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山市农业气象干旱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春霞 刘炎赫 +2 位作者 郝玲玲 孙鹏鹏 毕建杰 《农技服务》 2013年第12期1365-1365,1367,共2页
为乳山市农业生产建立干旱指标提供依据,以1960~2013年近53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鲁麦21号、山农20号小麦品种为试材,大田条件下进行水分胁迫试验,设置严重干旱,轻度干旱,水分适宜,水分过量四个处理,并对农艺性状和土壤相对湿度观测.结... 为乳山市农业生产建立干旱指标提供依据,以1960~2013年近53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鲁麦21号、山农20号小麦品种为试材,大田条件下进行水分胁迫试验,设置严重干旱,轻度干旱,水分适宜,水分过量四个处理,并对农艺性状和土壤相对湿度观测.结果表明:构建了小穗数、产量、千粒重、高度、茎杆节长、土壤湿度6个干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指标 降水 耗水量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乳山市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鹏鹏 周浩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322-322,325,共2页
通过对乳山市1971—2010年气象灾害情况进行普查,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发展趋向。针对乳山市的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山东乳山
下载PDF
乳山市农业干旱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探析
3
作者 于春霞 王浩 +3 位作者 郝玲玲 尹京辉 张昊 毕建杰 《南方农业》 2017年第5期107-108,共2页
为探讨乳山市冬小麦田的干旱监测和灌溉预报技术,以济麦2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水分梯度,4次重复,确定了乳山冬小麦干旱监测的具体项目为农艺性状的变化。结合统计分析乳山市1960—2013年降水资料,得到的冬小麦各发育期降水... 为探讨乳山市冬小麦田的干旱监测和灌溉预报技术,以济麦2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水分梯度,4次重复,确定了乳山冬小麦干旱监测的具体项目为农艺性状的变化。结合统计分析乳山市1960—2013年降水资料,得到的冬小麦各发育期降水量,并结合各发育阶段耗水量计算得到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缺水量(不考虑蒸散),建立乳山市冬小麦土壤有效水分预报,结合乳山市冬小麦干旱指标,确定灌溉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乳山市冬小麦全生育期以灌溉两次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监测 降水 需水量 土壤水分方程 灌溉
下载PDF
乳山市大樱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鹏鹏 周浩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14-314,317,共2页
分析了乳山市2001—2010年的气象条件,从气候条件对乳山市大樱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确定了乳山市大樱桃生长适宜气候指标,以期促进乳山市大樱桃生产。
关键词 大樱桃 气候适宜性 条件 山东乳山
下载PDF
乳山市暴雨特征、洪涝灾害特点及防控策略研究
5
作者 毕明 李海福 +3 位作者 王秀兰 郝玲玲 于志青 毕建杰 《农技服务》 2011年第12期1714-1715,共2页
为了解山东省乳山市近10年来的暴雨气候特征和洪涝灾害特征,利用乳山市近10年来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乳山市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乳山市暴雨地域性明显,年代变化呈现增多,主要集中在6~9月,7月份最大;暴雨天气影响系统有切... 为了解山东省乳山市近10年来的暴雨气候特征和洪涝灾害特征,利用乳山市近10年来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乳山市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乳山市暴雨地域性明显,年代变化呈现增多,主要集中在6~9月,7月份最大;暴雨天气影响系统有切变线、气旋、低槽冷锋和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损失多等特点。了解乳山市的暴雨特征和洪涝灾害特点,为该地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地方政府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洪涝灾害 乳山市
下载PDF
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红 于志青 +1 位作者 于春霞 毕建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3期43-44,共2页
为探讨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可持续发展思路,包括加快发展"12121"和手机平台为主的气象信息服务,强化... 为探讨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可持续发展思路,包括加快发展"12121"和手机平台为主的气象信息服务,强化专业服务;大力发展气象影视业务,拓宽专业气象服务渠道,在开发气象应用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技 专业服务 “12121”平台 气象影视业务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荣光 于春霞 +2 位作者 张兴强 毕建杰 刘建栋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1期4-5,8,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在土壤深度中的分布规律,为精细化农田灌溉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池栽定量灌溉的方法,在冬小麦的几个主要生长发育期进行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层次的根系鲜重、干重测定并计算不同层次土... 为了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在土壤深度中的分布规律,为精细化农田灌溉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池栽定量灌溉的方法,在冬小麦的几个主要生长发育期进行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层次的根系鲜重、干重测定并计算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根系占整个根系干重的百分数.结果表明0~1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80%以上,10~2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10%以上,20~30cm土壤中根干重占总重5%左右.小穗型品种山农20根干重顺序孕穗期是轻度干旱>水分过量、干旱和适宜水分,开花期是适宜水分>轻度干旱>水分过量>干旱.大穗型品种山农21根干重顺序孕穗期是适宜水分>水分过量>轻度干旱>干旱,开花期是适宜水分>水分过量>轻度干旱>干旱.在干旱型生产上多采用小穗型品种,根系强大,可减轻干旱危害,小麦全生育期生产上以灌溉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根系 生育期
下载PDF
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春霞 田咏梅 +3 位作者 李传华 张夕国 谭秀山 毕建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346-3347,3354,共3页
[目的]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SHJC)种植方式玉米(Zea mays L.)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方法]利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探索SHJC种植方式玉米生育特征和... [目的]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SHJC)种植方式玉米(Zea mays L.)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方法]利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探索SHJC种植方式玉米生育特征和增产机理。[结果]SHJC种植方式玉米与相同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且地下根数量多,重量明显增加。SHJC种植方式改变了株间根系的生长环境,干物质积累高;SHJC种植方式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Pn)的时间早,且其玉米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他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强光,产量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模式 干物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矛盾与抗旱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毕明 李福海 +3 位作者 王秀兰 郝玲玲 刘建栋 毕建杰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2期5-6,24,共3页
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阐述了夏玉米产量与降水的关系及夏玉米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并提出了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秸秆覆盖和"双行交错"种植技术等措施,为解决黄淮夏玉米高产过程中水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夏玉米 降水 种植技术
下载PDF
开花后淹水对小麦旗叶叶肉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明 李福海 +3 位作者 王秀兰 谭秀山 刘建栋 毕建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6,9,12 d淹水对小麦旗叶肉细胞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开花期不同时间淹水,两个品种细胞环数期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灌浆前淹水减少了灌浆中后期,叶... 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农18,采用池栽补灌淹水方法,研究开花期及灌浆期3,6,9,12 d淹水对小麦旗叶肉细胞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开花期不同时间淹水,两个品种细胞环数期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灌浆前淹水减少了灌浆中后期,叶肉细胞的裂解,延缓了旗叶衰老;灌浆期淹水则加剧了叶肉细胞的裂解,光合性能迅速降低,旗叶的衰老加速。除淹水3 d外,两时期6~12 d淹水均引起籽粒产量降低。花后淹水降低小麦品种JM20与TN18产量,不同时期淹水减产主导原因不同。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粒数的减少,其次是粒重的降低。旗叶对花后淹水抗性TN18强于JM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淹水 光合特性 衰老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明 李福海 +3 位作者 王秀兰 谭秀山 刘建栋 毕建杰 《耕作与栽培》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探讨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关系。干旱胁迫下,茎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时,穗下节间缩... 为探讨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关系。干旱胁迫下,茎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先下降再上升,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除根重上升之外,其余指标,茎、叶、穗重量均下降。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先上升,再下降,各器官的干重变化趋势也呈现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济麦20小麦植株茎秆高度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明 李福海 +3 位作者 公艳 王秀兰 郝玲玲 毕建杰 《农技服务》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植株高度的数学模型,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植株的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时,小麦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 为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植株高度的数学模型,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植株的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时,小麦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胁迫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先下降再上升。土壤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先上升、再下降。以水分变化为自变量,以植株高度、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等为因变量,建立函数关系数学方程,为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冬小麦 植株性状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13
作者 王秀兰 毕明 +2 位作者 王鸣晓 谭秀山 毕建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504-12505,125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方法]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干旱胁迫下,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条件下茎秆高度的63.4%~73.2%,穗下节...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方法]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干旱胁迫下,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条件下茎秆高度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除根重呈上升趋势之外,其余指标茎、叶、穗重量均呈下降趋势。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的干重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为小麦节水高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徐丽娜 李兴华 +2 位作者 冯震 黄琦 郝玲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57,共8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2015-2016年PM_(2.5)、PM_(10)、SO_2、CO_2、NO和O_3六种大气污染物的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日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与日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资料,确定了影响污染物IAQI变化的主... 利用呼和浩特市2015-2016年PM_(2.5)、PM_(10)、SO_2、CO_2、NO和O_3六种大气污染物的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日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与日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资料,确定了影响污染物IAQI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以及IAQI(PM_(2.5))>100、IAQI(PM_(10))>150和IAQI(O_3)>100时的污染气象指标。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颗粒物的极端污染事件主要发生在采暖期与沙尘高发期,紫外线照射最强季节易于出现O_3的轻度污染事件;(2)秋末及冬季小风、增温、高湿的天气,易于产生PM_(2.5)污染事件,夏季高温、辐射强烈、水汽压高,利于O_3形成并积累,春秋季风力加大,易于形成道路扬尘及沙尘天气,是造成PM_(10)污染的重要原因;(3)通过利用2017年污染物与气象要素实况监测数据,对污染气象指标进行检验,发现这三种污染气象指标的准确率分别为82.5%、75%和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 空气质量指数 相关分析 污染气象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