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迈向方法的时代--2010年度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焦宝乾 陈金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9,共10页
2010年度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转型中国法治出现对法律方法论的需求,以迎合法治时代的到来。不仅各种传统的法律方法备受重视,而且贴近中国法律运作实际与时代要求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这显示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开始繁... 2010年度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转型中国法治出现对法律方法论的需求,以迎合法治时代的到来。不仅各种传统的法律方法备受重视,而且贴近中国法律运作实际与时代要求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这显示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开始繁荣。其主要表现在中国学者已经围绕着法治建设,开始构建与论证适合中国法治需要的法律方法体系和法律方法论体系,同时以更加精致的理论回应司法实践。法治似乎要走过粗放而进入细腻阶段,法律方法在法治建设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法律修辞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下载PDF
研究的困惑与执着-2009年度法律方法论学术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焦宝乾 陈金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8,共13页
近些年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回应能力彰显,对传统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困扰学科发展的很多问题。尽管研究者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有一种执着的心态,但是我们还面... 近些年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回应能力彰显,对传统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困扰学科发展的很多问题。尽管研究者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有一种执着的心态,但是我们还面临着更多新的矛盾。今后法律方法论研究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把握既有司法传统与司法运作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构建我国法律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法律修辞 法律逻辑
下载PDF
“思想法治”的呼唤——对中国法理学研究三十年的反思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金钊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4,共9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的主流思想经历了由革命向改革的转变,近十年又有向法律思维转变的倾向。在这种思维的框架内,法学、法理学研究也开始逐步走向细化,研究重点逐步从法律转移到了法治,而后又开始关注司法运作。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念也... 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的主流思想经历了由革命向改革的转变,近十年又有向法律思维转变的倾向。在这种思维的框架内,法学、法理学研究也开始逐步走向细化,研究重点逐步从法律转移到了法治,而后又开始关注司法运作。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本位被权利本位所取代,现在社会本位大有后来居上的动向。就法治本身来说,管理意义上的法治倍受诟病,限权意义上的法治已逐步被学人接受。法律人越来越意识到,司法克制主义是我们应该信守的意识形态;而对司法能动主义则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法学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流派化似乎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治 司法克制主义 权利本位 法学中国化
下载PDF
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的反思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福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6,共7页
我们需对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展开必要的批判性反思。就其性质而言,与其说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方法,毋宁说它们是制定法续造的方法或法律类推的方法。就其操作功能而言,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尚需依赖其他实质性或权威性论据... 我们需对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展开必要的批判性反思。就其性质而言,与其说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方法,毋宁说它们是制定法续造的方法或法律类推的方法。就其操作功能而言,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尚需依赖其他实质性或权威性论据的支持,因而并不能称其为相对独立的"解释"方法。必须谨防法律适用者打着"解释"的旗号,错误扩张或限缩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扭曲、破坏法律。"公鸡啄眼案"和"非法占用农地案"就反映了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之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解释 限缩解释 方法 法律解释 法律续造
下载PDF
法律修辞方法的辨法析理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保振 《黄海学术论坛》 2012年第2期219-232,共14页
在法治的大背景下,法律语言无疑是司法过程中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作为一种超越法律语言表达形式且富实践理性的法律方法,法律修辞的运用已不仅限于语言层面,而应成为一种明理辨法的记述方式。正如陈金钊教授所言,是'把法律作... 在法治的大背景下,法律语言无疑是司法过程中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作为一种超越法律语言表达形式且富实践理性的法律方法,法律修辞的运用已不仅限于语言层面,而应成为一种明理辨法的记述方式。正如陈金钊教授所言,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从亚里士多德时期修辞学的发展到佩雷尔曼时期新修辞学的产生,法律修辞与法律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析理 法律 司法 方法 沟通交流 时期 语言表达 语言
原文传递
论法律体系形成后法律人的不自信
6
作者 宋保振 《黄海学术论坛》 2013年第1期249-259,共11页
我们不能靠掩盖思想中的怀疑因素来建立一种虚伪的信仰。——叶芝[1](p.72)早在我国大量地引进和移植外国法律来构建中国法律体系之时,国内一批学者就开始关注国人法律信仰的缺失。如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法律必须被信仰'... 我们不能靠掩盖思想中的怀疑因素来建立一种虚伪的信仰。——叶芝[1](p.72)早在我国大量地引进和移植外国法律来构建中国法律体系之时,国内一批学者就开始关注国人法律信仰的缺失。如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法律必须被信仰'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已被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法律的日益显赫所消解,此时法律信仰体现为一种实践中的矛盾即我们一方面高举法治的大旗而另一方面法律又总是'被让位'。因为我们的法律信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伪信仰',而'伪信仰'的背后则是对法律权威的藐视和对法律价值的忽视。本文正是从国人的法律信仰入手,通过分析法律权威的消弱之音及维权之路,来寻求法律人真正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思想 法律 体系 信仰 国人
原文传递
对“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诠释——答范进学教授的质疑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金钊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法治反对解释的判断是对法律解释明晰性原则更为明确的一种说明。这一原则强调,法律条文所表述清楚的含义,只需要法官等法律人的认定,而无须进行意义添加或减损的解释。明确的法律必须执行,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描... 法治反对解释的判断是对法律解释明晰性原则更为明确的一种说明。这一原则强调,法律条文所表述清楚的含义,只需要法官等法律人的认定,而无须进行意义添加或减损的解释。明确的法律必须执行,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描述性命题和评价性命题。描述性命题存在真假问题,而评价性命题只存在对错问题。法律需要解释是一种对司法过程的描述,而反对解释是一种立场、一种姿态。范进学教授用描述性命题的要求批评反对解释这一评价性命题,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尽管司法过程实际上是在能动与克制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在现阶段,我国应该认真地对待规则,树立法律的权威,在反对解释的原则下逐步建设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治 司法克制主义 描述性命题 评价性命题
原文传递
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金钊 《法律方法》 CSSCI 2008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在法制建设初级阶段,法官必须奉行司法克制主义。这种克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法官要表达对法律的忠诚、对法律的尊重与谦抑,克己守法。这是法官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二、法官在应用法律时,不能任意创造与解释法律,... 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在法制建设初级阶段,法官必须奉行司法克制主义。这种克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法官要表达对法律的忠诚、对法律的尊重与谦抑,克己守法。这是法官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二、法官在应用法律时,不能任意创造与解释法律,必须尊重法律的文义,多运用法律发现、文义解释和法律推理等来解决纷争。如案件必须运用价值衡量、目的解释等方法来解决,则须辅之以法律论证的方法,以增大判决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限制法官的恣意。三、司法权力的运用须尊重立法权与行政权;须在充分尊重其他权力的姿态下,谨慎地运用司法权力;法官应严于律己,克制自己的职业行为所可能产生的权力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克制主义 法官意识形态 法律方法 法治 司法能动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