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明星 邓亦奇 +2 位作者 赵峰 李国华 陈山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应用中黏度与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8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随访时间大于等...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应用中黏度与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8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随访时间大于等于2年),记录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病椎的前缘、后凸Cobb角,按使用骨水泥黏度不同分为两组,计算两组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对其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黏度组骨水泥注入量(4.2±1.6)mL,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7.8±5.7)mm、后凸Cobb角(20.3±6.7)°,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2.2±4.2)mm、后凸Cobb角(13.8±4.8)°,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2.0±4.5)mm、后凸Cobb角(13.1±5.2)°。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15.1±9.6)%、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6.7±5.5)°;高黏度组骨水泥注入量(4.8±1.5)mL,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7.1±5.5)mm、后凸Cobb角(21.8±6.5)°;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3.6±4.7)mm、后凸Cobb角(12.5±5.6)°,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3.3±4.8)mm、后凸Cobb角(12.8±5.4)°。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20.7±12.1)%,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9.4±7.5)°。两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较中黏度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方面均有一定作用,且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下载PDF
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亦奇 赵峰 +3 位作者 李国华 张振华 孙付杰 汪明星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注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2-10-2015-03采用PVP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骨水泥粘度不同分... 目的探讨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注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2-10-2015-03采用PVP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骨水泥粘度不同分为2组:中粘度组71例,男21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8.6±8.6)岁,应用中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高粘度骨水泥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69.1±8.9)岁,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粘度组患者手术时间[(40.6±9.2)min]较中粘度组[(49.2±10.3)min]短,高粘度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27.7%(13/47)]较中粘度组[36.6%(26/7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术后12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高粘度骨水泥操作简单,注射易操控,骨水泥渗漏率低,相对中粘度骨水泥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粘合剂
下载PDF
术后体重增加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邓亦奇 邹士东 +1 位作者 张庆宇 汪明星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体重增加(postoperative weight gain,PWG)与术后3个月复发性腰痛(recurrent low back pain,RLBP)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因腰椎间盘突出行T...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体重增加(postoperative weight gain,PWG)与术后3个月复发性腰痛(recurrent low back pain,RLBP)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因腰椎间盘突出行TLIF手术并成功随访至术后3个月的病人共254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术前身高及体重、是否吸烟、术前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术前及术后7天、1个月及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资料。对术后7天、第1、2个月腰痛VAS评分≤3分,但术后3个月VAS评分≥4分的病人定义为RLBP。术后3个月PWG分为4组:<0 kg组、0~<5 kg组、5~<10 kg组、≥10 kg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比(ORs)。结果RLBP患病率为18.50%(47例)。与PWG<0 kg组相比,PWG 5~<10 kg和≥10 kg组的患病率较高(OR分别为2.48和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WG 0~<5 kg组相比,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术前高体质指数和术前Pfirmann分级为严重退变是RLBP的另外3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LIF病人PWG是RLB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对病人进行体重干预可以降低RLBP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术后体重增加 复发性腰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骶骨椎弓根螺钉治疗骶骨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亦奇 许中豹 +5 位作者 罗利芳 刘志勇 徐鹏 张琰 王鲁博 穆卫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进行骨椎弓根螺钉治疗骶骨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61例成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S1-4椎弓根螺钉进钉安全区,模拟骶骨椎弓根螺钉置入,测量螺钉进钉点、长度... 目的进行骨椎弓根螺钉治疗骶骨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61例成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S1-4椎弓根螺钉进钉安全区,模拟骶骨椎弓根螺钉置入,测量螺钉进钉点、长度、直径、进钉方向。结果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S1上关节突基底部外侧缘,S2~4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位于骶板上下骶后孔外侧缘连线中点略偏上处,进钉点由上到下位置逐渐外移,外倾角变大,螺钉直径及长度逐渐变小。通过男、女性之间比较,S2进钉点至S3骶孔上缘切线距离(L2)、S2进钉点至骶正中嵴垂直直线距离(L3)、S3螺钉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imics软件对骶骨椎弓根置入所测的骶骨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螺钉长度、螺钉直径、进钉方向可作为临床治疗骶骨骨折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钉 计算机模拟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