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妇女740例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萍萍 柯耀华 +6 位作者 张浩 胡伟伟 胡云秋 李淼 傅文贞 刘玉娟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3,376,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脆性骨折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补体C3与冠脉慢血流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柳光栋 王萍萍 仇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1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水平差异,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机制。方法:测定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患者及4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水平,...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水平差异,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机制。方法:测定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患者及4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水平,并分析两组的水平差异。结果:冠脉慢血流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补体C3 炎症 冠状动脉慢血流
下载PDF
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调整与监测的探讨
3
作者 孙常成 王林 韩先起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