的文化情结来思考、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假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用他的中国心中国情来感悟中国文化,另一人则为“偶然落在一片名叫... 学术研究是不是需要激情,通常人们会持相反的看法。本人不敢自许为诗人哲学家,但自觉得是带着浓重的文化情结来思考、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假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用他的中国心中国情来感悟中国文化,另一人则为“偶然落在一片名叫中国的土地”,盖上了“怎么也刷不掉”的“黄色的印记”而“烦恼”,那他们的传统文化观会迥然不同。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讲坛上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人靠骂中国人,糟蹋祖宗来赢得掌声;有的青年学生一听介绍西方的情况就入迷,一听黄色文明低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情结 西方文化 中国现代文化 民族文化 人文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内在创造性转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PDF
双价形容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顺 《绥化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形容词 强制性成分 双价 句法结构 名词成分 参与者 谓语句 深层结构 现代汉语 句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