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欧庆东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7期1-3,7,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疗法...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PaO_(2)、PaCO_(2)、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_(2)(97.11±9.20)mmHg较对照组(84.40±6.12)mmHg明显增加,而PaCO_(2)(53.44±4.83)mmHg则较对照组(67.64±7.91)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6、8.65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18.7±2.60)、(86.40±2.30)次/min]较对照组[(21.3±3.40)、(97.30±2.55)次/m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12.954,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世伦 邢佑敏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对比分析109例老年自发性气胸和112例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气胸类型、肺压缩程度、原有基础疾病、诱因、误诊情况、治疗与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对比分析109例老年自发性气胸和112例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气胸类型、肺压缩程度、原有基础疾病、诱因、误诊情况、治疗与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咳嗽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原有肺部疾病比例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诱发因素除用力排便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误诊率、治愈率、平均肺复张时间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大多有肺部基础疾病,以张力性气胸和交通性气胸多见,临床特征不典型,以突然或进行性加重的气促、喘息、呼吸困难多见,治疗多需排气减压术,肺复张时间长,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老年人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淑珍 施毅 宋勇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6期355-358,364,共5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不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反应率的文章。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1086名患者。524名ERCC1阳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28.1%;562名ERCC1阴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46.6%。异质性检验显示χ2=22.93,P=0.0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为1.92,95%可信区间为1.48~2.49。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化疗敏感性优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 非小细胞肺 铂类 化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依广 公永明 +2 位作者 田英 王磊 高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注射液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硝苯地平,连续治疗20 d,两...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注射液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硝苯地平,连续治疗20 d,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及体循环平均压,并行血气分析及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平均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471、3.050,P<0.01),血必净注射液组肺动脉平均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302,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循环平均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aO2及PaCO2均显著改善,血必净注射液组治疗后PaO2及PaCO2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t=4.582,P<0.01;t=2.137,P<0.05),血必净注射液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3.524,P<0.01),且血必净注射液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642,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血必净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
下载PDF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于世伦 刘统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6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胸腔内置管引流 治疗 结核性胸腔积液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申 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3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和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分析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发生之前的临床特征及发...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和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分析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发生之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之前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偏瘫、头痛头晕、失语、恶心呕吐、视野缺损、共济失调、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以及吞咽困难等,其中占比最高分别为偏瘫(73.08%)、失语(48.08%)、意识障碍(23.08%)。占比对低的分别为共济失调(1.92%)、大小便失禁(1.92%)、反应迟钝(1.92%)以及吞咽困难(1.92%)。5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集中在脑梗死发病后3~6 d,占比为42.31%(22/52);其次为脑梗死发病后7~16 d(34.62%)。观察组患者大脑皮质梗死、溶栓治疗、脑栓塞、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年龄>65岁的发生率分别为34.62%、32.69%、38.46%、30.77%、40.38%、42.31%,均高于对照组的13.46%、15.38%、19.23%、11.54%、19.23%、1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发生出血性转化、预防疾病恶化以及控制患者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评估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因素,督促患者及早复查,并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浆三种血管舒张肽水平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志 钟坚 +1 位作者 盛春永 徐守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4-674,共1页
研究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中伴随呼吸暂停的发生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低氧所致的肺血管收缩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血管活性肽分泌异常可影响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本研究旨在观察OSAS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浆肾上腺... 研究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中伴随呼吸暂停的发生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低氧所致的肺血管收缩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血管活性肽分泌异常可影响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本研究旨在观察OSAS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C型利钠肽(CN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肺动脉高压 血管活性肽 血管舒张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动脉压升高 C型利钠肽 病理基础
原文传递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外周性呼吸肌麻痹的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志 李洪斌 李志玲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有机磷中毒 呼吸肌麻痹 治疗
原文传递
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盛春永 王绪玲 高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OSAHS患者治疗前及经CPAP治疗30d后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内皮素-1(ET-...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OSAHS患者治疗前及经CPAP治疗30d后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内皮素-1(ET-1)及血清血友病因子(vWF)进行了放射免疫或酶免疫测定,并与36名正常对照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OSAHS患者治疗前PAG、GMP-140、ET-1、vWF均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且经CPAP治疗30d后,上述患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SAHS患者多存在明显血小板活性及内皮细胞功能异常。CPAP治疗后可纠正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利于内皮细胞功能修复,对于减轻OSAHS的临床症状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缈治疗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小板活化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多发肌炎合并呼吸系统损害3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高志 王雯 杨少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肌炎 呼吸系统损害 临床分析 合并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异性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志 李晶 +1 位作者 李洪斌 薛立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及特异性治疗方法。方法 218例慢性咳嗽病人通过本文慢性咳嗽诊断方案筛选检查,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确定病因及特异性治疗。结果 217例病人得以明确病因,且采用特异性治疗,其成功率可达96%。结论 慢性咳嗽病人通过...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及特异性治疗方法。方法 218例慢性咳嗽病人通过本文慢性咳嗽诊断方案筛选检查,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确定病因及特异性治疗。结果 217例病人得以明确病因,且采用特异性治疗,其成功率可达96%。结论 慢性咳嗽病人通过本文诊断方案筛选检查及特异性治疗,能使绝大部分病人明确病因和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特异性治疗
原文传递
非典型结节病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志 蔡柏蔷 佟万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 例非典型结节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不典型结节病影像学可表现为:(1)肺内病变:有孤立结节影,肺不张,单侧、双侧肺实变,双肺栗粒样结节。(2...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 例非典型结节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不典型结节病影像学可表现为:(1)肺内病变:有孤立结节影,肺不张,单侧、双侧肺实变,双肺栗粒样结节。(2) 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有纵隔肿物,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单纯淋巴结肿大。(3) 胸膜病变:有液、气胸,胸膜增厚。(4) 肺门病变:有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肺门淋巴结非对称性肿大, 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结论 不典型结节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检查难以满足诊断需要。只有对结节病有足够认识,辅以其他检查,其诊断并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非典型表现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