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原始云杉林内降雨分配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2 位作者 杨万勤 王乾 张远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by canopy was more relative to the rainfall, the higher the rainfall was, the more the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and the less the interception was;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oughfall (T) and total rainfall (P) could be described significantly by a linear function (T=0.744P-0.937, R 2=0.954, p<0.001), while the reationship between crown interception (I) and total rainfall by a power function (I=0.759P 0.666, R 2=0.763, p<0.001); 3) The average canopy interception accounted for 35.8% of total rainfall and the average throughfall for 64.2%, and the average stemflow for 0.01%; 4) High water_hold capacity of moss on the surface of tree trunk and low rainfall intensity we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stemflow of the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Western Sichuan was less than other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云杉 降雨 分配 配研 研究
下载PDF
杨树工业用材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房用 慕宗昭 +2 位作者 张淑萍 孙蕾 王小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杨树是山东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确定最佳采伐周期、造林密度、混交方式 ,是提高生物量的关键技术。经多年定位观测试验得出 :杨树造林密度为 2 m× 2 m ,采伐周期为 5 a生物量最高 ;杨树生物量结构为 :树头占 2 3%~ 2 6 % ,树干占... 杨树是山东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确定最佳采伐周期、造林密度、混交方式 ,是提高生物量的关键技术。经多年定位观测试验得出 :杨树造林密度为 2 m× 2 m ,采伐周期为 5 a生物量最高 ;杨树生物量结构为 :树头占 2 3%~ 2 6 % ,树干占 5 0 %~ 5 2 % ,树根占 2 2 %~ 2 6 % ;树根生物量约有 80 %~ 90 %分布在 0~ 4 0 cm土层内。杨树不同密度单株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不同 ,密度增大 ,单株生物量减少 ,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生物量结构和生物量估测模式的研究 ,为深入研究杨树栽培技术、木材加工业等提供相关参数。本试验选取了 5年生杨树不同部位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采伐周期 密度 生物量结构 估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发现分距姬蜂亚科新记录属
3
作者 段春华 李洋 +3 位作者 李涛 张林 孙淑萍 盛茂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态特征,提供该种的整体形态图和部分形态特征图,并介绍该种的世界分布。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姬蜂属 小迪姬蜂 新记录 膜翅目 姬蜂科 分距姬蜂亚科
下载PDF
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协同促进盆栽牡丹营养和生殖生长
4
作者 何晗颖 赵俊福 +4 位作者 吴欣宇 马海林 刘方春 杨婧 司东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3-1052,共10页
【目的】牡丹是我国著名的木本观赏植物,施肥不平衡严重影响盆栽牡丹的生长和观赏效果。研究开花前后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配施比例对盆栽牡丹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为盆栽牡丹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牡丹是我国著名的木本观赏植物,施肥不平衡严重影响盆栽牡丹的生长和观赏效果。研究开花前后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配施比例对盆栽牡丹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为盆栽牡丹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5年生牡丹‘紫二乔’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牡丹的生长状况,利用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牡丹植株的综合隶属函数值与施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得出牡丹最佳生长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结果】牡丹开花前后施用氮磷钾肥显著影响植株株高、茎粗、冠幅、花径和单株花数(P<0.05),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促进盆栽牡丹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协同提高。氮、磷、钾三因素配合处理的牡丹综合隶属函数值均大于缺素处理,缺素处理又大于无肥处理,N_(2)P_(2)K_(2)处理的综合隶属函数值(0.73)是N_(0)P_(0)K_(0)的3.17倍。氮磷钾对牡丹综合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氮>磷>钾。氮、磷、钾肥对牡丹营养和生殖生长存在明显交互作用,任一肥料水平的过量或不足均会抑制牡丹植株生长,降低观赏效果。采用一元二次、二元二次、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拟合牡丹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和施肥量,二者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综合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推荐用量及相应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得出牡丹开花前后氮(N)、磷(P_(2)O_(5))、钾(K_(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4.21、2.07、2.52 g/株,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49∶0.60。【结论】开花前后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提高牡丹的农艺性状,促进牡丹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协同提高。氮、磷、钾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4.21、2.07、2.52 g/株,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49∶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牡丹 氮磷钾肥料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最优施肥量 养分比例
下载PDF
盆栽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对现蕾期氮肥的响应
5
作者 何晗颖 赵俊福 +4 位作者 刘淑杰 朱晓琳 马海林 刘方春 司东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和光合特性,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牡丹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不施氮相比,低氮(0.75 g/株)处理植株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提高;0.75~1.50 g/株的氮素用量可明显增大花径,延长花期2~3 d,并提前始花期1~2 d;氮素用量2.25 g/株植株净光合速率最大,同时可显著增加地上部氮浓度和氮吸收量,显著提高氮素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牡丹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协同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最佳氮素用量为1.56 g/株。综上,牡丹现蕾期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并协调地上部生长,可作为牡丹管理策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牡丹 现蕾期 生长 养分吸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氮素不同用量对核桃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苗庆选 怀婷婷 +3 位作者 刘春晓 马海林 李海云 司东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为明确氮肥施用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5个氮素(N)水平(0、75、150、225、300 mg/kg),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核桃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移栽后90 d核桃幼苗干物... 为明确氮肥施用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5个氮素(N)水平(0、75、150、225、300 mg/kg),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核桃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移栽后90 d核桃幼苗干物质累积量,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氮素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生长阶段各氮素处理根长差异显著,移栽初期(45 d),适量氮素供应(150 mg/kg)可促进根系生长,移栽后135 d,不施氮处理根长最大,过量施氮(≥225 mg/kg)抑制根系生长,总根长降低。施氮显著影响核桃幼苗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叶片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氮素吸收量均在氮素用量150 mg/kg时达到最大。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用量的拟合方程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核桃幼苗适宜施氮量为6.5~15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核桃幼苗 地上部 根系 干物质积累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核桃产业和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怀婷婷 卫伟 +3 位作者 刘春晓 马海林 李海云 司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203-208,共6页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生产和贸易2个环节对近60年来世界和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世界核桃产业和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核桃产量和...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生产和贸易2个环节对近60年来世界和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世界核桃产业和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核桃产量和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其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导致核桃产品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潜力亟待进一步发掘。对我国核桃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世界 中国 生产 贸易
下载PDF
根系修剪与施肥对冬枣二次枝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丙尧 邢尚军 +2 位作者 杜振宇 马海林 刘方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施肥量减半,对冬枣二次枝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减半施肥则影响不大。减少施肥量显著降低了冬枣产量。施肥方法相同条件下,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二次枝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与施肥量减半的效果相当。根系修剪后,减少施肥量可增强对冬枣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根系修剪可显著提高冬枣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半量施肥相近的增产效果。此外,根剪后减少施肥量提高了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冬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侧3倍地径根剪可减少肥料使用量,对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剪 冬枣 二次枝 生长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核桃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怀婷婷 刘春晓 +3 位作者 苗庆选 武明雅 马海林 司东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43-149,共7页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坚果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坚果界的"长寿果"之称。核桃黑斑病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在我国核桃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核桃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坚果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坚果界的"长寿果"之称。核桃黑斑病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在我国核桃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核桃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该文将核桃黑斑病的病害特征、发生规律、侵染机制和防控技术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减轻核桃黑斑病危害,充分发挥核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核桃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黑斑病 病害特征 发生规律 侵染机制 防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