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种来源与增殖环境对底播刺参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1
作者 李莉 王晓红 邱兆星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浅海底播增殖中存在的问题,拟通过对底播苗种来源以及增殖海区环境的研究,改善并提高刺参底播增殖效果。【方法】采用封闭网笼装置在增殖海区开展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苗种来源(育苗大... 【目的】针对目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浅海底播增殖中存在的问题,拟通过对底播苗种来源以及增殖海区环境的研究,改善并提高刺参底播增殖效果。【方法】采用封闭网笼装置在增殖海区开展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苗种来源(育苗大棚、池塘网箱)、增殖环境(近岸藻礁区、离岸礁区)对底播刺参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苗种来源、增殖环境对底播刺参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底播于离岸深水礁区的大棚苗种成活率最低,为76.67%。各试验组之间底播刺参的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相同增殖环境下,来自池塘网箱的苗种增重率显著高于育苗大棚的苗种;试验结束时,相同来源苗种底播于离岸礁区生长情况均优于近岸礁区。【结论】来自池塘网箱的苗种较育苗大棚苗种能更好的适应底播增殖环境的变化;而在增殖海域选择时,增殖海域的饵料状况也是影响增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苗种来源 增殖环境
下载PDF
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盖珊珊 赵文溪 +4 位作者 宋静静 于道德 刘莹 王其翔 周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923-6931,共9页
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的2种典型恋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 2016 年春秋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及宽幅变化情况。许氏平鲉的δ^13C 值在春季显著大... 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的2种典型恋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其在 2016 年春秋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及宽幅变化情况。许氏平鲉的δ^13C 值在春季显著大于大泷六线鱼,而在秋季则无明显差异;δ^15N值在春秋两季均显著大于大泷六线鱼。频率分布方面,许氏平鲉的δ^13C值频率分布范围始终大于大泷六线鱼,而其δ^15N 值频率分布的季节变动幅度小于大泷六线鱼,表明许氏平鲉具有更广泛的食物来源、占据较为稳定的营养级层次,大泷六线鱼则具有明显的摄食选择性且所居营养级层次波动剧烈。此外,许氏平鲉与大泷六线鱼仅在秋季出现营养生态位的重叠,表明在人工鱼礁区群落中许氏平鲉与大泷六线鱼之间存在种间食物竞争;而许氏平鲉春秋两季的营养生态位宽幅均大于大泷六线鱼,说明许氏平鲉较大泷六线鱼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和竞争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大泷六线鱼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入侵与扩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文溪 宋静静 +4 位作者 于超勇 刘莹 刘元文 官曙光 于道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A02期142-147,共6页
莱州湾西岸作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渤海沿岸,滩涂岸线长而广阔、海水有机物质丰富、饵料充足,为底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探寻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入侵历史,梳理总结扩散现状,探讨对当地传统生物造成的危害,保护黄河... 莱州湾西岸作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渤海沿岸,滩涂岸线长而广阔、海水有机物质丰富、饵料充足,为底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探寻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入侵历史,梳理总结扩散现状,探讨对当地传统生物造成的危害,保护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文章对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整理.结果显示:2001年前莱州湾以及黄河口附近海域均无泥螺分布,现有泥螺种群来源于2001年人工引种.在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分布范围持续扩大,向北已扩展至滨州沿岸潮间带海域,局部区域最高密度达160ind/m2,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纳入了国家海洋局的生态监控体系中.泥螺与当地底栖贝类生物争夺营养和空间资源,产生种间竞争,导致种群生态位偏移.泥螺入侵成为优势种,建立了稳定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泥螺 外来物种 入侵 扩散
下载PDF
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综合生态净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娴丽 逄劭楠 +2 位作者 吴莹莹 邱兆星 吴海一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研究以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集中设施化处理为切入点,集成泡沫分离、生物滤池及大型藻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构建了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综合生态净水系统。经过综合生态净水系统处理,池塘养殖排放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4-N... 本研究以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集中设施化处理为切入点,集成泡沫分离、生物滤池及大型藻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构建了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综合生态净水系统。经过综合生态净水系统处理,池塘养殖排放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4-N)、亚硝氮(NO2-N)、硝氮(NO3-N)、溶解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综合去除率平均分别为40.84%、89.37%、86.88%、93.75%、78.74%和59.73%。通过该技术可明显改善园区排放水质量,基本可以实现各项指标的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渔业园区 养殖尾水 生态净化 达标排放
下载PDF
我国渔业水质相关标准制定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娴丽 李莉 +2 位作者 张少春 逄劭楠 邱兆星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4期72-73,77,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中、集约化发展,陆基养殖自身污染由分散的面源式排放转变为集中的点源式排放,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及整治力度的前提下,环境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1-2]。
关键词 排放要求 海水养殖 入海口 排放水 水产养殖废水 渔业水质 现状及发展方向
下载PDF
山东省砂质海岸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莹莹 郑永允 +1 位作者 张天文 宋爱环 《齐鲁渔业》 2017年第7期33-37,共5页
1山东省砂质海岸基本情况 1.1分布与类型 山东省濒临黄渤海,海岸线总长3345km,其中砂质岸线516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15.4%,其余人工岸线1764km,基岩岸线861km,粉砂淤泥质岸线204km。山东省砂质岸线主要断续分布于莱州市... 1山东省砂质海岸基本情况 1.1分布与类型 山东省濒临黄渤海,海岸线总长3345km,其中砂质岸线516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15.4%,其余人工岸线1764km,基岩岸线861km,粉砂淤泥质岸线204km。山东省砂质岸线主要断续分布于莱州市的虎头崖至蓬莱城、山东半岛东部和南部基岩港湾海岸的基岩岬角之间或开敞型海湾内,以及日照市和胶南的部分沿岸。从各地市分布来看,以烟台市最长,威海市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保护 山东省 砂质 合理利用 海岸线 山东半岛 海岸基 黄渤海
原文传递
基于CR及Cytb基因序列的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溪 刘莹 +5 位作者 于超勇 王丽娟 宋爱环 刘洪军 张树东 官曙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08-318,共11页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内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选取线粒体控制区(CR)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对分布于山东省近海沿岸的3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以及北黄海1个离岸大泷六线鱼野...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内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选取线粒体控制区(CR)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对分布于山东省近海沿岸的3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以及北黄海1个离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情况。经PCR扩增得到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CR和Cytb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485bp和651bp。基于CR基因序列共检测到4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6,定义了53种单倍型。基于Cytb基因序列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9.04,种内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34,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5,定义了38种单倍型。对比分析表明,4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均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群体间/内平均遗传距离、Fst值、基因流及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于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快速扩张,并形成了现有遗传格局。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理隔离,这可能与人为增殖放流和秋冬季节黄海沿岸流及暖流有关,从而使得群体之间基因交流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基因控制区 细胞色素B基因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近十年莱州湾海水养殖TN、TP及COD入海通量研究
8
作者 石亚洲 宋娴丽 +2 位作者 逄劭楠 李正炎 吴海一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5,共9页
近年来,莱州湾作为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区,养殖产量及规模迅速增长,贝类增长尤为迅速。大规模集约养殖下,养殖污染问题已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近10年(2008—2017)莱州湾海水养殖产量等数据,通过排污系数法估算莱州湾海水养殖总氮(TN)、总... 近年来,莱州湾作为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区,养殖产量及规模迅速增长,贝类增长尤为迅速。大规模集约养殖下,养殖污染问题已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近10年(2008—2017)莱州湾海水养殖产量等数据,通过排污系数法估算莱州湾海水养殖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入海通量的年际变化,同时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近十年莱州湾海水养殖总TN、TP入海通量均为负值且呈“不断减小”趋势,平均值分别为-5868.30(±1364.03)t和-320.54(±82.96)t;COD通量呈“持续增大”趋势,平均值为6446.06(±1382.67)t;鱼类TN、TP年通量与甲壳和海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壳、海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壳和海参、贝类、鱼类三者COD年通量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壳、海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结果显示莱州湾养殖排放水氮磷比(N/P)约为2.91,较低的N/P对于平衡局部海区营养盐组成有积极作用。排污系数法无法体现排污季节性差异,因此在精准计算月通量时,需结合其他方法同时进行。在今后,应加强养殖污染通量及养殖容量的相关研究,只有实现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海水养殖 入海通量 排污系数法 氮磷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