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地方大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深入分析国际化是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及地方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利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地方大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深入分析国际化是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及地方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区域优势、凝炼办学特色等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大学 国际化 策略
下载PDF
以齐鲁文化为特色的留学生文化活动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权太东 牛书田 《才智》 2018年第14期152-152,154,共2页
合理策划留学生文化活动,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带来的矛盾冲突,给来华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及齐鲁文化,使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文章以山东理工大学组织留学生文化活动为例,对如何构建以齐鲁文化为特色的留学... 合理策划留学生文化活动,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带来的矛盾冲突,给来华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及齐鲁文化,使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文章以山东理工大学组织留学生文化活动为例,对如何构建以齐鲁文化为特色的留学生文化活动体系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如何组织留学生文化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活动 体系设计
原文传递
“十七年”“一体化”文学批评内部的“多层化”现象
3
作者 陈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家在遵守主流批评规范的前提下,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因素和主流话语思想各有强调,以求得两者在文学创作中的融合。这首先表现在批评家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逻辑和既定主题思想之间融合度的关注;其次,虽然主... “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家在遵守主流批评规范的前提下,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因素和主流话语思想各有强调,以求得两者在文学创作中的融合。这首先表现在批评家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逻辑和既定主题思想之间融合度的关注;其次,虽然主流批评家对人物个性和阶级性都有强调,但他们在人物形象的个性丰富性与人物的阶级性之间存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偏重;再次,在生活丰富性和生活意义的等级差别之间,很多批评家也表现出了双重要求。批评家在两者之间的不同程度的侧重和兼顾,造成了“一体化”文学批评内部的“多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批评 “一体化” “多层化”
下载PDF
当代美国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9
4
作者 苏守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110,40,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青年政治和社会参与热情持续下降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担忧,美国政府和公众把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最为关心的头等重要问题,重新重视并发展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积极的参与,重视公民参与和公民品性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青年政治和社会参与热情持续下降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担忧,美国政府和公众把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最为关心的头等重要问题,重新重视并发展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积极的参与,重视公民参与和公民品性的培养。在实施路径上主张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青年 社会责任感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道德建设
5
作者 李兴昌 李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7-19,共3页
从广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文化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道... 从广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文化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诉求;人与自然和谐是特殊的人与人的道德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文化建设 道德建设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娜 刘宝存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歧视、文化单向输出等现实挑战。文化间性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相应借鉴。在文化间性视域...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歧视、文化单向输出等现实挑战。文化间性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相应借鉴。在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应确立文化间性的育人理念、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文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推进中外学生交流互鉴、打造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等作为来华留学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教育 文化育人 文化间性 路径
下载PDF
唐朝对新罗宿卫质子教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权太东 高福升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自唐建国伊始,为积极处理与周边边疆政权关系,唐朝积极鼓励并接纳周边边疆政权派遣质子入唐,并委任其宿卫之职。通过授予官职、政治文化教育等手段,入唐的宿卫质子成为了唐朝平衡与周边边疆政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唐朝向外输... 自唐建国伊始,为积极处理与周边边疆政权关系,唐朝积极鼓励并接纳周边边疆政权派遣质子入唐,并委任其宿卫之职。通过授予官职、政治文化教育等手段,入唐的宿卫质子成为了唐朝平衡与周边边疆政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唐朝向外输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与新罗交流上,唐朝尤为注重对新罗宿卫质子的教育,以期达到制衡新罗的目的。经过政治文化教育,使新罗宿卫质子在政治上"质其种裔",在文化上"习我华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新罗 宿卫质子 教育
下载PDF
新罗遣唐留学生之称谓考辨
8
作者 权太东 高福升 苏守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8-23,共6页
对于新罗赴唐留学生的称谓问题,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见解,对其称谓也较繁杂,包括宿卫生、宿卫学生、习业者与留学生等。结合史料,分析新罗赴唐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631-648年间,新罗向唐派遣众多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648-670年间,新... 对于新罗赴唐留学生的称谓问题,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见解,对其称谓也较繁杂,包括宿卫生、宿卫学生、习业者与留学生等。结合史料,分析新罗赴唐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631-648年间,新罗向唐派遣众多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648-670年间,新罗寻求与唐联盟,向唐派遣"宿卫质子",名为宿卫,实际上具有宿卫与留学双重性质,而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多以宿卫学生名义赴唐,一是为了维护宿卫质子尊严,二是为了交通与通关之便;670-676年间,爆发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唐罗战争。由于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新罗不再遣派宿卫质子与宿卫学生入唐;8世纪初期以后,唐朝与新罗恢复外交关系,新罗继续向唐朝遣派宿卫质子,但宿卫质子不再肩负"政治人质"的使命,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首领,处理留学生入学、学习与归国等事宜。至此,宿卫质子与宿卫学生慢慢合流,成为本质相同的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唐朝 留学生 宿卫学生 称谓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批评界对主流作品“瑕疵”的批评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19-27,共9页
“十七年”主流文学作品受当时批评界推崇的同时,也被批评界指出了多种类型的“瑕疵”。从当时批评家对它们的厘定方式来看,这些“瑕疵”关联着作家对作品审美性要素和思想性要素的融合问题。作家在融合两类要素的过程中,呈现出趣味与... “十七年”主流文学作品受当时批评界推崇的同时,也被批评界指出了多种类型的“瑕疵”。从当时批评家对它们的厘定方式来看,这些“瑕疵”关联着作家对作品审美性要素和思想性要素的融合问题。作家在融合两类要素的过程中,呈现出趣味与思想、细节与倾向的构成不够均衡,形象与理念、情感与理性的相融不够协调等特征,这些特征所滋生的种种“瑕疵”,被当时批评家依据主流标准所捕捉。而定位“瑕疵”及其引起的争议,则反映了当时主流批评理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批评 主流作品 瑕疵 争议
下载PDF
“十七年”经典小说中“反完成叙事”的运作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十七年'经典小说中存在一部分'反完成叙事'文本,即主流话语叙事出现明显缝隙,消解了宏大话语,最终使得宏大叙事出现'反完成'状态。这类文本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小说在塑造重要人物形象时,人物的思想改造呈现... '十七年'经典小说中存在一部分'反完成叙事'文本,即主流话语叙事出现明显缝隙,消解了宏大话语,最终使得宏大叙事出现'反完成'状态。这类文本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小说在塑造重要人物形象时,人物的思想改造呈现'未完成'状态;在组织情节结构时,现实描摹未经政治理性的导引和过滤;这类小说大多具有先验的宏大主题,但主体内容书写却更多关注文学的自发逻辑和审美属性,使得主题原义与主体内容呈现矛盾性;这类小说还在题材、人物、叙述人的选择上出现'失误',更加阻碍了宏大叙事的正常运作。这类文本体现了创作主体复杂的精神诉求:在追求政治理性与探索存在、拷问人性之间游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反完成叙事” 阶级性 宏大叙事
下载PDF
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慎霞 周国宝 张术环 《中国劳动》 2015年第24期4-8,共5页
初次分配公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讲,初次分配公平的直接表现是劳动报酬占比高。收入分配问题离不开基本分配制度,尽管学界对于按劳分配的范围、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存有争... 初次分配公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讲,初次分配公平的直接表现是劳动报酬占比高。收入分配问题离不开基本分配制度,尽管学界对于按劳分配的范围、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存有争议,但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贯彻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视角探讨初次分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劳动收入的内部结构,缩小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主体地位 初次分配 公平
原文传递
韩国基督教界对朝鲜传教的历程和方式研究
12
作者 高福升 权太东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自韩朝分治之后,源于对共产主义、朝鲜社会制度的否定和对朝鲜宗教政策的不满,韩国基督教界随即开始通过对朝传教进行自我主张的表达。其传教理论主要历经北进统一论、对话型传教论、吸收型统一论与共存型社会福祉传教论4个阶段,通过广... 自韩朝分治之后,源于对共产主义、朝鲜社会制度的否定和对朝鲜宗教政策的不满,韩国基督教界随即开始通过对朝传教进行自我主张的表达。其传教理论主要历经北进统一论、对话型传教论、吸收型统一论与共存型社会福祉传教论4个阶段,通过广播传教、建立专门针对对朝鲜的传教组织、气球传教、脱北者传教及经第三国传教等手段,至今为止已达70年之久。总的来说,韩国基督教界的对朝传教不仅无视朝鲜的宗教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的不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基督教 朝鲜 传教
原文传递
韩国基督教界南北统一论变迁及《88宣言》
13
作者 高福升 权太东 《基督宗教研究》 2019年第2期360-374,共15页
自韩朝分治之后,韩国基督教界内坚持"非和平统一"的强硬立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鉴于在国内的影响力,韩国基督教界甚至成为影响韩国对朝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韩国社会民主运动高涨,基督教界对朝鲜的&... 自韩朝分治之后,韩国基督教界内坚持"非和平统一"的强硬立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鉴于在国内的影响力,韩国基督教界甚至成为影响韩国对朝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韩国社会民主运动高涨,基督教界对朝鲜的"非和平统一"观点逐步发生显著变化。适时,在反对军人独裁的民主化运动浪潮下,反思军人独裁与南北统一之间的关系逐步成为韩国基督教界内的主流思想。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韩国基督教界积极推动民主运动与民族和平统一运动相结合。《88宣言》的发表,在南北统一问题上,更是对卢泰愚政府及以后历届政府产生积极影响。时至今日,韩朝尚未实现和平统一,但其为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至此结束了韩国政府对朝鲜全面敌视之局面,可见其历史意义值得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基督教界 朝鲜半岛 和平统一 《88宣言》
原文传递
“先形后神”还是“以神赋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画家对“以形写神”的两种理解方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超 陈宁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192,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画界对于传统国画“以形写神”的特征,主要有两种认识方式:一种是“由形入神”“先形后神”的理解与阐释方式,认为国画必须首先注重“写形”,然后才能谈到“写神”的问题,不重“形”的国画,“神”也将无所依附。持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画界对于传统国画“以形写神”的特征,主要有两种认识方式:一种是“由形入神”“先形后神”的理解与阐释方式,认为国画必须首先注重“写形”,然后才能谈到“写神”的问题,不重“形”的国画,“神”也将无所依附。持此类观点的国画家,由于重视写实和造型,因此更易于借鉴西方素描思维来对中国画进行改造;另一种是“以神赋形”的理解与阐释方式,强调由内而外地理解“以形写神”,认为国画的“神似”可以概括“形似”。持此类观点的国画家,更重视传统笔墨在“以形写神”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这两类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方式,分别衍生出了不同的国画创新和改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形写神” 中国画 笔墨 素描
原文传递
1978年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15
作者 陈宁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5,共6页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人们谈起它时,总免不了将其与“文学性”“人的文学”等“五四”话语相关联,以明确其对“五四”传统的传承,同时也暗含其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断裂。“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人们谈起它时,总免不了将其与“文学性”“人的文学”等“五四”话语相关联,以明确其对“五四”传统的传承,同时也暗含其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断裂。“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中,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文革文学’,乃至‘十七年文学’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复杂性 “五四”传统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性” 文学史叙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