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CysC水平及其药物治疗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麒 刘庆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提示作用及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IA患者及120例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提示作用及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IA患者及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组血清CysC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对120例TIA患者进行头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每位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情况进行检测。然后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2组相关指标、TIA患者头CTA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CysC水平、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CysC水平以及血清CysC水平与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 TIA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吸烟指数、糖尿病发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TIA阳性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76例阴性组(P<0.05);CysC水平在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健康对照组,两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TIA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线性相关性(r=0.73,P<0.01);本组患者治疗后TC、LDL-C、IMT及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高低对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积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价值 阿托伐他汀钙 氢氯吡格雷
下载PDF
eNO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葛汝丽 陈方民 +2 位作者 韩笑峰 苏长海 马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上a/b基因的多态性与单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脑 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9例2型糖尿病合并CI病人的基因型,并与对照组 比较。结...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上a/b基因的多态性与单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脑 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9例2型糖尿病合并CI病人的基因型,并与对照组 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CI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6.97%)明显高于对照组(12.5%)及2型糖尿病组(12.68%),a等 位基因的频率(13.4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及2型糖尿病组(6.3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OS基因ab 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合并CI有相关性,等位基因a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糖尿病
下载PDF
以发作性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瑞 王雪贞 +2 位作者 李希芝 李斌 衣香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2-476,共5页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例为疑似脑淀粉样血管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因此,临床上对于表现为cSAH的患者,需考虑多方面的病因,完善必要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底异常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网病 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玉琴 张循格 +2 位作者 程玲 马学英 毛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3131-3133,共3页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MPSS-Fa)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Q),以随机抽样法,对65名45~55岁的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MPSS-Fa)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Q),以随机抽样法,对65名45~55岁的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家庭支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5,P<0.001),提示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加家庭支持来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脑卒中 家庭支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PACAP-38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颖 宋晓文 +1 位作者 陈金波 郑海非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是由ADCYAP1基因编码,属于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家族中的一种内源性多效生物活性肽,其生物学活性形式包括PACAP-27及PACAP-38两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是由ADCYAP1基因编码,属于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家族中的一种内源性多效生物活性肽,其生物学活性形式包括PACAP-27及PACAP-38两种。在哺乳动物大脑中,90%的PACAP集中于下丘脑,以PACAP-38占主导地位,其通过激活3种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oter,GPCR)PAC1、VPAC1、VPAC2在体内多个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药理学影响及生理作用,尤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偏头痛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多为单侧的搏动样原发性头痛。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PACAP-38在偏头痛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现就PACAP-38的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其在偏头痛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研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AP-38 偏头痛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下载PDF
前馈控制在神经内科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侯佃臻 孙丰润 +1 位作者 赵雯 王志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压疮预防管理方法,降低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方法运用前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成立预防压疮管理小组,进行专业化培训,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对护理过程实施三级质量监控。结果培训后护士压疮预防知识合格率... 目的:探讨有效的压疮预防管理方法,降低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方法运用前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成立预防压疮管理小组,进行专业化培训,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对护理过程实施三级质量监控。结果培训后护士压疮预防知识合格率为89.58%,高于培训前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1,P<0.05);培训后家属或患者的压疮预防知识合格率为84.83%,高于培训前的5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9,P<0.05);实施前馈控制后658例卧床患者无1例压疮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3.6%提高到99.1%。结论前馈控制是预防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有效手段,明显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神经内科 压疮 危险因素评估
原文传递
指导护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殷忠俊 高萍 +1 位作者 毛雪梅 朱希芳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枕叶梗塞CT与临床(附20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鲁佑瑜 王建明 +2 位作者 姜亚平 曹会侠 王承缘 《中级医刊》 1991年第12期21-21,35,共2页
本文报告20例枕叶梗塞CT与临床,主要症状为视物不清、眩晕和头痛。少数病例有大脑半球或幕下结构受损的表现。头颅CT扫描提示,右枕叶梗塞10例,左枕叶梗塞6例,双枕叶梗塞4例。眩晕、头痛症状很快自行消失。视觉症状恢复早于视野缺损。8... 本文报告20例枕叶梗塞CT与临床,主要症状为视物不清、眩晕和头痛。少数病例有大脑半球或幕下结构受损的表现。头颅CT扫描提示,右枕叶梗塞10例,左枕叶梗塞6例,双枕叶梗塞4例。眩晕、头痛症状很快自行消失。视觉症状恢复早于视野缺损。8例随访1~3年仍有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叶梗塞 CT 临床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肌电图表现(附3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青青 郭孟敏 +3 位作者 马文彬 赵斌 李明远 陈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3期337-341,345,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男性老年患者自开始用药后7~14 d起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为主...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男性老年患者自开始用药后7~14 d起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四肢软瘫,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肌电图(EMG)检查提示轴索损害为主,符合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诊断;治疗上以尽早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并以迅速经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或行血浆置换治疗为主。结论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能与GBS的发生与进展有关,通常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静 葛汝丽 曹晓雨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神经生长因子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中具有调节神经细胞增生、促进分化和维持细胞生物活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影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细胞修复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改善脑梗死患... 神经生长因子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中具有调节神经细胞增生、促进分化和维持细胞生物活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影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细胞修复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降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生物活性 病理生理过程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宝明 张金彪 鞠晓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报道1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病例特点,并讨论,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形成相关性DIC的认识.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周期性瘫痪一家系14例
12
作者 许春胜 杨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0-400,共1页
关键词 周期性瘫痪 家系报告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苏长海 刘庆新 陈金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临床意义 分类方法 病因学分类 相互联系 症状学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杨俊丽 陈金波 杨忠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年第6期387-388,共2页
Fahr病,又称为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质沉着症、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散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发现其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研究认为其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该病特点为异常沉积的钙积聚在以下脑组织,控... Fahr病,又称为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质沉着症、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散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发现其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研究认为其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该病特点为异常沉积的钙积聚在以下脑组织,控制人体的运动,通常包括基底神经节、齿状核、丘脑、大脑皮层、小脑、皮层下白质和海马.临床主要首发症状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也可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痴呆和精神症状.该病临床较为罕见,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1例Fahr病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HR病 首发表现 记忆力减退 文献复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脑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