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脾脏囊性淋巴管瘤1例
1
作者 周英 刘信礼 +1 位作者 李永亮 杨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60-1460,1464,共2页
患者女,70岁。因左后背持续性疼痛2天就诊,余无伴随症状。查体:T 36.5℃老年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胸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脐周未闻及... 患者女,70岁。因左后背持续性疼痛2天就诊,余无伴随症状。查体:T 36.5℃老年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胸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脐周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CEA、CA199、血生化指标、血常规、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平扫可见脾脏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内见多个低密度灶,其内可见粗细不等的间隔,CT值7 HU;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CT值17 HU,病灶中央无强化(图1,2)。MRI扫描显示脾脏略增大,形态不规则,周边光整,内见多发类圆形长T_(1)长T_(2)信号及部分分隔,边界清(图3)。CT、MRI诊断:脾脏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淋巴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囊性淋巴管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2
作者 王晓燕 马春红 +5 位作者 高立芬 赵东 刘素侠 张艳 刘华 孙汶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 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方法 :利用鼠肝癌细胞系H2 2建立肝移植瘤模型 ,以脂质体介导IL 12质粒腹腔注射或直接瘤内注射给荷瘤鼠 ,每周 1次 ,共 2次。治疗后每周两次测量瘤体大小 ,取血利...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 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方法 :利用鼠肝癌细胞系H2 2建立肝移植瘤模型 ,以脂质体介导IL 12质粒腹腔注射或直接瘤内注射给荷瘤鼠 ,每周 1次 ,共 2次。治疗后每周两次测量瘤体大小 ,取血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 12及IL 2的含量变化 ;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直接瘤内注射组瘤体积明显小于腹腔注射组 (P <0 .0 5 ) ,直接瘤内注射组血清IL 12、IL 2浓度有明显的周期变化 ,但二者NK细胞杀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脂质体介导直接瘤内注射IL 12真核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癌 肝细胞·基因转移技术·药物筛选实验 抗肿瘤
下载PDF
多发性结节性腱黄色瘤伴胆固醇异物肉芽肿形成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秀兰 刘惠萍 曲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3,共1页
患者女,29岁.5年前无意间发现双侧跟腱部位各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疼痛,逐渐增大,于2001年8月18日入院治疗.体检:双侧跟腱处可见5 cm×5 cm大小的肿物,质韧、无压痛,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肿物可随跟腱上下移动,双踝关节及各趾关节... 患者女,29岁.5年前无意间发现双侧跟腱部位各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疼痛,逐渐增大,于2001年8月18日入院治疗.体检:双侧跟腱处可见5 cm×5 cm大小的肿物,质韧、无压痛,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肿物可随跟腱上下移动,双踝关节及各趾关节运动可,足背动脉搏动正常.X线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结节性 腱黄色瘤 胆固醇异物肉芽肿形成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改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孟雷 李哲 李修彬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65-867,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为实验取材及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蛛网膜颗粒细胞凋亡。方法亚甲蓝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注入亚甲蓝,亚甲蓝广泛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摄取亚甲蓝呈现...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为实验取材及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蛛网膜颗粒细胞凋亡。方法亚甲蓝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注入亚甲蓝,亚甲蓝广泛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摄取亚甲蓝呈现兰色,记数蛛网膜颗粒的数目及分布。SAH组分为A、B、C、D、E组,A组为对照组,小脑延髓池内注入生理盐水,B、C、D、E组为实验组,小脑延髓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解物,于10 d处死对照组(A组)大鼠,分别于注血后1 d(B组)、4 d(C组)、7 d(D组)、10 d(E组)处死实验组大鼠。取硬脑膜窦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蛛网膜颗粒的细胞凋亡。结果90.7%的蛛网膜颗粒分布于横窦内,6.4%分布于矢状窦内,2.9%分布于硬脑膜。A组蛛网膜颗粒中偶见细胞凋亡,B、C、D、E 4组蛛网膜颗粒中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蛛网膜细胞、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三类细胞均有凋亡现象。结论大鼠的蛛网膜颗粒主要分布在横窦内。SAH后存在过度的炎症反应过程,使蛛网膜颗粒出现过度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出血 蛛网膜/超微结构 脑/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肺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薇 解田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5-346,共2页
患者女,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无痰10余天于2010年7月入院。入院前有活动后憋气,休息后好转。患者无发热、胸痛及咯血,无夜间盗汗,有乏力及消瘦。曾咯血2次,为鲜血,量约1ml/次,不混有痰液及胃内容物。
关键词 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干咳无痰 胃内容物 咯血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