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滨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东兰 王淑香 +1 位作者 张志刚 郑翠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调查手足121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进展,从而为及时控制疫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滨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住院的1680例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在5~9月,6~7月为发病高... 目的调查手足121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进展,从而为及时控制疫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滨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住院的1680例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在5~9月,6~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占住院病例数的83.9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8:1。散居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托幼机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EV71阳性率最高,占65.3l%。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密切相关。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率高,部分病例病情凶险易导致死亡,但及早识别重症病例,优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治疗
原文传递
社区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吕丽 李秀丽 邱花叶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3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的社区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会谈法、个案分析法及行为观察法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护... 目的:探讨系统化的社区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会谈法、个案分析法及行为观察法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卫生知识指导及护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0%和73.33%;研究组ALT恢复较对照组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配合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社区教育 护理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东兰 王淑香 +1 位作者 张志刚 翟德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损害的相关因素,为IM并发肝损害发生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175例IM儿童患者,按照其是否发生肝损害分为两组,其中85例并发肝损害为病例组,90例未并发肝损害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损害的相关因素,为IM并发肝损害发生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175例IM儿童患者,按照其是否发生肝损害分为两组,其中85例并发肝损害为病例组,90例未并发肝损害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6岁、男性、病程、病情(累及器官≥2个)、发热时间、最高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CD4+、CD8+,CD4+/CD8+、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M抗体阳性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6岁、男性、病程、病情(累及器官1〉2个)、发热时间、最高体温、WBC、CRP、CD8+、抗EBV-CA-IgM抗体阳性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与IM并发肝损害呈正相关,而CD4+、CD4+/CD8+与IM并发肝损害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情(累及器官≥2个)、CDs+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D4+高、CD4+/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情(累及器官≥2个)、CDs+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D4+高、CD4+/CD8+高为IM并发肝损害的保护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等对上述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肝损害
原文传递
不同原因肝硬化的人群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德翠 崔敬荣 刘爱清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C)与肝炎后肝硬化(VC)的发病人群特征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70例)与VC(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肝硬化临床表现及天冬氨酸氨基...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C)与肝炎后肝硬化(VC)的发病人群特征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70例)与VC(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肝硬化临床表现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谷氨酰转肽酶(y-GT)、碱性磷酸酶(ALP)与总胆红素(TBil)的差异。结果AC组男性比例为91.43%(64/70),显著高于VC组64%(192/300)(X2=15.76,P=0.003);AC组的平均年龄和病程分别为(50.13±12.35)岁和(2.09±0.67)年,显著低于VC组的(58.66±7.45)岁和(4.56±1.14)年(t=3.97,P=0.042;t=5.22,P=0.034);两组患者间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退行性表现中AC组患者鼻出血(18.57%)、齿龈出血(27.14%)、肝掌(64.29%)、蜘蛛痣(45.71%)的比例显著高于VC组(6.33%、15.00%、47.00%、29.67%),其P值分别为0.017、0.036、0.025、0.016;门脉高压表现中AC组脾大(81.4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5.71%)的发病率显著低于VC组(90.33%、86.00%),其P值分别为0.037和0.011;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显示AC组患者的AST/ALT比值、1-GT、ALP分别为1.97±0.45、(152.33±23.41)U/L和(232.46±35.16)U/L,显著高于Vc组的1.00±0.22、(45.89±11.23)U/L及(102.23±21.78)U/L,其P值分别为0.035、0.011及0.007。结论AC与VC发病人群特征不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亦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东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TV联合ADV治疗组(A组,n=48)和ETV治...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TV联合ADV治疗组(A组,n=48)和ETV治疗组(B组,n=42).B组患者口服ETV(0.5 mg/d),每天1次;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ADV口服(10 mg/d),每天1次,均持续用药4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IL-10水平,计算生物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治疗后12、24、48周,两组患者HBVDNA及ALT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上述各时点A组HBV DNA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治疗后24、48周,A组的生物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但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24、48周,A组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 ETV联合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中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抗药性 病毒
原文传递
1006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兰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临床疾病Ⅲ。本文对2006-2012年度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