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MRI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 MRI 多序列扫描,...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MRI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 MRI 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 HE 染色、油红 O 染色、Masson 三染以及 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 MRI 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 vs 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 vs 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169、7.585, P 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 P 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 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率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率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炎性因子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测定2组患者术后1 h、2周、1和6个月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随访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1 h 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术后2周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术后1 h、2周CRP、IL-6、TNF-α水平升高,术后6个月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IL-6水平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轻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炎性反应,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4kjhm0109)@@@@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rogram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Project of Shandong Provi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enefit the People Proj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文摘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MRI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 MRI 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 HE 染色、油红 O 染色、Masson 三染以及 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 MRI 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 vs 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 vs 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169、7.585, P 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 P 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 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率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率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