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成为抗衰老医学的危险指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阳 张伟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实验室和临床昼夜连续临测血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出余弦曲线加以分析,发现人类血压不断波动,并呈昼夜节律性。统计健康人群血压波动范围,将血压波动振幅超出正常范围者定义为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研究发现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是一... 在实验室和临床昼夜连续临测血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出余弦曲线加以分析,发现人类血压不断波动,并呈昼夜节律性。统计健康人群血压波动范围,将血压波动振幅超出正常范围者定义为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研究发现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是一危及人体健康的症侯,易导致脑卒中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现在已经试对昼夜血压高振幅波动患者进行筛选、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血压均值 高血压 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生法 赵子彦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内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 心脑血管疾病 节律性变化 睡眠期间 治疗方 正常人 无创性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华 王娟 +2 位作者 林燕 张芃 刘家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13-115,共3页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急性相反应物。不管是在健康人还是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SAA、C反应蛋白等炎症反应物均能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几率。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A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4
作者 朱伟 赵子彦 靳刚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和溶栓技术的提高,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变得至关重要,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包括早期标志物和心肌确定标志物的检测,现就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标志物作一简述。
关键词 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标志物 就诊 心脏介入 研究进展 溶栓 生物化学
下载PDF
年龄对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子彦 付越榕 +3 位作者 李玉阳 谢毅 李新华 Yvan Touitou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4-485,共2页
目的 研究年龄对中国成年男性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四组 :30~ 39岁组 (8例 )、40~ 49岁组 (5例 )、50~ 59岁组 (5例 )和≥ 60岁组 (7例 )。白天 (8~ 2 2时 )每 2 h、夜间 (2 2~ 8时 )... 目的 研究年龄对中国成年男性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四组 :30~ 39岁组 (8例 )、40~ 49岁组 (5例 )、50~ 59岁组 (5例 )和≥ 60岁组 (7例 )。白天 (8~ 2 2时 )每 2 h、夜间 (2 2~ 8时 )每 1 h采血一次 ,放免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 t检验、ANOVA及余弦法分析处理观测数据。结果 血清褪黑素水平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高峰在午夜 ,白天水平很低 ,采样时间对血清褪黑素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性影响 (P<0 .0 1 )。余弦法血清 MT仅在 30~ 39岁和 40~ 49岁组中有显著昼夜节律性变化 (P<0 .0 5)。 30~ 50岁组血清褪黑素水平相似 ,≥ 60岁组夜间 (2 3~ 5时 )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 ,与 30~ 50岁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变化受年龄的影响 ,随年龄增长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下降 ,并且其昼夜节律性 (50~ 59岁和≥ 60岁组 )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血清 褪黑素 昼夜节律 衰老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老年人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年龄、性别及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子彦 栾杨 +6 位作者 路方红 付越榕 谢毅 刘建平 韩凯 张秀芹 Yvan Touitou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4-996,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早晨 (8:0 0 )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年龄、性别和疾病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 4 5例中国人 (31 1 1 0岁 )早晨 (8:0 0 )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 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与成年组 (<6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早晨 (8:0 0 )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年龄、性别和疾病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 4 5例中国人 (31 1 1 0岁 )早晨 (8:0 0 )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 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与成年组 (<60岁 )比较 60岁、70岁组和 >80岁组的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0 1 ) ,>80岁组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 60岁和 70岁组 (P <0 0 1 ) ;60岁健康组中女性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男性 (P <0 0 5) ;老年患者 (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与同龄健康老年人相比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年龄、疾病以及性别对早晨血清皮质醇具有影响作用 ,增龄、心血管疾病和男性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年龄 性别 心血管病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老年人群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生法 赵子彦 +1 位作者 刘瑛 闫志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914-1916,共3页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ABP)指标的影响。方法353例60~88岁老年人分为对照组50例,高血压未治疗组90例,高血压治疗组150例(无效治疗98例,有效治疗52例),脑卒中未降压组33例,脑卒中降压组(无...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ABP)指标的影响。方法353例60~88岁老年人分为对照组50例,高血压未治疗组90例,高血压治疗组150例(无效治疗98例,有效治疗52例),脑卒中未降压组33例,脑卒中降压组(无效治疗17例,有效治疗13例)。使用TM-2421动态血压仪(A&D)监测记录24hABP。结果对照组大多数ABP为杓型模式,高血压及脑卒中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ABP杓型比率明显下降而反杓型模式增加,高血压及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则与对照组相似。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SBP/DBP/PP均值、SBP/DBP负荷、血压心率乘积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或有效治疗组(P〈0.01,P〈0.05),无效治疗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与未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治疗组大部分ABP参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人群中降压治疗与有效控制率分别为,高血压组62.5%和34.7%,脑卒中组52.4%和43.3%。结论有效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BP参数、有助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的服药与有效控制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动态血压 高血压 脑卒中 有效降压
下载PDF
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昼夜节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海涛 赵子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事件 发病时间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子彦 路方红 +6 位作者 栾杨 谢毅 付越榕 刘建平 韩凯 张秀芹 Yvan Touitou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褪黑素 (松果腺主要在夜间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 )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4 4例济南市人 (31~ 110岁 )夜间 (0 2 :0 0 )及白天 (0 8:0 0 )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 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随着年龄增长...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褪黑素 (松果腺主要在夜间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 )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4 4例济南市人 (31~ 110岁 )夜间 (0 2 :0 0 )及白天 (0 8:0 0 )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 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与成年人组比较 70岁组和 >80岁组的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女性的褪黑素水平略高于男性 (P <0 .0 5 ) ;健康老年人与老年患者 (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比较褪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对白天血清褪黑素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年龄与性别是影响老年人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未能显示健康状况对老年人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年龄因素 性别国素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瑛 赵子彦 +1 位作者 赵生法 闫志晖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7Z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拟合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的数学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剑 赵子彦 赵子婴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将受测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并将各数据点以曲线连接起来 ,便可得到受测者在相应监测时间段内的动态血压波动曲线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拟合动态血压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诊断 先后顺序 数据 波动 拟合 排列 面积 数学方法 曲线
下载PDF
调节哺乳动物生物钟的视网膜光受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志晖 赵子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S1期8-9,共2页
2002年12月《Science》杂志将视网膜光受体研究评选为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之一,这是继1997年和1998年生物钟研究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之后,时间生物学研究又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多年来时间生物学家们一直在努... 2002年12月《Science》杂志将视网膜光受体研究评选为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之一,这是继1997年和1998年生物钟研究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之后,时间生物学研究又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多年来时间生物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哺乳动物体内的所谓光受体细胞(photoreceptor cells),即接收并传导光信号到生物钟的细胞,但无所获。2001年冬季,研究者们在大鼠的眼内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的视网膜光受体细胞,这些细胞存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部位,它们直接联接大脑生物钟中枢——视上核,并且在这类细胞的胞体内发现了一些与视觉成像无关的感光色素,被命名为视黑质(melanop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节 节细胞 生物钟基因 视蛋白 哺乳动物 光受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生物节律性分析
13
作者 孙海涛 赵子彦 闫志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生物节律性 发病时间 心肌梗死患者 烟台毓璜顶医院 AMI患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被引量:18
14
作者 Ramón C. Hermida Diana E. Ayala +2 位作者 Michael H. Smolensky Francesco Portaluppi 赵子彦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0-622,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自主神经张力 血管活性激素 环境温度 作息规律 膳食成分 肾脏变化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爱青 赵子彦 赵志毅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24-327,共4页
近几年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开始在儿科应用 ,已有的研究确认了其在识别儿童白大衣性高血压、高血压及了解靶器官损害和糖尿病等方面的价值。但在儿童血压负荷标准化及no dipping现象的评价方面仍有待研究。本文简述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中... 近几年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开始在儿科应用 ,已有的研究确认了其在识别儿童白大衣性高血压、高血压及了解靶器官损害和糖尿病等方面的价值。但在儿童血压负荷标准化及no dipping现象的评价方面仍有待研究。本文简述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高血压 青少年保健服务
下载PDF
超重对青少年动态血压的影响
16
作者 李爱青 赵子彦 +2 位作者 闫志晖 张乐玲 陈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超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对青少年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的影响。【方法】应用TM-2421 ABP监测仪(A&D,日本)记录24 h ABP,252例青少年按年龄、性别、身高配比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女49... 【目的】探讨超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对青少年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的影响。【方法】应用TM-2421 ABP监测仪(A&D,日本)记录24 h ABP,252例青少年按年龄、性别、身高配比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女49例,男77例):对照组平均(13.68±1.21)岁,身高(165.37±9.45)cm,BMI(18.82±2.3);超重组(13.71±1.23)岁,身高(165.75±9.47)cm,BMI(27.70±3.1)。ABP数据录入数据库并采用余弦法和常规统计方法分析处理ABP数据。【结果】青少年ABP昼夜变化呈勺形,大多数儿童有明显的ABP近日节律性。超重组的ABP节律性参数(调整中值、峰值、谷值、振幅等)和多数ABP参数(SBP、DBP、PP、MAP均值,BP变异性,BP负荷和心率血压乘积等)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结论】超重对青少年ABP有明显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青少年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年龄对血清皮质醇和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子彦 付越榕 +3 位作者 谢毅 李玉阳 李新华 Yvan Touitou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 研究年龄对男性血清皮质醇和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2 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年龄 (每增龄 10岁 )分为四组 :3 0~ (8名 )、40~ (6名 )、5 0~ (5名 )和 60~(7名 )岁组。 8:0 0~ 2 2 :0 0每 2小... 目的 研究年龄对男性血清皮质醇和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2 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年龄 (每增龄 10岁 )分为四组 :3 0~ (8名 )、40~ (6名 )、5 0~ (5名 )和 60~(7名 )岁组。 8:0 0~ 2 2 :0 0每 2小时 ,2 2 :0 0~ 8:0 0每小时采血一次 ,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HEAS。结果 血清皮质醇和DHEAS水平均呈明显昼夜变化 ,余弦法证实有统计学意义。皮质醇峰值 4:0 0~ 6:0 0 ,谷值 18:0 0~ 2 4:0 0 ,较白种人的峰、谷时间提前约 2h ;DHEAS峰值在 16:0 0左右。年龄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变化无明显影响 ,但影响血清DHEAS水平 ,60岁组的血清DHEAS水平较其它 3组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皮质醇 /DHEAS比值也均显著增高 (均P <0 .0 1)。结论 年龄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变化无明显作用 ,但明显影响血清DHEA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皮质醇 昼夜变化 年龄 硫酸脱氢表雄酮 影响 化学发光免疫法 男性健康 水平 采血
原文传递
健康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比较
18
作者 王娟 赵子彦 +1 位作者 王悦强 李玉阳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年第5期25-27,共3页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ABP)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