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金占 张玉昌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5-636,共2页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经验,提高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水平。[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10月间,本院共收治30例33侧Lisfranc关节损伤的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25例,...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经验,提高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水平。[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10月间,本院共收治30例33侧Lisfranc关节损伤的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25例,C型3例。手术采用1~2个足背侧纵行切口,复位后用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6~45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平分(MFS)评估疗效,优良率为76.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关节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的诊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磊 何平平 +3 位作者 陈红 刘秀芳 高广庭 吕占辉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712-1714,共3页
肘关节不稳定是继发于肘关节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急性或慢性损伤的肘关节疾病,常见于创伤骨科和运动员损伤。根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可将肘关节不稳定分为外翻不稳定、内翻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和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临床最常见的是肘... 肘关节不稳定是继发于肘关节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急性或慢性损伤的肘关节疾病,常见于创伤骨科和运动员损伤。根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可将肘关节不稳定分为外翻不稳定、内翻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和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临床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外翻不稳定,即肘关节内侧稳定结构破坏后导致的肘关节外翻位异常活动,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复发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即肘关节外翻不稳定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病变。本文就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不稳定 外翻 内侧副韧带 桡骨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双侧跟骨骨折合并距舟关节脱位一例
3
作者 于立志 刘永华 +1 位作者 李凌云 李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2期133-133,共1页
笔者于2009年10月收治双侧跟骨骨折合并距舟关节脱位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从约3m高处坠落致双足疼痛1h人院。人院后摄双足正、侧、斜位X线片,并行CT三维扫描,提示双距舟关节脱位,双跟骨下内侧结节骨折并移位,... 笔者于2009年10月收治双侧跟骨骨折合并距舟关节脱位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从约3m高处坠落致双足疼痛1h人院。人院后摄双足正、侧、斜位X线片,并行CT三维扫描,提示双距舟关节脱位,双跟骨下内侧结节骨折并移位,双足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取双足背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关节,见距舟关节脱位。距骨头位于舟骨的跖内侧,足舟骨向背侧移位,舟骨骨折线集中于舟骨下部,骨块小而粉碎,无明显移位,纵向牵引并跖曲前足使关节复位并分别用2枚克氏针固定,对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关节脱位 跟骨骨折 双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舟骨骨折 2009年 克氏针固定 跖内侧
原文传递
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蔡长马 马志英 周倩倩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6)。两组术前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结论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关节骨折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克民 李伟 于立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7-639,共3页
[目的]研究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失误的原因,探寻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行临床检查、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分析MRI诊断AC... [目的]研究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失误的原因,探寻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行临床检查、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分析MRI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及Kappa值。[结果]关节镜证实89例患者ACL撕裂,38例正常,ACL撕裂患者中部分撕裂7例,完全撕裂82例。MRI诊断ACL撕裂的灵敏度96.6%,特异度86.8%,准确度93.7%,阳性预测值94.5%,阴性预测值91.7%,Youden指数83.4%,Kappa值0.85。[结论]MRI诊断ACL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度,MRI是诊断ACL撕裂的理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损伤 MRI 诊断
原文传递
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临床解剖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磊 何平平 +4 位作者 吕占辉 张克民 段晓东 高广庭 蔡长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解剖学观察肘内侧副韧带前束(anterior bundle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AMCL)损伤发生的部位、性质;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及一期手术修复韧带疗效评价。[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桡骨... [目的]解剖学观察肘内侧副韧带前束(anterior bundle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AMCL)损伤发生的部位、性质;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及一期手术修复韧带疗效评价。[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0-70岁,平均43.8岁,均为急性闭合性损伤,按照Mason分型Ⅱ型15例、Ⅲ型15例、Ⅳ型14例。按照分层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AMCL损伤保守治疗);观察组20例(AMCL损伤手术治疗)。对照组开放复位内固定桡骨头骨折后单纯行屈肘90°石膏托外固定3周;观察组一期手术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修复AMCL损伤,术后屈肘90°石膏托外固定制动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行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及MRI检查,并评估治疗前后HSS评分、提携角、关节间隙及肘关节各屈曲角度下偏离角度水平。[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4个月。本研究中韧带损伤手术修复组20例患者,AMCL自内上髁止点撕脱15例(75%)、体部断裂4例(20%)、冠突止点断裂1例(5%),其中AMCL自内上髁止点撕脱和体部断裂者占95%。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内侧关节间隙、提携角比较、MRI冠状位SE序列T2加权像高信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肘关节外翻应力X线片内侧关节间隙、提携角、肘关节各屈曲角度下偏离角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断裂部位多在肱骨内上髁附着处和体部,多为撕脱伤,可直接修复;(2)桡骨头骨折合并AMCL损伤可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及稳定性。(3)AMCL损伤一期手术修复后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桡骨头骨折 内侧副韧带前束 功能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并发症以及预后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广庭 潘士虎 +2 位作者 吕占辉 张磊 段晓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4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