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式”内引流术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田虎 张清泉 +3 位作者 胡宗泽 李杰 王兴国 李兆亭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的减黄效果和术式优点。方法 对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0月的 3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 ,根据术中 B超 (IOU S)的扫查结果确定内引流术式 ,并在 ... 目的 探讨对无法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的减黄效果和术式优点。方法 对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0月的 3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桥式”内引流术 ,根据术中 B超 (IOU S)的扫查结果确定内引流术式 ,并在 IOU S引导下选择扩张的肝内胆管。结果 “桥式”内引流术后 7d总胆红素、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近期减黄效果明显 ,疗效优良率为 93.33% (2 8/ 30 )。结论 “桥式”内引流术减黄效果可靠 ,疗效满意 ,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内引流术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虎 付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组(A组)和普通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解除梗阻性黄疸2 d后行...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组(A组)和普通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解除梗阻性黄疸2 d后行肠外营养支持5 d。观察肝功能、血脂、胆汁酸、营养指标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均能耐受肠外营养支持,A组病人转氨酶、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明显下降,营养指标好转,血脂代谢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肠外营养是一种安全的临床营养支持过渡手段,低氮低热量的代谢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肠外营养 代谢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田虎 冯秋实 +2 位作者 郭源 滕木俭 李志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56-1159,1163,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性ERCP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4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内镜治疗。结果 21例33次获得成功,...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性ERCP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4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内镜治疗。结果 21例33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7.06%(33/34)。全组患者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吻合口胆漏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该组无胆道出血患者,其中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36.36%(8/22);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3.64%(3/22)。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3.64%(14/22),好转率为31.82%(7/22)。治疗方式选择:乳头球囊扩张(EPBD)17.65%(6/34),乳头括约肌切开EST35.29%(12/34),扩张胆管41.18%(14/34),鼻胆管引流(ENBD)70.59%(24/34),胆管支架引流(ERBD)26.47%(9/34),取石11.76%(4/34),胆管冲洗29.41%(10/34)。结论治疗性ERCP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诊疗一体化等优点,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田虎 郭源 +3 位作者 李志强 滕木俭 李杰 胡宗泽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治疗。结果 19例31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6.88%(31/32)。全组病人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本组无胆漏及胆道出血患者,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40%(8/20);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5%(3/20)。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0%(12/20),好转率为35%(7/20)。治疗方式选择:乳头扩张12.50%(4/32),乳头括约肌切开37.50%(12/32),胆管扩张43.75%(14/32),鼻胆管引流68.75%(22/32),胆管支架引流28.12%(9/32),取石12.50%(4/32),胆管冲洗31.25%(10/32)。结论内镜治疗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后 胆道并发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附85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涛 李杰 +5 位作者 贾欣永 邹方 田虎 王兴国 徐宗珍 修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ABP由胆管疾病诱发,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多种疾病。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内镜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滕木俭 王明海 潘乐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IL-4、IFN-γ、IL-1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漂移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肝癌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IL-1β...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IL-4、IFN-γ、IL-1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漂移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肝癌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IL-1β的水平。结果:3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与15例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癌组织中IFN-γ(Th1)的表达强度、阳性表达频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92±0.36(18/34,53.9%)和1.63±0.64(12/15,80.0%)(P<0.01)。IL-4(Th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分别为1.76±0.49和1.01±0.51(P<0.01)。IL-1β在肝癌组织中和对照组的表达强度及频度分别为1.01±0.32(30/34,88.2%)和0.35±0.30(4/15,26.7%)(P<0.001)。3种细胞因子在肝癌组织中有5种不同表达方式。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存在严重缺陷,细胞因子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已处于抑制状态的Th细胞免疫更趋恶化,致使肿瘤细胞容易发生肝内转移及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Ⅱ型·肿瘤转移·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短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虎 李杰 +2 位作者 徐宗珍 刘锋 王兴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1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单纯肠外营养(A组30例)、肠外营养+复合性药物(B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单纯肠外营养(A组30例)、肠外营养+复合性药物(B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解除胆道梗阻后,A组和B组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代谢支持,C组采用普通支持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耐受肠外营养支持,转氨酶、胆红素和胆汁酸指标下降,营养指标好转,血脂代谢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提高,P<0.05,B组较为明显。结论:胆道梗阻解除后,短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是一种安全的临床营养支持过渡方法,对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正相相关性,适当的复合性药物具有良好的代谢调理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代谢 手术后期间 肠外营养 代谢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