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问题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安增 尤文梦 《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10期27-35,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格决定了其会随着各国实践发展而不断被创新发展,出现若干具有飞跃性质的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格决定了其会随着各国实践发展而不断被创新发展,出现若干具有飞跃性质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性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初步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飞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飞跃
下载PDF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健 《求知》 2012年第12期12-14,共3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条主线。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条主线。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经验
下载PDF
何以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
作者 王友琛 左腾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28-30,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淬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特征逐步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视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淬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特征逐步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视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 三重视野 三重规定
下载PDF
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奋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4
作者 任鹏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实现全会制定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新时期,在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实现全会制定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新时期,在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夺取新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五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胜利 奋斗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消费领域 交换领域 分配领域 生产领域
下载PDF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洲雁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5-37,共3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度和广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文化体制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发展规律 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迪亮 杨烁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审视后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的特质所在,而且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生成逻辑,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现实的人&q...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审视后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的特质所在,而且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生成逻辑,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现实的人"为能动主体,以自然界为生存前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照乡村社会治理,要求我们整体统筹治理内容,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内在结合;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视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依靠力量与受益对象;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妥善处理乡村社会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数字技术支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阳 李晓宇 周卓琪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社会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科技支撑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社会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科技支撑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立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指向。数字科技发展对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已成为共识,但其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需求、数字技术提供科技支撑的独特优势两方面入手,探讨数字技术支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赋能现代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有望为社会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现代化 数字技术 数字治理 科技支撑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9
作者 刘相 朱健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2,共4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问题,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我们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问题,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我们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伟大的指导作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过程中取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史,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待马克思主义 态度 解放思想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闻 《理论视野》 CSSCI 2020年第3期5-11,共7页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无论是阐释制度优势,还是构建治理框架、设计制度体系,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无论是阐释制度优势,还是构建治理框架、设计制度体系,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贯穿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理解和把握这次全会精神的一把关键钥匙,也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下载PDF
面向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体系建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明杰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2020年第2期155-172,共1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风险社会”成为后现代主义以来的一种社会形态,也成为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体系建构的客观前提。特别是随着SARS、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风险的增多,危机的全球化取向、复合型特点日益凸显。重大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风险社会”成为后现代主义以来的一种社会形态,也成为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体系建构的客观前提。特别是随着SARS、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风险的增多,危机的全球化取向、复合型特点日益凸显。重大危机事件中,多种危机互构、互建、共生强化的内在逻辑和风险情势,既构成了对中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重大考验,又衍生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合作治理的耦合机理。立足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治理的具体实践,从危机合作治理理念的缺失,单一治理模式和“中心-边缘”同心圆治理模式的固化及其路径依赖,全球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的国际限度等具体维度,省思当前重大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体系建构面临的基本限度,是推进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体系建构的先决条件和逻辑进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公共危机 合作治理
下载PDF
正义的诠释:道德规范的产生——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的视角
12
作者 李畏 姜涌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带有妥协性质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是一种对道德基础的解释,同时社会契约也是一种约束手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弱者用来制衡强者的“阴谋”。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道德规范目的就在于共同的利益取向,因此,构筑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分配正义,人们的政治平等地位也是通过利益平等体现出来的,社会契约的签订体现着政治契约的签订,社会契约所保护的和分配的彼此的价值也基本上就是人们的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共同体 社会契约 道德规范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三大体系”建设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华锋 俞思念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迫切课题。学科体系建设上,应当充实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整体设计、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和...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迫切课题。学科体系建设上,应当充实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整体设计、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和相关学科中的核心地位。学术体系建设上,应当从时代前进的视野观察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在全面改革实践中拓展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善于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话语体系建设上,应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接、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态势、同世界现代化进程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论述的三维探析
14
作者 赵开开 聂家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7-14,共8页
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意义重大。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思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意义重大。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思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述。这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科学理论,对新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要论述
下载PDF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联合 魏恩政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9,共2页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普及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的有效途径与关键环节。我们要进一步将大众化的原则要求融...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普及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的有效途径与关键环节。我们要进一步将大众化的原则要求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做到以“实”促“知”,以“知”促“信”,以“信”促“行”,以“行”促“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众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功能效用 “知” “信” “行” “实”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与趋向研判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蕴萍 赵建 叶丹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3,共9页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等级制等,讲求的是同一层级内的平均主义和绝对公平。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变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变迁举措从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到要素市场的建立和深化,再到财产性收入的确认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都极大地提高了要素的活力和积极性,对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缩减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更多新要素参与,三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是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力资本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的三次飞跃--纪念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宪朝 刘焕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夯实了政策基础。20个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了以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发展从开启新征程、推进新发展到实现新跨越的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40年 中国共产党 政策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53
18
作者 徐银良 王慧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8-102,共5页
区域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手段,又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预期结果。文章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保障等方面设计评价准... 区域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手段,又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预期结果。文章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保障等方面设计评价准则,共6个准则层、25个次准则层。最后以山东省为例,对其省内各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洲雁 《理论导报》 2019年第8期16-19,共4页
历史的发展,总有规律可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既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70年,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70年。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 历史的发展,总有规律可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既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70年,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70年。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不断总结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视阈下乡村社会治理的三维解析
20
作者 孙迪亮 刘玮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9年第3期44-49,共6页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马克思全部思想的鲜亮主线。马克思在建构自己的历史观和整个理论体系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视人民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观照当下我国乡村...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马克思全部思想的鲜亮主线。马克思在建构自己的历史观和整个理论体系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视人民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利益主体。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观照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乡村社会治理应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乡村社会治理应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社会治理应以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