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微小RNA-185-5p、SOX1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华 严旭 宋树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4-59,共6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185-5p(miR-185-5p)和SOX1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61例CMM患者为观察对象(CMM组),另外,选择61例同时期诊断为皮肤良性色素痣的患者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mi... 目的检测微小RNA-185-5p(miR-185-5p)和SOX1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61例CMM患者为观察对象(CMM组),另外,选择61例同时期诊断为皮肤良性色素痣的患者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miR-185-5p在CMM组织中表达水平,将CMM患者分为miR-185-5p高表达组(miR-185-5p表达水平≥0.47)31例和miR-185-5p低表达组(miR-185-5p表达水平<0.47)30例。根据SOX13蛋白在CMM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将CMM患者分为SOX13阳性表达组36例和SOX13阴性表达组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CMM组织与色素痣组织中miR-185-5p、SOX1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OX1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MM组织中miR-185-5p与SOX1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85-5p、SOX13表达与CMM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CMM组织中,miR-185-5p表达水平为(0.47±0.08),低于色素痣组织的(1.0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0,P<0.05);CMM组织中SOX13 mRNA的表达水平为(2.32±0.51),高于色素痣组织的(1.0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12,P<0.05);CMM组织中SOX13蛋白阳性表达率(59.02%)高于色素痣组织(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组织中miR-185-5p与SOX1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CMM组织中,miR-185-5p、SOX13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185-5p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高于miR-185-5p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15);SOX13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OX13阴性表达组(χ^(2)=5.030,P=0.020);淋巴结转移、SOX13是CM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185-5p是CMM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MM组织中miR-185-5p呈低表达,SOX13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与CMM患者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或可作为CMM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85-5p SOX1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危险因素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继发于重型痘疮样水疱病的角化棘皮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桂霞 郭洪飞 严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9-390,共2页
患者男性,41岁,自3岁始于日晒后暴露部位起皮疹,反复发作,致畸。诊断为重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31岁时终止发病。同年右耳廓发生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治愈。
关键词 痘疮样水疱病 角化棘皮瘤 病例报告 手术疗法
下载PDF
酒渣鼻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玉莲 徐艳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7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酒渣鼻 临床分析 2004年 2002年 四物汤加味 辨证治疗 疗效显著
下载PDF
大疱性、出血性、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巩伟亮 郭洪飞 马学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7期470-470,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因右侧胸部簇集性水疱伴疼痛7天,全身泛发水痘样皮损伴瘙痒5天,右侧背部大疱破溃伴烧灼2天,于2009年12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双颈后、锁骨旁及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并持续存在,病理结果示恶性淋巴瘤... 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因右侧胸部簇集性水疱伴疼痛7天,全身泛发水痘样皮损伴瘙痒5天,右侧背部大疱破溃伴烧灼2天,于2009年12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双颈后、锁骨旁及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并持续存在,病理结果示恶性淋巴瘤,化疗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带状疱疹 大疱性 出血性 腹股沟淋巴结 水痘样皮损 2009年 恶性淋巴瘤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美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洪飞 张北震 +1 位作者 严旭 巩伟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52-752,共1页
关键词 常规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 美能
下载PDF
光疗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旭 马学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41-343,共3页
光疗主要包括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光化学疗法和激光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紫外线疗法、光化学疗法以及激光疗法,目前在白癜风的治疗上已有较多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可见光疗法 白癜风 治疗 紫外线疗法 光化学疗法 激光疗法 红外线疗法 皮肤病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岩 蒋莹 +2 位作者 黄友敏 周永勤 黄燕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 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变化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 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变化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HMGB1和VE-cadherin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分别为(2.58 ±0.19)、(4.22±0.81) 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12)、(2 87±0.64)mg/L]明显增高(t=10.53,10.16,P<0.01).进行期与静止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水平[进行期患者分别为(3.58±0.17)、(5.62±0.85) mg/L,静止期分别为(2.07±0.12)、(3.45±0.8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13.11,P<0.01).治疗中、治疗后血清HMGB1、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2.58±0.19)、(4.22±0.81) mg/L,(12.0±4.2)分;治疗中分别为(1.98±0.17)、(3.45±0.79) mg/L,(8.38±3.49)分;治疗后分别为(0.92±0.19)、(2.94±0.65) mg/L,(2.67±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与治疗前相比,t=7.48、7.92、6.6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12.72,11.48,13.13,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8,0.64,P<0.01);同时VE-cadherin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3,P<0.01).结论 HMGB1和VE-cadh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高迁移率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下载PDF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洪飞 马学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3-503,共1页
患儿女,4d龄。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臀部及左下肢有网状红斑,按压后红斑可消退。患儿哭声响亮,吮奶良好,睡眠安静,大小便正常。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妊娠期间未服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时Ap... 患儿女,4d龄。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臀部及左下肢有网状红斑,按压后红斑可消退。患儿哭声响亮,吮奶良好,睡眠安静,大小便正常。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妊娠期间未服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发育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检查 毛细血管扩张性 大理石 先天性 APGAR评分 患儿父母 近亲结婚 妊娠期间
原文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严旭 马学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0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于...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丽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细胞因子IL2、IL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痊愈时间[分别为(4.23±1.57)、(6.61±1.43)、(7.35±1.86)、(9.05±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98±1.73)、(7.32±1.06)、(8.08±1.15)、(11.04±2.99)d],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51%(4147)]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1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不仅能缩短患者止疱、止痛、结痂和痊愈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而且能影响患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2、IL-4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复方甘草酸苷 细胞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胶囊辅助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对病人血清中IL-17、IL-18、INF-γ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洪飞 徐学娟 《中国校医》 2019年第9期663-664,691,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辅助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血清IL-17、IL-18、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某医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及硫磺...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辅助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血清IL-17、IL-18、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某医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及硫磺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血清IL-17、IL-18、INF-γ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56.52%(P<0.05);治疗后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34.78%(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能有效辅助治疗银屑病,提升治疗后血清IL-17、IL-18水平,降低INF-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芍总苷胶囊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不全型LEOPARD综合征一例
11
作者 严旭 郭洪飞 +3 位作者 马学良 孙晓晨 巩伟亮 董文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2,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全身皮肤泛发性黑色斑点19年,于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皮肤较黑,1岁左右面部散在出现雀斑样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后波及躯干、四肢等其他部位.出生时曾在我院检查,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 患者女,20岁,因全身皮肤泛发性黑色斑点19年,于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皮肤较黑,1岁左右面部散在出现雀斑样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后波及躯干、四肢等其他部位.出生时曾在我院检查,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治疗.近2年来常感心悸,体力活动后常感气喘、胸闷.患者自15岁起开始在外地打工,日常生活中无明显智力低下表现.患者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与同龄人相比,生长发育明显迟缓.家族有类似疾病患者.否认其他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PARD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黑色斑点 体力活动 足月顺产 智力低下 近亲结婚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抵抗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严旭 周永勤 黄友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别对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和抵抗素检测,并与35名正常...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别对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和抵抗素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hs-CRP和抵抗素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治疗后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尖锐湿疣患者患者抵抗素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超敏C反应蛋白 抵抗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