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兆录 常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和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注射液 阿魏酸钠 血液流变学 肾功能
下载PDF
YL-1型穿刺针加rt-PA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启坤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患者,通过头部CT定位后,采用YL-1型穿刺针穿刺血肿碎吸术,同时辅以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注入rt-PA溶血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 目的探讨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患者,通过头部CT定位后,采用YL-1型穿刺针穿刺血肿碎吸术,同时辅以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注入rt-PA溶血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见。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侧脑室 引流
下载PDF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兆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8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药治疗 疗效观察 多潘立酮 奥美拉唑 严重程度评分 临床症状 消化不良
下载PDF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兆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多潘立酮 奥美拉唑 药治疗 疗效观察 症状 观察比较
下载PDF
分析西洛他唑片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术后抗血栓作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建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西洛他唑片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术后抗血栓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行神经介入术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试验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分析西洛他唑片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术后抗血栓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行神经介入术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试验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个月后脑血管再狭窄率,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57.1%, 6个月后脑血管再狭窄率2.9%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8周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3.34±8.23)%、(44.12±8.14)%、(40.12±8.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02±9.02)%、(62.57±8.59)%、(55.95±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神经介入术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片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术 抗血栓 西洛他唑片
下载PDF
研究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马建斌 《系统医学》 2021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12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缺血情况、复发...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12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缺血情况、复发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NIHSS评分在观察组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4,P<0.05),缺血低灌注面积在观察组中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1,P<0.05),缺血半暗带占比在观察组中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9,P<0.05)。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复发率在观察组中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5.217、4.821、5.175,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提高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可促使其神经功能、脑组织缺血状况改善,还可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疗效 神经功能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