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广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减少结果错误或误差的出现.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的血常规及尿常规标本,对错误以及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和分析.结果 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测中结果出现错误或误...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减少结果错误或误差的出现.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的血常规及尿常规标本,对错误以及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和分析.结果 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测中结果出现错误或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试剂仪器因素以及医生因素等.结论 加强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才能有效减少检查结果的误差及错误,增加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呼吸科门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体外药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瑛 赵安成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我院呼吸科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标本培养及药敏情况。结果956例呼吸科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18倒(22.8%),在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 目的观察我院呼吸科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标本培养及药敏情况。结果956例呼吸科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18倒(22.8%),在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可达为26.8%,肺炎支原体对不同种抗生素敏感率各不相同,其中对红霉素最低仅为68.8%。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当前呼吸科的重要病原茵之一,其对各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进行药敏试验,对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茵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循环型m icroRNA-92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上调CDX2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邱胜华 刘健 +1 位作者 陈运平 郭洪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循环型micro RNA-92a(mi R-92a)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以及通过上调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基因抑制肠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 目的探讨循环型micro RNA-92a(mi R-92a)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以及通过上调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基因抑制肠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6例HD患儿的术前血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血清mi R-92a m RNA的表达。提取孕15 d胎鼠肠管ENSCs,通过免疫学方法鉴定ENSCs;免疫磁珠法分选Nestin+ENSCs,脂质体转染使Nestin+ENSCs内过表达mi R-92a,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HD患儿血清中mi R-9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3.5±4.66),高于对照组(t=12.661,P=0.000);ENSCs细胞培养早期Nestin染色阳性,具有向Tuj-1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分化的潜能;ENSCs过表达mi R-92a后,CDX2 m RNA的相对表达为(13.024±3.882),高于对照组(F=47.212,P=0.000),CDX2蛋白表达为(0.436±0.0828),高于对照组(F=48.793,P=0.000),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转染后24、48和72 h明显受抑制。结论 mi R-92a通过上调CDX2基因的表达,抑制ENSCs的增殖,可能促进H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循环型mi R-92a 2基因 肠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丽莉 任永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3例采用单...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3例采用单独As2O3治疗,剩余41例采用单独ATRA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的心肌酶学、肝功能指标变化,死亡、完全缓解比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8个疗程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LT和AST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As2O3组的CK-MB以及TnI-UI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As2O3组相比,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其达到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与As2O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较ATRA治疗组明显提高。联合用药组患者肝功能受损比例明显升高,ATRA组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头痛比例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于诱导APL的缓解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血清中Pre-S1及HBV 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翔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HBV DNA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Pre-S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HBV DN...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HBV DNA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Pre-S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HBV 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Pre-S1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e-S1阳性组检出HBV DNA的平均含量是(7.34±0.88)拷贝/mL,阴性组是(5.41±1.14)拷贝/mL。两组比较:HBV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 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Pre-S1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77.11%,Pre-S1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是29.30%,阳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8%),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5.00%);阴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75.00%)、模式①(63.87%)。结论Pre-S1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生物学标记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及血浆Hcy、VitB_(12)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丽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8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患者Hcy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儿童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法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9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与儿童肾功能相关性,并分析CysC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从LIS系统导出2010-2013年包含CysC的1335名儿童生化筛查组合检测数据,通过排除条件,筛选出901名儿童为参考人群,其中男485名,...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与儿童肾功能相关性,并分析CysC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从LIS系统导出2010-2013年包含CysC的1335名儿童生化筛查组合检测数据,通过排除条件,筛选出901名儿童为参考人群,其中男485名,女416名。 CysC的测定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在Roche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结果901名本地区儿童血清CysC浓度对数呈正态分布,其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岁前血清CysC水平变化较大,其中1个月内CysC水平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在2-16岁总体趋于稳定。结论儿童血清CysC参考区间与性别无密切相关性,但不同年龄段之间变化较大,临床应用CysC评价儿童肾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儿童肾功能 儿科学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Hcy、ET、NO、FA、VitB_(12)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维生素B水平,并与同...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维生素B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患者Hcy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服用FA和VitB12等制剂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6期2578-2579,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离的4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96株中有66%来...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离的4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96株中有66%来自痰及咽拭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61.1%);17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结论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严重且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在抗感染过程中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实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清YWHAΗ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部分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及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敬 赵宗强 +1 位作者 薛艳菊 刘青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1562-1566,15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eta(YWHAΗ)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部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 目的探讨血清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eta(YWHAΗ)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部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密度]及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20例RA患者作为RA组,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低度组(2.6~3.2分,39例)、中度组(3.3~5.1分,46例)和高度组(>5.1分,35例),根据RA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9例)和无骨质疏松组(71例)。另选取5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者血清YWHAΗ、炎症因子(IL-6、CRP)、骨代谢标志物(β-CTX、B-ALP、PⅠNP和骨密度)。比较RA组和对照组、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及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的上述指标。比较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及血清YWHAΗ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YWHAΗ与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YWHAΗ诊断RA并发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RA组血清YWHAΗ、IL-6、CRP、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ALP、PⅠNP水平、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YWHAΗ、IL-6、CRP、β-CTX水平高于中度和低度组(P<0.05),B-ALP、PⅠNP、骨密度低于中度和低度组(P<0.05)。RA患者血清YWHAΗ水平与IL-6、CRP、β-CTX水平呈正相关(r=0.584、0.506、0.265,P<0.05),与B-ALP、PⅠNP、骨密度呈负相关(r=-0.595、-0.473、-0.657,P<0.05)。RA病程长、无钙剂摄入、高YWHAΗ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YWHAΗ诊断RA并发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0.719~0.892),灵敏度为77.55%,特异度为83.10%。结论RA患者血清YWHAΗ水平增高,且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骨代谢紊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反应 骨代谢 骨质疏松 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eta
下载PDF
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子艳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对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挑选73例自愿参与过敏性鼻炎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0~3岁组,3~7岁组,7岁以上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分析不同过... 目的对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挑选73例自愿参与过敏性鼻炎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0~3岁组,3~7岁组,7岁以上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分析不同过敏原阳性检出率。结果三组患儿均至少一项为阳性,阳性率100%,吸入性过敏在各年龄层,均高于食入性过敏(P<0.05)。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效果显著,体现了较高的准确性,并且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IGE 过敏性鼻炎 吸入性过敏 食入性过敏 阳性检出
原文传递
慢性咽炎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和咽部分泌物病原菌感染状况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广磊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3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对慢性咽炎患者的咽部分泌物的病原菌感染状况以及血液中的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慢性咽炎患者共计84例进行分析,取所选患者咽后壁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采用血常... 目的对慢性咽炎患者的咽部分泌物的病原菌感染状况以及血液中的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慢性咽炎患者共计84例进行分析,取所选患者咽后壁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采用血常规分析仪对患者的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4例患者中细菌学培养报告结果显示异常的有35例,检出率是41.67%,共检测出63株病原菌:其中干燥性分型患者10株(15.87%)、肥厚性分型患者23株(36.51%),单纯性分型患者30株(47.62%)。把检出病原菌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35例),反之为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的嗜酸性中粒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病原菌的检出率相关性较小,中性粒细胞水平和病原菌的检出率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病原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原文传递
疟疾并巨幼细胞贫血一例
13
作者 宋兆泉 高荣香 +1 位作者 徐海棠 单连旭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82-682,共1页
患者男,20岁。入院前1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1℃,无周期性.时有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曾在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平素体健,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及疫区逗留史。体格检查:体温40.7℃,脉搏106次/... 患者男,20岁。入院前1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1℃,无周期性.时有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曾在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平素体健,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及疫区逗留史。体格检查:体温40.7℃,脉搏106次/min,呼吸19次/min,BP13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4.9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25,单核细胞0.09,嗜酸粒细胞0.01;RBC2.99×10^12/L,Hb10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细胞贫血 疟疾 全身酸痛 浅表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体格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