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宗雷 袁玉香 +2 位作者 李成秋 王玉其 孙晓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分析室性期前收缩(VPC)频率及交感活性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125例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组,睡眠阶段分为清醒期... 目的:分析室性期前收缩(VPC)频率及交感活性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125例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组,睡眠阶段分为清醒期、入睡期、浅睡期、中度或深度睡眠期和快速眼球运动期。并对患者心率震荡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结果:VPC频率受睡眠阶段(清醒期、浅睡期及快速眼球运动期,F=5.8,P<0.01)及AHI(F=8.7,P<0.01)影响;在严重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VPC频率较清醒期为高(P=0.01),相反,轻、中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VPC频率较低,且没有睡眠阶段依赖性(P≥0.05)。血氧失饱和持续间期与AHI呈正相关(r^2=0.71,P<0.01),且在快速眼球运动期较非快速眼球运动期为长(P<0.01),在快速眼球运动期心率震荡参数斜率与血氧失饱和持续间期呈负相关(r^2=0.06,P=0.01)。结论:快速眼球运动期VPC出现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睡眠 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系统 冠心病
下载PDF
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一例
2
作者 徐勤成 孙晓斐 +2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郝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巨大 室性心动过速 肺呼吸音 心电图示 患者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张现朝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SES组与BS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SES组与BS组累计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OR=0.425,95%CI: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率为10.3%与25.0%(P=0.03,OR=0.344,95%CI:0.128~0.925),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无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非绝经期患者左冠状动脉病变二例
4
作者 田飞飞 孙晓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绝经期 冠心病家族史 糖尿病史 胸骨后疼痛 重体力劳动 临床资料 烟酒嗜好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预测因素研究
5
作者 孙辉 陈谦谦 +2 位作者 徐勤成 孙晓斐 魏子秀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C(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RT的...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C(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RT的DCM患者36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静脉血检测BNP、TNF-α、CysC水平;术后随访1年,CRT起搏器记录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并经程控仪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VF组11例(32.35%);两组相比较,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F、TNF-α、Cys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DD是DCM患者CRT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准确的预测因子,没有发现BNP、LVEF、TNF-α、CysC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预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宗雷 王玉其 孙晓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IVD≤65 ms组(20例)和IVD>65 ms组(52例),主要终点定义为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结果:与IVD≤65 ms组比较,IVD>65 ms组患者有较长的IVD[(129±68)ms∶(58±9)ms;P<0.05],较高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1%∶10%;P=0.05),较高的病死率(56%∶5%;P<0.01)。IVD≤65 ms组、IVD>65 ms组分别有1例、12例患者发生猝死;因进展性心力衰竭死亡的17例患者均发生在IVD>65 ms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VD>65 ms组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VD是惟一具有显著差异的死亡预测因子(P<0.01)。结论:高IVD是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非缺血性 左室收缩不同步 超声心动图 心电描记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宗雷 王玉其 孙晓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室性期前收缩(VPC)频率及交感活性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125例患有OSAS的冠心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组,睡眠阶段分为清醒组、S1、S2、... 目的:分析室性期前收缩(VPC)频率及交感活性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125例患有OSAS的冠心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组,睡眠阶段分为清醒组、S1、S2、S34及快速眼球运动时相(REM)。并对患者心率震荡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结果:VPC频率受睡眠阶段(清醒期、S2及REM,F=5.8,P<0.01)及AHI(F=8.7,P<0.01)影响;在严重OSAS患者,REM期VPC频率较清醒期为高(P=0.01),相反,中等OSAS患者VPC频率较低,且无睡眠阶段依赖性(P≥0.05)。血氧失饱和持续间期与AHI呈正相关(r2=0.71,P<0.01),且在REM期较非REM期为长(P<0.01),在REM期心率震荡参数TS与血氧失饱和持续间期呈负相关(r2=0.06,P=0.01)。结论:REM期高VPC频率可能是OSAS患者夜间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睡眠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8
作者 任长杰 杜宗雷 +1 位作者 丛培玲 孙晓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的疗效。方法:在2004年1月~2006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48例)和非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135例)...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的疗效。方法:在2004年1月~2006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48例)和非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135例),同时入选同期77例高龄男性组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高龄女性组相比,高龄女性组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多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P〈0.0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高龄男性组相比,高龄女性也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尽管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相似(P〉0.05),但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5)。高龄女性与高龄男性患者的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基线特征后,女性患者的危险降低(OR=0.82,95%CI0.675-0.989,P〈0.05)。结论: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总病死率与高龄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绝经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