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及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华贵 常炳营 +2 位作者 王伟 张丽欣 郑晓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 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1组)和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组(2组)。1组分别在术前、...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 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1组)和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组(2组)。1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3次。2组是在止血带放松前,将3 g氨甲环酸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溶液,注入关节腔内。术后观察24和48 h的引流量及48 h内的总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同时监测输血及血栓情况。结果所有膝关节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坏死、脂肪液化发生。1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409.5±185.8)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42±0.86)mg/dl,2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386.5±89.1)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21±0.64)mg/dl。两组间的引流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组有3例患者,2组有4例患者需要输血。术后14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有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的作用等同于通过静脉给予3次氨甲环酸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术后出血 静脉注射 关节内
下载PDF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贵 常炳营 +2 位作者 王伟 张丽欣 郑晓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治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A组:局部灌注氨甲环酸,B组:局部灌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术后24 h、48 h引流量以及术后...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治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A组:局部灌注氨甲环酸,B组:局部灌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术后24 h、48 h引流量以及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下降百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失血量,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应用 氨甲环酸 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下载PDF
慢性下腰痛与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华贵 常炳营 +3 位作者 孙西虎 李宗一 李晖 张继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2-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与慢性下腰痛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997~2005年以反复腰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539例。对照组476例。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erguson法和Cobb法测量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并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与慢性下腰痛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997~2005年以反复腰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539例。对照组476例。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erguson法和Cobb法测量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并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对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下腰痛组ODI较高。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较大,(P〈0.01).对照组中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存在着相关性。结论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与较高的慢性下腰痛的发生率有关。正常人群中合适的腰椎前凸角与骶骨倾斜角的比值是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腰椎前凸角 骶骨倾斜角
下载PDF
后方稳定型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后髁偏距与膝关节屈曲度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西虎 常炳营 李华贵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0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曲 后交叉韧带 保留型 稳定型 度数 股骨 后方
原文传递
人体质量指数对髋臼骨折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刘金兰 陈淑芹 +1 位作者 常炳营 范林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人体质量指数(BMI)对髋臼骨折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对8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将病人分成4组:非肥胖组25例(BMI≤24),超重组26例(BMI24.1~28)... 目的探讨人体质量指数(BMI)对髋臼骨折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对8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将病人分成4组:非肥胖组25例(BMI≤24),超重组26例(BMI24.1~28)。肥胖组28例(BMI28.1~30),病理性肥胖组6例(BMI〉30)。根据有关评价标准观察切口感染、神经麻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以非肥胖组为时照,计算部分组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结果①各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非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以度肥胖组与病理性肥胖组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4282,P=0.6445);而肥胖组、病理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38,P=0.0421);同时,该两组与超重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304,P=0.0456)。③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DVT的发生率是其2.6倍(OR=2.6,95%可信区间为1.1~5.8,P=0.03);与非肥胖组比较,病理性肥胖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其5倍(OR=5,95%可信区间为1.2~23.2,P=0.05);肥胖并没有增加术后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病人,BMI的增加会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人体质量指数 髋臼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