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的影响
1
作者 陈晓宇 张爽 +2 位作者 石文文 支园园 张淑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1期30-33,5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个水平来研究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治疗的影响,其中体外实验采取一般给药及纳米载药两种方式进行研究,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的影响是否可能是通过抑制mir-221的表达而产生。方法在纳米给药的基础上,体内实验和...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个水平来研究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治疗的影响,其中体外实验采取一般给药及纳米载药两种方式进行研究,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的影响是否可能是通过抑制mir-221的表达而产生。方法在纳米给药的基础上,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个水平来研究,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实验组中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核因子(pNF-κB)以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三种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发现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发现雷公藤甲素对C6细胞的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划痕实验结果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得出的结论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各组中NF-κB蛋白的表达量由高到低分别是:纳米用药组、普通用药组、生理盐水组,纳米用药组的PTEN蛋白表达高于普通用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雷公藤甲素对mir-221的表达量有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磷酸化从而减少mir-221的激活进而上调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而产生影响,而且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的效果可能更好。此外雷公藤甲素可以抑制C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以及mir-22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MIR-221 PTEN 细胞增殖 胶质瘤
下载PDF
高乌甲素的腰麻作用和对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秀良 李爱芝 +4 位作者 马宏仲 梁立升 于建宏 王郜 姚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的腰麻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蛛网膜下隙注射高乌甲素0.5mg/kg;Ⅱ组蛛网膜下隙注射高乌甲素1mg/kg;Ⅲ组蛛网膜下隙注射生理盐水1ml。于用药前后监测ECG、HR、MAP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的腰麻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蛛网膜下隙注射高乌甲素0.5mg/kg;Ⅱ组蛛网膜下隙注射高乌甲素1mg/kg;Ⅲ组蛛网膜下隙注射生理盐水1ml。于用药前后监测ECG、HR、MAP的变化,观察各组的腰麻作用。术后1、3、7、15、30d将兔处死,取其L7节段脊髓行病理切片。结果Ⅰ、Ⅱ组的腰麻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与注药前比较,Ⅱ组注药后5至60minMAP明显下降(P<0.05),HR明显增快(P<0.05),与Ⅰ、Ⅲ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与注药前比较,Ⅰ组注药后5minHR亦明显增快(P<0.05)。术后1、3d脊髓病理观察有轻微的炎性反应。结论高乌甲素有腰麻作用,0.5mg/kg的剂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对脊髓的影响仍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甲素 腰麻 毒性
下载PDF
鼻窦胆脂瘤四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岩 张庆泉 姜蕾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鼻窦胆脂瘤 临床表现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国华 孔令玲 +4 位作者 黄飞 孔祥梅 曲桂梅 姚卫东 孙兴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HRIF)体外增殖和形态的影响。方法组织块体外培养HRIF,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及不...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HRIF)体外增殖和形态的影响。方法组织块体外培养HRIF,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及不同浓度DS-201组(0.5mg/ml、1.00mg/ml和2.00mg/ml)HRIF,在体外培养第1、3、5、7、9d的吸光光度值,并计算各实验组抑制率的均值(average of inhibition rate,IRA);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及DS-201作用下HRIF形态的改变。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DS-201药物浓度的升高,IRA值升高。用药后HRIF形态由均一的梭形变成圆形或细长不规则条状。结论DS-201对HRIF体外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使体外培养的HRIF出现形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201 肾间质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抑制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过程中PCNA和Cyclin E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国华 孔令玲 +4 位作者 黄飞 孔祥梅 曲桂梅 姚卫东 孙兴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Cyclin PCNA 体外干预 增殖过程 肾脏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唾液酸粘蛋白单抗5E2、6C10的制备、鉴定及对胃肠癌糖链表达规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靳蕾 王润田 +2 位作者 张页 李津辉 姚卫东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寻找识别新的肿瘤相关粘蛋白抗原的单抗,为阐明胃肠癌粘液糖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而为胃肠肿瘤的预后、分型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牛颌下腺粘蛋白(BSM)为免疫原免疫小鼠,以免疫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建立杂交瘤细胞株,用有限稀释法... 目的 寻找识别新的肿瘤相关粘蛋白抗原的单抗,为阐明胃肠癌粘液糖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而为胃肠肿瘤的预后、分型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牛颌下腺粘蛋白(BSM)为免疫原免疫小鼠,以免疫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建立杂交瘤细胞株,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间接ELISA及间接ELISA结合神经氨酸酶消化筛选克隆。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Western-Blot),间接ELISA结合热处理、胰蛋白酶消化、过碘酸氧化以及稀碱处理去除O-乙酰基等方法进行抗体的鉴定。以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两株抗体对68例胃癌和55例肠癌粘蛋白糖链抗原的标记情况。结果 两株抗体分别命名为5E2和6C10,Western-Blot显示两株抗体均只与分子量大于220kDa的PAS染色阳性条带反应。两株单抗与BSM的反应都对热处理、胰蛋白酶消化、过碘酸氧化、神经氨酸酶消化等处理敏感。5E2还对稀碱去除O-乙酰基敏感,6C10可以部分吸收sialyl-lewis^a。单抗6C10在早期胃癌及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52.9%,进展癌及其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14.0%和22.9%;在结肠癌及其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30.9%和83.8%。单抗5E2在胃早期癌及其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16.7%和41.2%,在进展癌及其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42.0%和37.5%;在肠癌及其癌旁的阳性率分别为69.1%和91.9%。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唾液酸粘蛋白 单克隆抗体 5E2 6C10 糖链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秀梅 张庆泉 王威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无功能甲状旁囊肿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郝俊梅 郎志强 《青岛医药卫生》 2007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软组织 肿物切除术 腱鞘巨细胞瘤 第三趾 进行性生长 病例简介 门诊就诊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免疫组化分子分型 被引量:2
9
作者 Amador C Greiner T C +2 位作者 Heavican T B 王云君(译) 于国华(校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成熟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1/3的病例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通过基因表达谱确定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两个主要分子亚型:PTCL-GATA3和PTCL-TBX21,这两组分子亚型在致病途径和预后方...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成熟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1/3的病例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通过基因表达谱确定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两个主要分子亚型:PTCL-GATA3和PTCL-TBX21,这两组分子亚型在致病途径和预后方面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差异。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法通过关键转录因子(GATA3和TBX21)及其靶蛋白(CCR4和CXCR3)抗体来鉴定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的这两组亚型。在一个具有4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病例并具有相应GEP数据的队列数据中,免疫组化分类法识别出的两组亚型与GEP结果的一致性高达85%,总体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3)。病理学家采用的这项免疫组化分类法显示出较高的可重复性,并且该分类法在第二个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队列研究中得到验证(n=124):采用免疫组化分类的PTCL-GATA3和PTCL-TBX21两组亚型之间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3)。在多变量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3~5分)和免疫组化分类的PTCL-GATA3亚型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5)。此外这两组亚型与形态学特征相关(P<0.001),同时发现PTCL-TBX21亚型中存在大量激活的CD8+细胞毒性表型(P=0.03)。通过GATA3、TBX21、CCR4和CXCR3免疫组化分类法可以将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分为PTCL-GATA3和PTCL-TBX21两组分子亚型,这将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促进临床试验中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3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分子亚型 总体生存率 病理学家 CXCR3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娟 邢风娟 唐永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的CT、MRI表现,以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理证实的UCD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本组透明血管型39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2例;病灶位于颈胸部1... 目的探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的CT、MRI表现,以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理证实的UCD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本组透明血管型39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2例;病灶位于颈胸部10例,腹部30例,盆部6例;CT多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位于腹膜后者常见边缘模糊并伴有腹膜增厚;本组41%病灶伴有钙化,包括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相较于透明血管型UCD多样的钙化形态,浆细胞型均表现为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内可见小片状出血、囊变及纤维信号,MRI对这些征象的显示具有优势。结论本组UCD病灶多位于腹部,影像表现与病灶位置及病理类型相关,钙化、纤维成分等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天疱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泌尿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11
作者 Montgomery E A Shuster D D +1 位作者 Burkart A L 郎志强(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黏液样肿瘤 炎性假瘤 母细胞性 肌纤维 泌尿道 梭形细胞 病变大小 肌层浸润
下载PDF
肩胛下肌钙化性肌腱炎一例
12
作者 胡百强 齐晓军 +1 位作者 梁浩 刘婧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1期48-49,共2页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3年余,保守治疗无效,突发剧烈疼痛2 d并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其他病史。体格检查:肩关节各向活动疼痛明显,喙突周围压痛明显。于门诊就诊行X线检查(图1,2),但影像医师未报告...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3年余,保守治疗无效,突发剧烈疼痛2 d并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其他病史。体格检查:肩关节各向活动疼痛明显,喙突周围压痛明显。于门诊就诊行X线检查(图1,2),但影像医师未报告异常影像。入院后查磁共振提示肩峰下肩胛下肌肌腱内梭型低信号占位(图3,4)。复查CT提示肩胛下肌肌腱内钙化影(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疼痛 肩胛下肌 钙化影 钙化性肌腱炎 喙突 体格检查 磁共振 X线检查
下载PDF
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新军 付丽梅 +6 位作者 刘敏 舒向芳 李柏成 郎志强 李丽霞 成建新 常翠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应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能否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8位病理医师对70份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进行两轮读片,第一轮结束后接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 目的探讨采取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应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能否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8位病理医师对70份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进行两轮读片,第一轮结束后接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的培训,并在第二轮读片过程中运用直观模拟评分法。8位病理医师按工作年限和所在医院进行分组,采用Kappa分析两轮读片的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8位病理医师第二轮读片对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的总体诊断Kappa值均较第一轮读片有所提高,且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也均有所提高。第二轮读片,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80-0.0341,但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相同;同一医院组和不同医院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22~0.0497,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一致性程度好于不同医院组,其他4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与不同医院组相同。结论对病理医师进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在读片时采用直观模拟评分法,可普遍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病理学 临床 观察者间差异
原文传递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六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4
作者 包蕾 封琳 +2 位作者 王湛博 宋欣 郭爱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13至2019年确诊的6例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13至2019年确诊的6例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比为5∶1。肿瘤最大径3~9 cm,平均直径4.6 cm。CT及MRI显示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2例考虑为嗜铬细胞瘤,3例考虑为皮质腺瘤,1例考虑为皮质腺瘤或嗜铬细胞瘤。镜下观察1例表现为嗜铬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混合,5例表现为嗜铬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免疫组织化学示本组病例嗜铬细胞瘤成分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节细胞神经瘤成分中神经节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突触素,间质表达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小于3%;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中神经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SE、NF、突触素,弱阳性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小于3%。6例均获得随访资料,患者均健在,无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2~78个月。结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肿瘤,而节细胞神经瘤是其相对常见的一种混合成分,其在影像学及临床上与嗜铬细胞瘤无法区分,预后可能与各混合成分的生物学行为、肿瘤大小及激素分泌情况以及功能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阳性指数 嗜铬细胞瘤 皮质腺瘤 术后生存时间 神经母细胞瘤 CD56 神经节细胞
原文传递
乳腺平滑肌肉瘤并皮下转移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国华 曲桂梅 +2 位作者 姚卫东 郎志强 姜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0-861,共2页
患者 女,58岁。发现左乳肿物2个月,于2007年1月15日入院。体检:双乳头对称,左乳房内上象限11点方向距乳晕3cm处扪及一肿物,约1cm×1mc×1cm大小,质切,边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触痛,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关键词 乳腺平滑肌肉瘤 皮下转移 肿大淋巴结 双乳头 左乳房 活动度 肿物
原文传递
纵隔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曲桂梅 姜蕾 姚卫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密度增高 2004年 肺组织 入院检查 肺呼吸音 混杂密度 术中所见 滋养血管 脏层胸膜 肿瘤 肺肿物 一致性 胸腔内 肺容积 中纵隔 左胸腔 不规则 肺不张 边界 受压
原文传递
睾丸引带的解剖及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曲金龙 岳军正 +2 位作者 蔡辉 毕元芬 丁爱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了解睾丸引带的组织学特性和解剖学特征,探索睾丸引带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解剖14具不同胎龄死胎,记录睾丸位置、引带形态及末端附着部位并切取引带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睾丸引带为横纹肌,末端附着于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 目的:了解睾丸引带的组织学特性和解剖学特征,探索睾丸引带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解剖14具不同胎龄死胎,记录睾丸位置、引带形态及末端附着部位并切取引带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睾丸引带为横纹肌,末端附着于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并且随睾丸下降逐渐缩短变细。结沦:人类睾丸引带在睾丸下降过程中可能起引导和牵引睾丸通过腹股沟管的作用,但不能牵入阴囊,睾丸引带缺如或提前退化可能是隐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隐睾病 引带 解剖学 组织学
原文传递
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波 刘奉立 +3 位作者 郎志强 董建军 谢海柱 吕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1-844,共4页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eytoma,CN)是Hassoun等于1982年提出一种新的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将其列为起源于神经元的肿瘤,发病率占全部原发脑肿瘤的0.25%~0.50%。CN最常发生于...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eytoma,CN)是Hassoun等于1982年提出一种新的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将其列为起源于神经元的肿瘤,发病率占全部原发脑肿瘤的0.25%~0.50%。CN最常发生于侧脑室透明隔,也可延伸至第三脑室甚至第四脑室,但原发于第四脑室的CN报道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第四脑室 影像学特征 临床 中枢神经系统 胶质肿瘤 原发脑肿瘤 肿瘤组织
原文传递
儿童颈部异位胸腺原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旭波 郎志强 +2 位作者 蔡莉 封小丽 宋少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患者男,9岁。右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个月余,于2008年7月入院。1个月前发现右颈部一肿物,核桃大,牛长较快,无疼痛。体检:右颈部肿物,质地实,无波动感,皮温不高,双腋下、腹股沟尤肿大淋巴结。颈部B超检查:右颈部实性低回声肿物... 患者男,9岁。右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个月余,于2008年7月入院。1个月前发现右颈部一肿物,核桃大,牛长较快,无疼痛。体检:右颈部肿物,质地实,无波动感,皮温不高,双腋下、腹股沟尤肿大淋巴结。颈部B超检查:右颈部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小7.6cm×5.2cm×4.1cm,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锁骨上方2.0cm处,前未达中线,后至耳垂后下部,质韧,活动可,无周围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异位胸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无痛性肿物 儿童 肿大淋巴结 下颌骨下缘 颈部肿物 B超检查
原文传递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郎志强 姚卫东 +1 位作者 曲桂梅 姜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4-575,共2页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于2005年12月9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腰痛,血尿等异常症状,B超检查发现右肾体积增大,上级实质内见一囊实性包块,向外突起,大小约6.5cm×5.5cm,边界尚清,内可见多条分隔,CT显示右肾上极有一6....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于2005年12月9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腰痛,血尿等异常症状,B超检查发现右肾体积增大,上级实质内见一囊实性包块,向外突起,大小约6.5cm×5.5cm,边界尚清,内可见多条分隔,CT显示右肾上极有一6.5cm×5.8cm的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17Hu,加强CT值71Hu,内见明显网状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囊实性包块 CT值 异常症状 B超检查 低密度影 肾占位 肾体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