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在血液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期189-190,共2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血液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诊的148例血液病房行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n=74)与常规组(n=74)。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血液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诊的148例血液病房行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n=74)与常规组(n=74)。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脱管、插管感染发生率为1.3%(1/74)、4.1%(3/74),常规组分别为8.1%(6/74)、13.6%(1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房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意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血液病房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益髓补肾方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许崇艳 申家英 +1 位作者 马志强 井大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10-1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益髓补肾方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采用益髓补肾方加减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对照... 目的:初步探讨益髓补肾方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采用益髓补肾方加减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采用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并随诊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髓补肾方联合促红素、沙利度胺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可靠,耐受性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能降低输血依赖性,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补肾方 促红素 沙利度胺 中低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药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刘加强 朱甲峰 +1 位作者 李镜 郭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626-62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露蜂房蛋白治疗白血病的免疫学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露蜂房蛋白治疗白血病的免疫学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露蜂房蛋白对急性白血病患者(AL)骨髓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显示,露蜂房蛋白能提高AL患者骨髓中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数量,CD4/CD8值升高。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OD),结果CD3、CD4、CD16表达增强,CD8表达减弱,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中药露蜂房蛋白能调整AL患者骨髓T细胞亚群的分布和促进NK细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蜂房蛋白 白血病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瘦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楠楠 刘丽秋 +1 位作者 仲伟营 孙元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10-313,I000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瘦素(leptin)刺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型转化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对HK-2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瘦素作用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实... 目的:通过观察瘦素(leptin)刺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型转化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对HK-2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瘦素作用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FN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2细胞表达α-SMA的阳性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上清中FN的表达。结果:分别用50、100、200 ng/ml瘦素作用HK-2细胞48 h后,(1)HK-2细胞逐渐由椭圆形变成长梭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2)RT-PCR结果表明,瘦素作用可以下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α-SMA、FN mRNA的表达。(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对照组HK-2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随着瘦素作用浓度的增加,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数逐渐增多;(4)ELISA结果表明,对照组HK-2细胞有基础水平的FN分泌,各瘦素作用组上清液中F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瘦素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从而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肾小管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维A酸与亚砷酸联合治疗初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恩芹 刘志梅 贺春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初发的AP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A酸和维A酸+亚砷酸,判别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治疗APL疗效较好,缩短住院时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但...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初发的AP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A酸和维A酸+亚砷酸,判别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治疗APL疗效较好,缩短住院时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结论联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诱导缓解APL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A酸 亚砷酸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镜 张小梅 杨恩芹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观察、评价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P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接受PTD方案化疗的22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27例传统VAD-T(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蒽环类+沙利度... 目的 观察、评价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P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接受PTD方案化疗的22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27例传统VAD-T(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蒽环类+沙利度胺)方案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病情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19个月,PTD组患者总反应率高于VAD-T组,分别为77.3%(17/22)比48.1%(13/27) (P=0.043);PTD组初治患者总反应率高于VAD-T组初治患者,分别为92.3%(12/13)比45.5%(5/11) (P=0.039);但PTD组复发和(或)难治患者总反应率与VA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5%(5/9)比50.0%(8/16) (P=0.885).PTD组患者完全缓解及接近完全缓解发生率高于VAD-T组患者,分别为68.2%(15/55)、37.0%(10/27)(P=0.038).PTD组患者在1个疗程后显效者比例高于VAD-T组,分别为70.6%(12/17)、23.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TD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可耐受.结论 PTD方案治疗MM不仅缓解率高,而且缓解质量高,达到缓解所需时间短,不良反应可耐受,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蒽环类
原文传递
小剂量CH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加强 冷静 +1 位作者 桑磊 李同英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6期347-348,351,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CHG预激方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的AML初治患者共35例,采用CHG方案治疗:在化疗前1... 目的 探讨小剂量CHG预激方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的AML初治患者共35例,采用CHG方案治疗:在化疗前12 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后,应用14d,HHT1 mg/m^2,第1天至第14天,1次/d;Ara-C 10mg/m^2,第1天至第14天,皮下注射,每12h 1次.治疗过程中,WBC>20×10^9/L时暂停使用G-CSF,但不停化疗,待WBC回落后再继续使用.对完全缓解(CR)者后期可选择不同方案交替巩固化疗.结果 第1个疗程后12例患者获得CR,15例获得部分缓解(PR),8例未缓解(NR).第2个疗程后,15例PR患者5例取得CR,8例NR患者有2例获得PR,总有效率83%(29/35).17例获得CR的患者中11例按计划巩固强化治疗未复发,生存期为12~34个月,中位生存18个月;6例复发,经过原方案诱导后1例CR、4例PR、1例NR.CHG方案血液学毒性低,非血液学毒性不明显.结论 初治的老年AML患者采用小剂量CHG预激方案诱导缓解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瘸 老年人 粒细胞集落刺激凶子 高二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 低剂量
原文传递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5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加强 潘丽 +2 位作者 卢彬 刘志梅 贺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确诊的MM患者25例,沙利度胺100 mg/d,每晚睡前口服;VAD方案:长春新碱0.5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多柔比星10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地塞米松40m... 目的 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确诊的MM患者25例,沙利度胺100 mg/d,每晚睡前口服;VAD方案:长春新碱0.5 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多柔比星10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地塞米松40mg/d口服,第1天至第4天、第9天至第12天、第17天至第20天,每月1个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 21例患者完成了6个疗程,完全缓解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未缓解2例(9.5%),总有效率90.5%.沙利度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便秘、水肿、末梢神经炎,对症处理后可耐受.结论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沙利度胺
原文传递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凝血功能障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为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398-399,共2页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 3.0 g/d,用药后约16 h 出现双前臂肿胀疼痛、皮肤瘀斑、血泡,静脉穿刺点渗血,并出现肉眼血尿。患者同期未应用其他药物。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100 s,活化部分凝血...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 3.0 g/d,用药后约16 h 出现双前臂肿胀疼痛、皮肤瘀斑、血泡,静脉穿刺点渗血,并出现肉眼血尿。患者同期未应用其他药物。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10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 s,尿红细胞(+++),潜血(+++),白细胞 (+),尿蛋白(++)。考虑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与头孢曲松钠有关。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1、新鲜冰冻血浆和局部清创等治疗15 d,患者皮肤瘀斑减少、血泡消失,实验室检查示PT 14 s,APTT 30 s,尿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血液凝固障碍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CD+34细胞数量变化及其意义
10
作者 杨恩芹 刘加强 李同英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2期-,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CD+34细胞数量变化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和判断是否早期缓解的指导意义.方法 5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于WBC最低点应用G-CSF,不同时间测定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数(MNC)、Plt与CD+34细...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CD+34细胞数量变化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和判断是否早期缓解的指导意义.方法 5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于WBC最低点应用G-CSF,不同时间测定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数(MNC)、Plt与CD+34细胞数量,并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化疗后极期CD+34细胞为(3.05±2.47)个/μl,与化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在恢复期显著增加,为(113.46±77.16)个/μl(P<0.01).WBC、MNC、Plt数量变化与CD+34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70、0.837、0.850,P均<0.01).当极期末WBC/CD+34>400,能早期判断AL患者是否缓解,CD+34<5/μl,可应用G-CSF,CD+34>5/μl,停用G-CSF.结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监测CD+34细胞数量变化,对早期判断是否缓解和G-CSF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甲基化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军 杨恩芹 杨晖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9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作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选取10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Apaf-1基因去甲基化状态。通...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作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选取10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Apaf-1基因去甲基化状态。通过反转录PCR检测lO例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Apaf-1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示,10例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6例发生了去甲基化。治疗前10例患者因甲基化Apaf-1mRNA均表达缺失,经地西他滨治疗后,4例重新表达,6例未表达。治疗后6例Apaf-1 mRNA表达缺失的患者中,4例Apaf-1基因未发生去甲基化,2例发生去甲基化,考虑可能与等位基因缺失或突变有关。结论地西他滨通过使Apaf-1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恢复抑癌基因的表达,发挥其凋亡中的关键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去甲基化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