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病人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调整
1
作者 朱春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0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理分析 眼科病人 心理承受能力 农村患者 眼科手术 身体状况 经济状况 心理护理 心理负担
下载PDF
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8期164-165,共2页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并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伴折叠式人工晶体...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手术方法,并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伴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选择超声乳化伴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与角膜内皮变化,结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不同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角膜散光度数与角膜内皮减少量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后囊膜破裂与1例虹膜损伤,而对照组出现了2例后囊膜破裂与3例虹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也以5.1%优于对照组的12.8%。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来说,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减少率及水肿发生率也更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也要更加稳定,因此可以作为今后的主要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 手术碎核 角膜术源性散光 角膜内皮 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睑缘色素痣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春霞 朱凯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2期55-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睑缘各种色素痣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各种睑缘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7例直径长度<4 mm,未累及睑板与睑结膜的睑缘色素痣,给予单纯切除并表面烧灼;6例... 目的:探讨睑缘各种色素痣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各种睑缘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7例直径长度<4 mm,未累及睑板与睑结膜的睑缘色素痣,给予单纯切除并表面烧灼;6例直径长度>4 mm,未侵及灰线、未累及睑板和睑结膜的睑缘色素痣,给予皮肤色素痣单纯切除,同时进行皮下分离,将皮肤拉向睑缘进行缝合,修复睑缘皮肤缺损;8例直径长度<7 mm、侵及灰线并累及睑结膜的睑缘色素痣,给予色素痣楔形切除,同时对眼睑睑缘进行水平或者垂直褥式缝合;5例直径长度>7 mm,侵及灰线累及睑结膜的睑缘色素痣,给予皮肤色素痣连同累及的睑板及结膜一并切除,同时进行滑行睑板结膜瓣修复睑缘缺损。结果:26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睑缘外观恢复良好,无成角、睑缘内外翻等畸形。结论:睑缘色素痣应根据色素痣的大小、侵及组织的深度和累及的范围,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美观及功能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缘 色素痣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4
作者 杨光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7期616-617,共2页
本文报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经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植入人工晶体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年龄53~82岁,平... 本文报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经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植入人工晶体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1.6岁.其中男13例,女4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的硬度NⅡ~Ⅳ级,视力:指数/50 cm~0.2,平均眼压:在33~70 mmHg之间,周边视野较对侧眼不同程度缩小.前房均变浅,房角不同程度关闭,其中有19例房角全部关闭.术前药物控制眼压,达到12~25 mmHg,眼压测量用美国产AT-550非接触式电脑眼压计测量.随访2个月~3年,平均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联合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在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袁久民 赵斌 +3 位作者 张佐红 王芳 潘庆敏 王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在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或手法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以下简称晶状体手术)中遇到的12例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即刻给予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 目的探讨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在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或手法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以下简称晶状体手术)中遇到的12例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即刻给予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抽液0.15—0.30ml,并酣晴降低灌注液压力、调整灌注液流向。观察其液体抽取成功率、需抽取液体次数、降压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结果12例患者均经1~4次(平均2.58次)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抽液得以继续在低后房压力、高前房容积情形下顺利完成晶状体手术,未见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在晶状体手术中发生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后房玻璃体中央管穿刺不失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简便地处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 手术并发症 高眼压 浅前房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后房穿刺 玻璃体 中央管穿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