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22例分析
1
作者 杨燕菲 马连芹 孙大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肢体的缺血性疼痛及下肢溃疡。结果 10例行手术清创治疗,21例行截趾/肢术。其中16例行截趾...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肢体的缺血性疼痛及下肢溃疡。结果 10例行手术清创治疗,21例行截趾/肢术。其中16例行截趾术,3例行半足截除术,2例行小腿截肢术,刀口愈合21例,死亡1例。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Crohn's病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刘树德 周祖珉 徐大平 《腹部外科》 1990年第4期170-171,共2页
作者报告1978~1987年手术治疗Crohn's病23例,1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7.8年,有效率87.5%。认为X线钡餐或钡灌肠对诊断有较大意义。本病早期病变采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及营养支持疗法,手术治疗以切除肠道病变较好,单发性病... 作者报告1978~1987年手术治疗Crohn's病23例,1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7.8年,有效率87.5%。认为X线钡餐或钡灌肠对诊断有较大意义。本病早期病变采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及营养支持疗法,手术治疗以切除肠道病变较好,单发性病变较多发性病变手术切除较完全,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病 手术 节段性肠炎
下载PDF
外伤性肝破裂外科治疗98例分析
3
作者 祝清华 郭鹏飞 孔繁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499-1500,共2页
关键词 肝/损伤 破裂/外科学 肝/外科学
下载PDF
结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治疗56例分析
4
作者 刘彤 邵军 +1 位作者 翟爱娣 张丽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754-2755,共2页
关键词 结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外科学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43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子润 王保安 +2 位作者 沈随军 姜振辉 周德宝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43例临床病例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经脑间隙,清晰显示观察到显微手术盲区,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脑组织牵拉。结论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43例临床病例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经脑间隙,清晰显示观察到显微手术盲区,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脑组织牵拉。结论神经内镜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手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延鹏 王保安 +4 位作者 宋涛 孙金龙 庞琦 胡三元 张庆林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 治疗 脑积水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PAR-2及COX-2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新 谢宜奎 +4 位作者 刘彤 张琪 王春晖 周存金 高艳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肠黏膜PAR-2和COX-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UC组PAR-2及COX-2表达高于中度、轻度及对照组(P<0.05);病理Ⅰ~Ⅳ级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级高于Ⅰ~Ⅱ级(P<0.05)。病理Ⅲ~Ⅳ级COX-2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及对照组(P<0.05,P<0.01)。UC患者正规治疗,进入缓解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0.01)。在肠黏膜组织中PAR-2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501,P<0.01);均与U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及COX-2过度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性结肠炎 蛋白酶激活受体-2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护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丽 翟爱娣 王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外科学 胃肠肿瘤 药物疗法 腹腔灌洗 护理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动态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家峰 贾磊 +3 位作者 李雪 厉宗祥 李庆 周德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2779-2780,278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d脑脊液2mL,提取游离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d脑脊液2mL,提取游离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游离DNA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中游离DNA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颅内压异常组高于正常组;颅内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脑脊液游离DNA水平对于诊断脑出血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监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脑出血 脑水肿 颅内感染
下载PDF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建秀 王光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00-701,共2页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多沙普仑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明韬 肖秀华 苗传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例ASAⅡ- 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D组),每组18 例。所有病人均采...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例ASAⅡ- 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D组),每组18 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时停用全部麻醉药物,D组在手术结束时先静推多沙普仑1 mg·kg-1,继之静脉滴注0.1%多沙普仑+5%葡萄糖混合液;C组只在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液。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6 h内MAP、HR变化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病人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6 h内病人MAP、HR较早恢复稳定,舌后坠、呼吸抑制、误吸、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UPPP患者术后应用多沙普仑能降低全麻苏醒期的风险,具有安全、可靠、实施简便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普仑 病人 苏醒期 全麻 腭咽成形 手术 悬雍垂 HR 风险 降低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清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4期2149-2150,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解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需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患者共17例。患者的治疗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将反穿刺器置入切开的... 目的观察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解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需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患者共17例。患者的治疗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将反穿刺器置入切开的食管前壁,穿出导线于切口上方3cm闭合食管完成后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在腹腔镜辅助下在小切口处完成食管-残胃吻合术。分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结果 17例无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9.54±46.91)min,吻合完成时间(62.74±8.92)min,钉座置入时间(19.84±6.71)min,肿瘤与食管断端距离(4.52±0.96)cm,排气时间(2.16±0.54)d,术中出血量(135.57±26.84)mL,辅助切口长度(4.58±0.48)cm,住院时间(9.86±1.93)d。治疗期间无患者死亡、吻合口活动性出血、吻合口漏,且术后病理食管断端均未见肿瘤浸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17例随访18个月,无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0%,仅有1例于术后4个月复诊发现吻合口狭窄,给予经内镜下扩张处置后缓解。结论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身体组织的破坏性,术后预后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吻合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肝脓肿穿刺引流中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肝脓肿 穿刺 护理
下载PDF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丽丽 王丽 陈淑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20-620,共1页
关键词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脾囊肿诊治5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繁忠 赵海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794-1795,共2页
关键词 脾疾病/外科学 囊肿/外科学 脾切除术
下载PDF
硬膜外血肿早期手术治疗28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微创手术 早期治疗 尿激酶 引流术
下载PDF
乳腺导管扩张症10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永斌 孙思敬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10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08例中103例行手术治疗,91例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4例单纯乳腺切除,1例乳房再造。结果术...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10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08例中103例行手术治疗,91例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4例单纯乳腺切除,1例乳房再造。结果术前正确诊断88例(85.4%),术后复发6例(5.8%)。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可能误诊,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术式为区段或象限切除。术后可能复发,对不同病例应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扩张症(MDE)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失效11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明 陈越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710-1710,共1页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治疗 四肢骨折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数量与肝转移的关系
19
作者 陈维鹏 李东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对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血管分布方式的检测,探讨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石蜡标本75例,其中肝转移29例,采用兔抗入第Ⅷ因子相关抗体,SABC免疫组化方法,在200倍镜下计数每个病例癌组织...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对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血管分布方式的检测,探讨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石蜡标本75例,其中肝转移29例,采用兔抗入第Ⅷ因子相关抗体,SABC免疫组化方法,在200倍镜下计数每个病例癌组织中的血管数,以均值作为区分高。低血管组的标准。按血管在癌组织中的分布方式分为:肿瘤内型和间质型。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数量和分布方式,比较与肝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的微血管数范围为 5-76(个),平均数±标准差为 16. 71±10.72;有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呈正相关(P<0.05);微血管分布方式,肿瘤内型者有较高的肝转移发生率(P<0.05)。结论:1、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即随着微血管量的增加,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2、肿瘤内型血管分布者肝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3、高微血管组比低微血管组病例的预后明显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血管计数 MVC 肝转移
下载PDF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脊柱融合
20
作者 郭澄水 WALTER B.GREENE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肌营养不良患者脊柱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1982~1995年接受脊柱融合的12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病历和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资料包括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步骤、随访时X线片Cobb角和... 目的:观察肌营养不良患者脊柱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1982~1995年接受脊柱融合的12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病历和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资料包括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步骤、随访时X线片Cobb角和骨盆倾斜程度及患者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患者年龄为135岁,术前肺功能为56%,脊柱侧凸平均48°,骨盆倾斜平均15°,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融合双鲁氏棒固定术和髂骨植骨。最后随访时没有发现不融合病例,脊柱侧凸平均31°,骨盆倾斜平均8°,所有患者均能够坐位而无不适。结论:后路融合双鲁氏棒固定术有助于维持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脊柱序列,建议对该类患者在脊柱侧凸发展至30°前行脊柱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脊柱侧凸 融合 固定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