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理念、人本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贾英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0,共7页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对传统物本、人本主义理念、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将以人本理念贯彻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对传统物本、人本主义理念、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将以人本理念贯彻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对人本理念关照下的人本实践的新认识,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理念 人本实践 全面发展
下载PDF
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文明”:打赢生存之战 被引量:1
2
作者 Arran Gare 王俊(译) 《伦理与文明》 2018年第1期117-134,184,共19页
那些尝试解决生态问题的人把可持续发展概念置于核心地位,可能是他们失败的主因之一。其讨论框架确立了当下问题的先后次序并把环境议题边缘化了。“生态文明”这一提法被当作另一种解决办法。中国倡导的是“生态文明”背后的重要支撑... 那些尝试解决生态问题的人把可持续发展概念置于核心地位,可能是他们失败的主因之一。其讨论框架确立了当下问题的先后次序并把环境议题边缘化了。“生态文明”这一提法被当作另一种解决办法。中国倡导的是“生态文明”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如果西方接纳了这一概念,那么中国会更有行动力。这一概念使得彻底重思生命的基本目标成为可能,并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未来。它既能给人以鼓舞,也能为文化、社会和经济变革提供必需的文化基础。而这些文化、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于创造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而言不可或缺。在这种新的世界秩序中,人们为身处其中的生态系统增砖添瓦而非自毁长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跨文化主义 激进启蒙 过程哲学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视野
3
作者 孙成竹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薪式批判方式,是我们特别应该习得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非历史地对待马克思哲学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贻害无穷。其学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视野的误读和遗忘。这要求我们吃透马克思"历史"视野的真精神,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立足"历史"本身,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近代知性思维 黑格尔辩证法 “历史”视野
下载PDF
论虚拟时空 被引量:4
4
作者 贾英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5,共9页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虚拟时空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时空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将人的生存带进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形式中,实现了人类生存从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对虚拟时空这一崭新人类生存形式的新阐释。在由计...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虚拟时空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时空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将人的生存带进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形式中,实现了人类生存从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对虚拟时空这一崭新人类生存形式的新阐释。在由计算机技术所组成的网络化、数字化这一崭新的平台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是一个非物理性和非线性的世界,它超越了用"实物符号"表征现实对象的局限,使实践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场所被大大压缩,从而使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标志着人类生存时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虚拟时空作为人的虚拟生存的重要存在形式,表现出了虚拟生存运动的时空跃迁。与现实时空相比,虚拟时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时间的可逆化与空间的共享化,二是时间的即时化与空间的流动化,三是时间的弹性化与空间的压缩化。虚拟时空不仅通过将信息权力分散到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之中形成一种处处皆中心、实质上又等于处处无中心的新型空间社会,而且也使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社会的活动都能够通过不断地重演来消解时间的方向性和唯一性,使时间的不可逆性发生了逆转。在虚拟技术时代,时空物理性状近乎消失,时空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彰显,这不仅实现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虚拟,而且也实现了既脱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虚拟实在。虚拟时空的出现,使时空的客观形态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时空的人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虚拟时空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虚拟时空的"虚化"与"实在"的问题,二是虚拟时空的"确定"与"模糊"问题,三是虚拟时空的差异与规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时空 虚拟生存 人类生存时空
下载PDF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3
5
作者 郝良华 许晓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关乎旗帜和道路,应从原则、价值、动力和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当前,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主体缺位失语、传播样式单一、回应迟滞低效以及表达囿于传统等...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关乎旗帜和道路,应从原则、价值、动力和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当前,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主体缺位失语、传播样式单一、回应迟滞低效以及表达囿于传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公信力、传播力、解释力以及吸引力流失的话语困境。切实维护和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从提升话语主体权威性、增强话语传播效能性、强化话语解释精准性、永葆话语表达鲜活性四个方面耦合发力,最终实现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化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场域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流失困境
下载PDF
经济主义的“乌托邦”--小约翰·柯布对经济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经济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核心,它对当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既深刻又隐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和命运。经济主义在使我们享受当下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让人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对经济主义编织的乌托邦进行... 经济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核心,它对当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既深刻又隐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和命运。经济主义在使我们享受当下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让人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对经济主义编织的乌托邦进行考察和批判,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经济主义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主义 教会主义 国家主义 偶像化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实践维度与虚拟转向 被引量:17
7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6,128,共8页
传统的时空观由于不懂得实践与时空的关系,离开社会时空来谈论时空,甚至对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作了同质性的理解,因而不能够给社会时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实践理解和把握社会时空,为人类提供了与自然时空中人的生存完... 传统的时空观由于不懂得实践与时空的关系,离开社会时空来谈论时空,甚至对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作了同质性的理解,因而不能够给社会时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实践理解和把握社会时空,为人类提供了与自然时空中人的生存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时空的生存形式。在当代,人类通过不断改变自己生存的时空形式,将对现实的社会时空的认识推进到虚拟的社会时空的阶段。它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相反却在不断彰显着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时空 虚拟
下载PDF
论虚拟认同 被引量:3
8
作者 贾英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6,148,共8页
虚拟生存作为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虚拟认同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代人所直面的新的认同观念,而且也很容易对人们已有的认同造成瓦解并引发生存认同的多重困惑。从哲学上揭示虚拟认同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变化,是需要我... 虚拟生存作为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虚拟认同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代人所直面的新的认同观念,而且也很容易对人们已有的认同造成瓦解并引发生存认同的多重困惑。从哲学上揭示虚拟认同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变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的事关当代人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虚拟认同的主体是人,立足于对人生存的主体形态可以看到虚拟认同的重要维度。网络信息技术在为人的虚拟认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让人难以摆脱虚拟认同的困境,并在个体、群体和类主体三个层面的虚拟认同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生存 虚拟认同 生存认同 主体形态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人的个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贾英健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2,共5页
风险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人造风险,它起源于人追求自身个性发展的过程之中,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下环境,引起个性风险的发展困境。反思风险社会中人的个性发展的风险,要求我们将人的个性风险自觉地纳入到人的发展追求之中,处理好超越... 风险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人造风险,它起源于人追求自身个性发展的过程之中,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下环境,引起个性风险的发展困境。反思风险社会中人的个性发展的风险,要求我们将人的个性风险自觉地纳入到人的发展追求之中,处理好超越个性风险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人的个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毛泽东早期文稿》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亚利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2,共5页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国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虚拟生存何以可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5,共9页
虚拟生存作为当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从人类现实生存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它的出现,既有发生学意义上的生成性前提,也有着赖以产生的技术支持,还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基础,正是这三个方面构成决定虚拟生存作... 虚拟生存作为当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从人类现实生存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它的出现,既有发生学意义上的生成性前提,也有着赖以产生的技术支持,还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基础,正是这三个方面构成决定虚拟生存作为人类当代一种新的生存形式"是否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生存 技术 人学
下载PDF
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解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2-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重读马克思和反思教科书体系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有着不容回避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因,大多与人们对"辩证"与"历史"、"自然"与"历史"的狭隘... 近年来,随着重读马克思和反思教科书体系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有着不容回避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因,大多与人们对"辩证"与"历史"、"自然"与"历史"的狭隘认识有关。在重读马克思的语境中,辩证法因其植根于人的生存实践应当在本体层面得到理解,辩证与历史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通约,自然史与人类史在人们的活动和发展过程中实现真正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历史 自然 实践
下载PDF
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13
作者 陈彬 《伦理与文明》 2015年第1期60-69,共10页
儒家思想虽是以研究人类社会道德伦理关系见长的学术体系,但其也对“自然、知识、技能”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以“博学约礼,知仁统一”“人有知学则有力”“求真殉道,以道驭技”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伦理思想。儒家的... 儒家思想虽是以研究人类社会道德伦理关系见长的学术体系,但其也对“自然、知识、技能”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以“博学约礼,知仁统一”“人有知学则有力”“求真殉道,以道驭技”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伦理思想。儒家的科技伦理文化可能对孕育近代科学并无太大贡献,但对于认识当前科技与道德关系的现实图景、反思近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工具理性膨胀、正确把握现阶段科技活动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克服当前人类危机和科技异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科技伦理 现代借鉴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成长之相及其出路
14
作者 杨巧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0,共6页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与被认定等几方面。就当前状况来看,理论研究中的分歧多,发展不平衡,第三部门发育不良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较为混乱,造成了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困境。推动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使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贡献积极力量,成为当下社会建设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 成长之相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黑格尔现代市民社会理论探微
15
作者 杨巧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0,共4页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展现,依赖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国家作为伦理的最高阶段是克服家庭和市民社会之弊的完满形式。因此,黑格尔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于市民社会的命运由政治国家决定。其理论体系的最...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展现,依赖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国家作为伦理的最高阶段是克服家庭和市民社会之弊的完满形式。因此,黑格尔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于市民社会的命运由政治国家决定。其理论体系的最终演绎完成不仅缘于他本人的思想志趣,同时根源于他所处时代德国的现实生活,必须将此二者有机结合考察,才能看出黑格尔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局限性及其理论意义、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家庭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历史定位
16
作者 杨巧蓉 王晓红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92,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育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分工与领域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民主生活的内在要求。尽管其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但它却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育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分工与领域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民主生活的内在要求。尽管其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但它却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低估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合一 领域分化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 历史定位
下载PDF
谭处端与佛教
17
作者 白如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谭处端借助佛教的因缘论否定了人的身体的真实性,破除了传统的肉体成仙观念;利用佛性论确立了真性的核心地位,使真性称为成仙的根据。他从禅宗的心性论出发,把真心与真性合一,将修心与修性合一,要求修行者去内求真心、自悟真性。他借用... 谭处端借助佛教的因缘论否定了人的身体的真实性,破除了传统的肉体成仙观念;利用佛性论确立了真性的核心地位,使真性称为成仙的根据。他从禅宗的心性论出发,把真心与真性合一,将修心与修性合一,要求修行者去内求真心、自悟真性。他借用佛教除三毒的思想,来解说他的心性修炼方法;又借鉴佛教的修行方式,要求全真教徒出家进行苦修;同时,受居士佛教的影响,也不反对信徒在家修行。他还主张修行应该随缘自得、不修而修,追求一种如行云流水般自在逍遥的神仙境界,这都是受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处端 全真教 佛教 禅化
下载PDF
当代现实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18
作者 陈彬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18,共3页
当代现实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提出了科学技术生产要素说和面向生产的实践科技观、科学技术社会建制说和自主创新的产业科技观、科学技术价值观说和求实开放的文化科技观、科学技术正负效应论和人本生态的发展科技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观 现实形态
下载PDF
信仰的失落与提升——基于现代性语境的道说
19
作者 孙成竹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信仰作为精神事件表现出即情感即理性的倾向,是人的绝对超越性的表征,其发生根源于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追寻。基于人本主义逻辑的启蒙与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在知性的高扬中开启了人类生活的世俗化进程。在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的双重夹击中,... 信仰作为精神事件表现出即情感即理性的倾向,是人的绝对超越性的表征,其发生根源于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追寻。基于人本主义逻辑的启蒙与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在知性的高扬中开启了人类生活的世俗化进程。在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的双重夹击中,传统社会所信奉的绝对价值土崩瓦解,信仰的失落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承受的精神苦难。然而苦难总是与拯救共生。信仰的提升只能来自于人从沉沦中的自拔。这种自拔根源于理性的自我范导,因为理性的本性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生存 现代性 世俗化 理性
下载PDF
市场经济视域下的社会公共诚信论略
20
作者 杨巧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诚信是高度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为社会公共诚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坚实物质根基和强制性的法的保障。实践表明,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同时关注社会主义社会... 诚信是高度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为社会公共诚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坚实物质根基和强制性的法的保障。实践表明,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同时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诚信资源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并着力理顺二者的关系,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公共诚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