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南部为山区,北部为平原,南北海拔跨度较大,地形条件复杂.为了探究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的模拟结果对不同陆面资料的敏感性,本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济南地区南部为山区,北部为平原,南北海拔跨度较大,地形条件复杂.为了探究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的模拟结果对不同陆面资料的敏感性,本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两类陆面资料替换模式中默认的陆面资料,分别进行了4组敏感性试验,模拟了济南地区2020年7月气温和降水.结果表明:模拟的温度误差和降水误差普遍为南部山区偏大,北部平原偏小;只改变土地利用资料使北部平原地区的温度模拟误差显著减小(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2~1.0℃和0.2~0.8℃);只改变植被覆盖资料使得南部山区的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误差明显减小,模拟的温度均方根误差减小了0.2~1.2℃,模拟的日降水量均方根误差减小了0.2~1.2 mm/d;同时改变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资料模拟的温度和降水的效果最好,全市大部分站点的模拟误差有明显减小.降水对植被覆盖资料的敏感性比气温更高.展开更多
提升降水量级预报精度,有助于优化灾害预警与决策支持。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山东省逐12 h降水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的集合预报集合平均(Ensemble P...提升降水量级预报精度,有助于优化灾害预警与决策支持。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山东省逐12 h降水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的集合预报集合平均(Ensemble Prediction Ensemble Mean,EPEM)结果进行72 h内逐12 h降水量级预报统计订正,然后对比ECMWF集合平均降水预报插值的原始预报(EC_EPEM)、基于EC_EPEM的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MOS)预报(EC_EPEM_MOS)、利用最优TS(Threat Score)评分订正(Optimal Threat Score,OTS)预报(EC_EPEM_OTS)的效果。结果表明:EC_EPEM_MOS在较小量级上表现最优,但在大量级上订正效果稍差,甚至略低于EC_EPEM;EC_EPEM_OTS仅在0.1、10 mm量级上低于EC_EPEM_MOS,其他量级均为最优,尤其在较大量级上订正效果更明显。在50、100 mm大量级上,EC_EPEM_OTS在12~72 h时效订正效果均最优,这是由于EC_EPEM_OTS在稍大量级上提高订正系数使得大量级降水漏报率减小,同时对大量级降水使用较小订正系数也减小了空报率。在较小量级降水中短期预报时效除了山东中部山区外EC_EPEM_MOS表现最佳,山区EC_EPEM_OTS最佳;中等以上量级、尤其较大量级降水,山东大部分地区EC_EPEM_OTS表现最佳。EC_EPEM_MOS订正预报有效地减小了EC_EPEM的空报问题。EC_EPEM_OTS的订正效果最佳,在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中与实况降雨分布更为接近,降水总体分布把握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济南地区南部为山区,北部为平原,南北海拔跨度较大,地形条件复杂.为了探究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的模拟结果对不同陆面资料的敏感性,本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两类陆面资料替换模式中默认的陆面资料,分别进行了4组敏感性试验,模拟了济南地区2020年7月气温和降水.结果表明:模拟的温度误差和降水误差普遍为南部山区偏大,北部平原偏小;只改变土地利用资料使北部平原地区的温度模拟误差显著减小(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2~1.0℃和0.2~0.8℃);只改变植被覆盖资料使得南部山区的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误差明显减小,模拟的温度均方根误差减小了0.2~1.2℃,模拟的日降水量均方根误差减小了0.2~1.2 mm/d;同时改变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资料模拟的温度和降水的效果最好,全市大部分站点的模拟误差有明显减小.降水对植被覆盖资料的敏感性比气温更高.
文摘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基于NCEP FNL海平面气压资料,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形势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雾日数以0.4 d·a-1的速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紧密相关;2011年以前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出现霾日数跃增,霾日数年际变化与850~700 h Pa大气层逆温频率年际变化显著相关;(2)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弱低压型(WT6)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发生雾概率较高,冬季时均压场型(WT1)、弱冷空气型(WT5)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出现霾概率较高,秋季弱高压型(WT3)出现时发生霾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