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炳炎 高春梅 秦永文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分析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80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统计单个期前收缩总数、心房颤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相关的偶联间期、非心房颤动患者房性期前收缩的...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分析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80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统计单个期前收缩总数、心房颤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相关的偶联间期、非心房颤动患者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及24h房性期前收缩总数。结果心房颤动组:共发作33314阵心房颤动,其中36例11173阵发生在8∶00至22∶00,74例22141阵发生在22∶00至8∶00。平均24h房性期前收缩8242±1245个,心房颤动456±122阵。诱发心房颤动的,17例为单一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33例为两种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28例为两种以上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发作前与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为0.429±0.089s,54例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平均心率175±41次/min,64例6284阵心房颤动时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而69例27026阵发作时前无明显症状。对照组无心房颤动发生,35例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4例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56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0.633±0.014s,明显长于心房颤动组发作前与心房颤动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及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分析 房性期前收缩 24h动态心电图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患者 偶联间期 动态心电图监测 疗效判断 方法分析 持续时间 平均心率 检查手段 对照组 发作前 相关 min 发作时
下载PDF
中青年女性心电图ST-T异常253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彬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7-57,共1页
本文对253例中青年女性中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 中青年女性 心电图 诊断 ST-T异常 心得安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春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5期146-148,共3页
目的评价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利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查的价值,尤其是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评价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利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查的价值,尤其是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测,按检测结果分为常规组和动态组,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检出结果。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组相比,动态心电图组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提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利用动态心电图可达到满意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以此为依据医生可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26和核转录因子κB在三阴性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圆圆 刘娟 +3 位作者 杨燕 张金莲 巩幼洁 欧玉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26)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病人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和分子分型确诊为...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26)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病人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和分子分型确诊为TNBC的存档石蜡组织,原发灶共49例,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2例(A1组),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7例(A2组);将27例淋巴结转移灶作为B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各组中Cx26和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中A2组Cx26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1组(P<0.01和P<0.05);转移灶B组Cx26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灶A1组(P<0.01)。Cx26蛋白表达与TNBC病人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NF-κB表达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和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x26与NF-κB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3,P<0.01)。结论:Cx26和NF-κB共同参与TNBC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预测TNBC转移复发及评估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转移 缝隙连接蛋白26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