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现“悬念”之美
1
作者 张彩连 于瑞华 《神州》 2012年第19期115-115,共1页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悬念” 学习动机 数学课堂教学 心理需求 开拓思维 心理机制 教学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