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主要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环境状况及贝类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珊 赵玉庭 +4 位作者 王立明 由丽萍 陶慧敏 谷伟丽 张秀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u符合Ⅰ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为Cu、Cd、Hg、Pb、Cr和As,调查海域贝类体中的Cu、Cd富集系数较高,其他重金属富集系数相对较低。重金属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表明,贝类体中Cd、Pb、As、Cr和Hg的膳食暴露量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建议去除内脏后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养殖区 重金属 环境评价 富集系数 贝类安全风险
下载PDF
立足于远洋渔业的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银银 李凡 +3 位作者 朱明明 陈丙见 汪健平 张孝明 《海洋信息》 2017年第4期7-11,共5页
山东作为远洋渔业大省,由于信息科学技术在海洋与渔业方面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这与其远洋渔业大省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加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研... 山东作为远洋渔业大省,由于信息科学技术在海洋与渔业方面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这与其远洋渔业大省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加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运用我国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文献资料、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信息化发展的比较、当前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等,研究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常态化调查监测、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构建三级联动的网上管理运行体系、完善信息化技术架构、管理架构"等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几点对策,并给出了今后我国发展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指出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信息化体系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海洋与渔业的业务需求为动力,突出重点,组织项目的分期分批实施。本文研究内容旨在为山东远洋渔企及渔业管理部门服务,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海洋渔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海洋与渔业 问题 发展对策 山东
下载PDF
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艳东 魏潇 +3 位作者 杨建敏 唐海田 吴兴伟 马建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1-658,共8页
本文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3种方法,研究和评价了2012年和2013年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山东近岸海域94%以上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 本文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3种方法,研究和评价了2012年和2013年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山东近岸海域94%以上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山东近岸海域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Hg>As>Cd>Pb>Cu>Cr>Zn(2012年)和Hg>Cd>As>Pb>Cu>Cr>Zn(2013年),Hg在个别站位达中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主要污染因子;50%以上站位As含量介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拿大沉积物质量基准的TEL—PEL之间,表明负面生物效应偶尔发生。应加强对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和As的监测,重点关注二者相对高值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负面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估 山东近岸海域
下载PDF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项目对海洋环境的若干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银银 周全利 +4 位作者 刘元进 苗飞 张孝民 张焕君 李凡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鲜有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下针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案例和相关分析。文章通过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数据对比和定性描述相结合方式,从水... 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鲜有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下针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案例和相关分析。文章通过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数据对比和定性描述相结合方式,从水文动力、地形地貌和冲淤及悬浮泥沙3方面详细分析和探讨该类项目建设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流速和流向影响较小,在大潮期间流速变化的幅度最大变化在1 cm/s,流向最大为2°,对平均流速的影响在工程区附近局部范围内,其他水域流速基本不会受到工程的影响。工程区域历年等深线整体呈离岸移动的趋势,周边海床处于淤积状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冲淤趋势与工程建设前变化不大。电缆敷设将对工程周边海域水质产生一定影响,考虑到电缆施工完毕后所在海域很快会恢复到背景环境,悬沙实际影响范围远小于预测范围,对水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融合发展 海洋环境 影响分析
下载PDF
2016年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爱英 于广磊 +4 位作者 何健龙 程玲 付萍 苏博 马元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A02期130-137,共8页
氮、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变化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2016年3月、5月、8月及10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0.00730~2.20mg/L... 氮、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变化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2016年3月、5月、8月及10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0.00730~2.20mg/L,平均值0.192mg/L,68.0%的站次浓度介于0.05~0.2mg/L之间,渤海湾、莱州湾养殖区浓度普遍高于黄海养殖区;PO4-P浓度范围0~0.0895mg/L,平均0.00598mg/L,81.9%的站次浓度介于0.001~0.015mg/L之间,约2/3水域为磷限制性贫营养状态.表层、底层海水DIN与PO4-P浓度无明显差异;NO3-N、NO2-N、NH4-N占比分别为68.91%、6.82%、27.27%,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夏季NH4-N形态比例最高,平均占比36.5%;N/P原子质量比范围1.6~2532.3,主要范围在10~40,渤海养殖区N/P比明显高于黄海养殖区;DIN分布主要受陆源径流输入影响;PO4-P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养殖区 营养盐结构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氮磷比
下载PDF
山东省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及变化趋势
6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5 位作者 孙珊 张娟 谷伟丽 董晓晓 李佳蕙 马元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章依据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总体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 文章依据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总体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量较低,平均6.77%。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类型包含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砂,以粉砂为主,占调查站位的61.9%。2016—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现粗化的趋势,其中,日照、青岛、潍坊和滨州近岸海域粗化趋势较为明显,东营次之,烟台和威海粗化程度最低。沉积物粒度时空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物源、区域水动力条件(如,渤海和黄海海流、山东省沿岸流等)及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情况,具体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山东省近岸海域底质类型变化分析和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沉积物 粒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半岛近岸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刚 李凡 +4 位作者 吕振波 徐炳庆 袁小楠 王秀霞 陈伟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61,共14页
根据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区的莱州湾及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和山东半岛南部等3个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区的莱州湾及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和山东半岛南部等3个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20种,隶属于10科17属,其中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均为小型饵料型蟹类;海区内主要的优势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个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均十分明显;莱州湾及渤海南部和山东半岛南部2个海域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较低,在夏季达到峰值,夏季到冬季呈降低趋势,山东半岛北部海域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3个海域蟹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均处于较低水平,并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水深、水温和盐度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渤莱沿岸流、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通过影响海域内水温与盐度影响蟹类群落结构。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近岸海区蟹类以小型饵料型蟹类为主,蟹类多样性水平较低,优势种更替明显,群落季节更替指数较高,季节间迁移频繁,蟹类群落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生物量 优势种 群落结构 山东半岛近岸海区
下载PDF
山东荣成爱莲湾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兴伟 徐艳东 +3 位作者 付翔 唐海田 魏潇 朱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139-144,共6页
利用2016年荣成爱莲湾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以及基于Hkanson指数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Cu... 利用2016年荣成爱莲湾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以及基于Hkanson指数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Cu、Pb、Zn、Cr、Cd和As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所有的站位Cd为中潜在生态风险,50%的站位Hg为中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应加强该海域沉积物中Cd和Hg含量的监测,重点关注Cd高值区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爱莲湾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及实例验证——以莱州湾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玉庭 董晓晓 +4 位作者 王立明 齐延民 由丽萍 孙珊 马元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60,共8页
利用 2016 年 8 月份莱州湾沉积物中 Hg、Cd、Pb、Cu、As、Cr、Zn 监测数据,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 6 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 利用 2016 年 8 月份莱州湾沉积物中 Hg、Cd、Pb、Cu、As、Cr、Zn 监测数据,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 6 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比较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 Hg、Cd、Pb、Cu、As、Cr 和 Zn 含量分别为 0.077 4 mg/kg、0.169 mg/kg、12.1 mg/kg、11.9 mg/kg、11.6 mg/kg、31.1 mg/kg、45.3 mg/kg。不同方法在莱州湾沉积物风险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单因素评价方法中,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适中,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偏轻,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偏重。Hg、As、Cd 元素的污染评价结果均较大,为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因素评价方法中,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风险偏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适中,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则倾向偏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的 pearson 相关系数表明,Hg与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6 种方法都有自身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更适合莱州湾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估 莱州湾
下载PDF
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评估——以烟台芝罘湾为例
10
作者 刘宁 孙元虎 +5 位作者 魏潇 孙伟 朱金龙 姜会超 徐艳东 刘晓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7期21-28,共8页
围填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开展围填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于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烟台芝罘湾海域生态系统服务特点,采用功能价值法,构建并... 围填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开展围填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于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烟台芝罘湾海域生态系统服务特点,采用功能价值法,构建并优化涵盖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项服务功能的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和价值评估模型,选择烟台芝罘湾作为研究区域,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并量化其价值。研究发现,近40年来芝罘湾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为2953.21万元/a(基于2017年统计数据),单位面积价值损失为3.72万元/(hm^(2)·a)。其中,供给服务的价值损失贡献最大,占总价值损失的56.95%;其次是文化服务价值,占27.28%;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价值损失相对较小,分别占8.10%和7.67%。芝罘湾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是造成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损失占比较高的主要因素。评估结果可为芝罘湾围填海生态恢复补偿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海湾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海洋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芝罘湾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海岸生态修复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11
作者 聂超辉 李雪飞 +1 位作者 王丹 魏潇 《海洋技术学报》 2022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海岸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或通过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将受损海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修复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利用状态的有益活动。为直观和系统地了解海岸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 海岸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或通过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将受损海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修复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利用状态的有益活动。为直观和系统地了解海岸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1995—2022年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海岸生态修复研究的历年发文量及趋势、学科分类与期刊来源、较为关注该研究的机构、研究发展阶段和研究前沿等五个方面进行描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海岸生态修复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趋势,主要所涉学科为环境科学、生态学,以及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影响力较高的期刊来源有Science、Ecology、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和Nature等,较为关注该研究的机构有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佛罗里达大学等。演进历程上,海岸生态修复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拓展阶段和深化阶段。当前海岸生态修复研究不断深化,前沿主题主要有海岸生态修复的管理、规划及策略,海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评估,修复模式与成本效益,以及蓝碳等相关研究。最后结合我国海岸生态修复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推进陆海统筹的海岸生态修复整体性与多尺度研究、完善海岸生态修复项目效果评估、开展海岸带自然资源与环境损害调查,以及加强海岸带蓝碳科学研究等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生态修复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 CITESPACE 蓝碳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刚 李凡 +3 位作者 王秀霞 袁小楠 吕振波 宋明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2-874,共13页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多为小型饵料型蟹类;双斑蟳(C.bimaculata)在4个季节中皆为优势种,三疣梭子蟹在8月和10月航次为优势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时较低,在夏季达到峰值,夏季到冬季呈降低趋势;蟹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2~0.5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3~0.37,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32~0.55,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季节变化明显,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不明显;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4季节蟹类群落结构均可以划分为西南部海域组、东北部远岸海域组和西北部近岸海域组3个组群,季节间组群站位组成变化明显,群落结构不稳定。研究表明:1)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以小型饵料型蟹类为主,蟹类多样性水平较低,优势种更替明显,蟹类群落不稳定;2)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群落划分较为明显,特征种主要为双斑蟳、泥脚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等小型饵料型蟹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生物量 多样性 优势种 时空分布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
下载PDF
莱州湾虾虎鱼类资源分布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良成 李凡 +1 位作者 吕振波 徐炳庆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4,共7页
为研究莱州湾虾虎鱼类Gobioidei资源及群落结构特征,于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119°05′~120°00′E、37°12′~37°40′N)开展了20个站位(L01~L20)的底拖网调查,对捕获虾虎鱼的... 为研究莱州湾虾虎鱼类Gobioidei资源及群落结构特征,于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119°05′~120°00′E、37°12′~37°40′N)开展了20个站位(L01~L20)的底拖网调查,对捕获虾虎鱼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捕获虾虎鱼12种,隶属于9属,以暖温性的河口种为主,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西部和中南部等水深小于10 m的海域;其中,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的质量为主,占虾虎鱼总质量的97.4%;虾虎鱼的质量密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群落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按66%的相似性可以分为3组,纹缟虾虎鱼组群(组一)、莱州湾北部组群(组二)、莱州湾西部与中南部组群(组三);ANOSIM分析表明,组一与组三、组二与组三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MPER分析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的组内贡献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贡献率高的种分两类,一类是某一种群的特有种,另一类是对各组群种内贡献率均较低的种。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营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 资源分布 优势种 群落结构 莱州湾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6种除草剂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英江 韩典峰 +5 位作者 黄会 乔丹 董晓晓 张华威 刘慧慧 张秀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3期34-40,共7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6种除草剂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混合溶液提取,浓缩,甲醇复溶,加入纯水稀释,过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洗脱液氮吹浓缩,乙酸乙酯定容上机,用气相色谱质谱... 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6种除草剂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混合溶液提取,浓缩,甲醇复溶,加入纯水稀释,过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洗脱液氮吹浓缩,乙酸乙酯定容上机,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定性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方法中二甲戊乐灵、草净津检出限为1.5μg/kg,其余14种除草剂检出限均为0.8μg/kg;二甲戊乐灵、草净津线性范围为4.0~200.0μg/L,其余14种除草剂线性范围均为2.0~100.0μg/L;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4.2%~97.3%,相对标准偏差为5.83%~11.6%。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海洋沉积物中16种除草剂的定性定量检测,对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沉积物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于广磊 李燕 +4 位作者 宋秀凯 黄华 何健龙 杨艳艳 刘爱英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2012—2014年每年5月在莱州湾海域布设20个站位,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进行3个航次拖网调查,分析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以及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302373粒鱼卵和2912尾仔稚鱼,共... 2012—2014年每年5月在莱州湾海域布设20个站位,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进行3个航次拖网调查,分析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以及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302373粒鱼卵和2912尾仔稚鱼,共计27种类,其中16种鉴定到种,隶属于5目11科16属,还有6个种鉴定到属,5种鉴定到科。鱼卵与仔稚鱼的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鱼卵、仔稚鱼平面分布极不均匀,沿岸海域数量大于远海。黄河、小清河和胶莱河河口附近数量较多,莱州湾湾口海域数量较多,中部海域数量较少。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数据的多元分析表明,2012年仔稚鱼数量与浮游植物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891,P<0.01),2013年鱼卵数量与化学需氧量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1),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鱼卵 仔稚鱼 群落结构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的墨西哥湾东南部暖涡融合过程研究
16
作者 苑忠浩 朱明明 +3 位作者 汪健平 韩凯莉 栾春蕾 魏振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9,共10页
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采取海表面高度法发现并跟踪了墨西哥湾东南部附近发生的一次暖涡融合事件,通过该典型暖涡融合过程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涡间融合作用模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复杂涡旋作用机制。欧拉涡旋结果显示,一对暖涡... 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采取海表面高度法发现并跟踪了墨西哥湾东南部附近发生的一次暖涡融合事件,通过该典型暖涡融合过程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涡间融合作用模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复杂涡旋作用机制。欧拉涡旋结果显示,一对暖涡彼此吸引并伴随传播3周以上,随后融合为统一涡旋结构并继续向西传播。被其捕获的浮标提供了融合前后的拉格朗日涡旋轨迹,在融合发生前8天时,一个浮标随水流交换切换了原本追随的暖涡,表明融合事件被高度计观测到之前,涡间水体交流作用已经比较显著。融合前后,欧拉涡旋和拉格朗日涡旋半径均存在较大改变,其中欧拉半径提升了96.2%,受两个暖涡牵引的漂流浮标的拉格朗日半径分别提升了49.1%和115.6%。受融合效应影响,海表面温度场也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响应,进一步验证了融合过程的发生。最后,对融合前后动能、涡度和散度等动力学演变,以及半径、振幅和形状等形态学变化的分析表明:融合大致经历了涡旋渐近、水体交流、轮廓压缩形变、拉长椭圆涡旋生成和边界重塑等过程;涡心所在平面的垂直结构主要表现为由双峰向单峰的演变;涡旋融合后实现了能量向中尺度的逆级联;受限于单核涡结构,在融合过程中部分属性统计存在偏差,可能导致事件前后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涡 涡旋融合 卫星高度计 漂流浮标
下载PDF
2020年春季和秋季莱州湾近岸海域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7
作者 董晓晓 李佳蕙 +3 位作者 孙珊 田泽丰 史雪洁 由丽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6期85-92,共8页
文章基于2020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莱州湾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数据,研究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的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海水质量状况和富营养化状况,并完成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春季DIN的浓... 文章基于2020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莱州湾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数据,研究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的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海水质量状况和富营养化状况,并完成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春季DIN的浓度范围为0.115~1.830 mg/L,呈现近岸高于远岸、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特征;秋季DIN的浓度范围为0.009~2.070 mg/L,高值区位于黄河河口附近;春、秋季DIP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009 mg/L、0.000 4~0.012 9 mg/L,受我国“控磷”“限磷”等磷负荷消减政策的影响,DIP的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受DIN浓度的影响,春、秋季分别有35.7%和30.7%的调查站位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有1.4%的调查站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位于小清河河口附近;秋季有1.6%的调查站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黄河河口附近;其他站位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与多种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6 位作者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_(3)^(-)浓度(0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平均含量是高NO_(3)^(-)浓度(1764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组中总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H4Cl和CH4N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赫氏颗石藻 三角褐指藻 氮营养盐
下载PDF
桑沟湾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3 位作者 牛亚丽 张义涛 李加琦 张明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85,共7页
贝类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了养殖海区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向海底的输送。在桑沟湾中筏式养殖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将大量的有机物以生物沉积物(真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向养殖区海底。为完成对桑沟湾筏式养殖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 贝类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了养殖海区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向海底的输送。在桑沟湾中筏式养殖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将大量的有机物以生物沉积物(真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向养殖区海底。为完成对桑沟湾筏式养殖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量化研究,作者通过在桑沟湾内不同的海区设置采样点(5个养殖区,3个对照点),对采样点SG 2与SG 6两个点的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与海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稳定同位测定及有机物来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选取的采样点沉积物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集中于δ^(13)C–22.82‰~–21.62‰,δ^(15)N 4.73‰~6.21‰。在SG 2点的悬浮颗粒物中,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贡献有机物占9.95%,对照区沉积物与SG 2区沉积物贡献分别为54.19%和35.86%。在典型的采样点,稳定同位素法能较准确地量化出各有机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以SG C点为对照,其余7个采样点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有机物贡献在4.06%~28.64%,平均贡献率为13.96%±8.62%,牡蛎养殖已经对桑沟湾底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δ13C δ15N 生物沉积物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下载PDF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艳东 高会旺 +1 位作者 魏潇 朱金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4-85,共12页
根据2015年8月莱州湾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调查资料,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主成分分析等4种方法,分析了莱州湾重金属含量空间污染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确定了关键重... 根据2015年8月莱州湾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调查资料,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主成分分析等4种方法,分析了莱州湾重金属含量空间污染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确定了关键重金属污染要素,并探讨了关键污染要素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Cu、Pb、Zn、Cr、Cd、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0、16.1、50.6、36.5、0.2、0.034和10.4 mg/kg,其中Cd、Hg和As的含量存在不同数量的站位高于海洋沉积物第一类质量标准值和渤海沉积物背景值及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现象。与中国近海沉积物相比,莱州湾金属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湾的中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其中Hg和Cd总贡献率最高。Hg、Cd和As为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关键要素,它们的含量均高于1980年代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关键污染要素 莱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