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TIMI血流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治生 侯淑敏 +1 位作者 刘延才 母树清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4-755,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l)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冠心病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连军 毕文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84-85,共2页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加剧,该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概率也明显增大,约为普通群体的2-4倍,其中有3/4的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而死亡.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 生活质量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3
作者 贾治生 侯淑敏 赵树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严重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因,AMI后室颤的发生与QTcd增加有关[1]。利用QT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AMI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总结48例AMI患者溶栓后QTcd的变化,以探讨溶栓治疗对其影响。现报... 严重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因,AMI后室颤的发生与QTcd增加有关[1]。利用QT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AMI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总结48例AMI患者溶栓后QTcd的变化,以探讨溶栓治疗对其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Q-T离散度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4
作者 贾治生 廖红 +1 位作者 宿燕岗 童步高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41例DCM患者和42例对照组病人的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41例DCM患者的SDNN、S...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41例DCM患者和42例对照组病人的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41例DCM患者的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以下者(P<0.01和P<0.05)。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之间HRV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以LVEF和SDNN之间做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92,P=0.05)。结论: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普遍下降,而以SDNN、SDANN下降显著;HRV下降的程度和心功能分级及LVEF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 心律失常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李明 宋荣刚 辛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5-6,9,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变化及预后分析。方法测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6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浆NT-pro BNP浓度,把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复发和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没有发生上述病症...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变化及预后分析。方法测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6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浆NT-pro BNP浓度,把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复发和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没有发生上述病症的患者作为存活组,对两组患者血浆的浓度变化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病因不同的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也不尽相同。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死亡组患者入院阶段的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由数据分析发现,通过分析得出存活组血浆浓度低于死亡组,心力衰竭患者浓度不断升高,需要注意预后情况,在临床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浓度 变化分析
下载PDF
13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分析
6
作者 李明 马皎洁 贾治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营养风险的情况,同时研究出现营养风险情况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差距。方法调查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6例,入院次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 目的了解本院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营养风险的情况,同时研究出现营养风险情况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差距。方法调查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6例,入院次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来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探讨营养风险的发生在性别、心功能分级上的差异及与身高、体质量及某些化验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院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8.53%(66/136),其中男性患者发生率为37.10%(23/62),女性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8.11%(43/74),两组之间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心功能分级组之间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营养风险评分与UA、BNP、DBIL、住院天数成正相关关系(P<0.05);营养风险评分与体质量、Hb、ALB、TG、CHO、Na^(+)、Cl^(-)成负相关关系(P<0.05);营养风险评分与身高、ALT、AST、GLU、TBIL、IDBIL、K+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院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较高的营养风险,因此应尽早对其进行筛查并进行合理的干预,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S 2002 心力衰竭 营养风险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媛 苏怀玲 +1 位作者 李滨 贾治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4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组332例,对照组302例。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患者人口学指标、临床指...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4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组332例,对照组302例。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患者人口学指标、临床指标、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是否吸烟、高脂血症史、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三酰甘油(TG)和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梗死后心绞痛、泵衰竭、心律失常、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其疾病不良预后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应针对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预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心阻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明 马皎洁 辛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索心阻抗法( ICG)的各项检测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改变及其敏感性,阐明ICG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8月期间在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了心脏血... 目的:探索心阻抗法( ICG)的各项检测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改变及其敏感性,阐明ICG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8月期间在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了心脏血流动力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探讨ICG的各项检测参数在不同人群中的改变及其敏感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ICG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年龄、分性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的部分ICG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会出现ICG指标变化,ICG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阻抗法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