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轼《赤壁赋》的互文性解读 |
俞泽峰
梁秀慧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2
|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 |
白朝霞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3
|
《西厢记》叙述的性别意识 |
党月异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独立杂志——对《RICE》的个案分析 |
苏桂艳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愚公移山》寓意探源 |
俞泽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三个“半旧”看贾政 |
俞泽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一面缘,不了情——《一棵开花的树》与《断章》比较赏析 |
刘淑青
|
《写作》
|
2008 |
4
|
|
8
|
女性独立·男性叙述——《伤逝》副标题所涵蕴的危险性 |
黄传波
|
《写作》
|
2011 |
1
|
|
9
|
论佛教对苏轼思想及人生态度的影响 |
黄昭寅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1
|
|
10
|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刘娟
|
《中国科技信息》
|
2012 |
1
|
|
11
|
对《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的认识和思考 |
郑晓娟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 |
0 |
|
12
|
陶渊明的菊花 |
俞泽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谈谈《宝玉挨打》中贾政的三次流泪 |
俞泽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4
|
童年经验对铁凝创作《玫瑰门》的影响 |
翟兴娥
|
《写作》
|
2005 |
0 |
|
15
|
艺术的生命诠释——“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 |
黄昭寅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1 |
0 |
|
16
|
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负面视角 |
黄燕萍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7
|
议论三要素理论的局限 |
孙彦杰
韦丙海
|
《写作》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