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峰 丁宝忠 贾宗师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890-892,共3页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0例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10个月。7例甲状腺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诊...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0例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10个月。7例甲状腺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4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例,应积极处理其迅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情况。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甲状腺 原发性肿瘤
下载PDF
桥本病并发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辉光 周逢强 +3 位作者 王强 高峰 丁宝忠 徐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85-2486,共2页
目的:总结桥本病并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0例桥本病中并发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示桥本病,其中10例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术前3例确诊,误诊7例。术前... 目的:总结桥本病并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0例桥本病中并发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示桥本病,其中10例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术前3例确诊,误诊7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9例获得随访。结论:桥本病易并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化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分析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院救治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院救治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餐后2 h血糖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改善情况。结果 69例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餐后2 h血糖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结果较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相适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异常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素
下载PDF
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4
作者 贾宗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6例。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随访期...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6例。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曲张,无复发出血。无术后死亡、并发症等。结论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止血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切除术 横结肠间置术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出血
下载PDF
EVLT联合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
5
作者 郭迎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护理 结扎治疗 EVLT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外科常见病 分段剥脱术
下载PDF
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6
作者 贾宗师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88-188,190,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原因较多,每个病人有其特殊性,适合病人具体情况的术式是最好的方法,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更多。食管下端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再出血,多年以前在国外曾...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原因较多,每个病人有其特殊性,适合病人具体情况的术式是最好的方法,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更多。食管下端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再出血,多年以前在国外曾有开展,但该法创伤和风险均较大,作者报告6例治疗效果较好,无死亡,今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手术后出血 外科手术
下载PDF
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7
作者 信明军 徐宏 赵松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C-ERBB-2基因 乳腺癌 基因表达 检测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胆管一期缝合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牟秀芳 丁建华 +5 位作者 王强 孔新亮 高君 柯山 王向涛 孙文兵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胆管一期缝合(primary duct closure,PDC)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多中心应用LCBDE+PDC治疗的2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胆管一期缝合(primary duct closure,PDC)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多中心应用LCBDE+PDC治疗的2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3例,女124例,年龄34~89岁,中位年龄44岁;胆管切开部位最大直径7~19mm,平均(11.8±2.1)mm;胆管前壁纵行切开183例,经胆囊管微切开34例。分析其胆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2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结石完全取出率为99.5%(216/217)。术后胆瘘发生率为10.1%(22/217)。胆瘘发生时间:术后3~5d 14例,6~7d 5例,8~10d 2例,术后40d 1例。每天最大瘘量:<50ml 12例,50~99ml 4例,100~199ml 2例,200~500ml 2例,700ml 1例,不详1例。胆瘘的分级和治疗:20例为A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胆管下段残留结石于术后42d再次手术;1例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术后40d发生自发性胆瘘和弥漫性腹膜炎,经腹腔穿刺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3~65个月,结石再发5例(2.3%),4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出,1例行腹腔镜下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无胆管狭窄、胆道疾病相关性死亡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系统的防治策略,可将胆总管结石LCBDE+PDC术后胆瘘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多数胆瘘可通过保守治疗在短期内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管探查取石 腹腔镜 一期缝合 胆瘘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治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9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手术,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辅助低位... 目的:探讨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手术,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h、4h、12hVAS评分。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长,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后2h、4h、12h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切口小,出血较少,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刀 甲状腺全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整形技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德金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整形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整形美容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84例,分析并总结8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估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84例... 目的:探讨并总结整形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整形美容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84例,分析并总结8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估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背阔肌肌皮瓣(LDF)乳房再造22例,腹直肌肌皮瓣(TRAM)乳房再造30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14例,TRAM与DIEP联合皮瓣乳房再造术10例,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8例,术后恢复比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整形技术的美容效果满意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根治术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整形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患者对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较高,对广大女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外科 整形 乳房切除术
下载PDF
探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与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德金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与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面半暴露,换药,水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总结分析患者创面的恢复效果。结果:接受相关处理后,...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与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面半暴露,换药,水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总结分析患者创面的恢复效果。结果:接受相关处理后,3例患者存在顽固性的不愈合,80%的患者残余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因创伤面较大接受植皮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患者残余创面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应在临床加以广泛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治疗后期 残余创面
下载PDF
儿童消化道磁性异物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成德 冯燕 石天亭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1-872,共2页
婴幼儿误吞异物很常见,但误吞磁性异物不多见,我科2008-2011年收治了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2例,均为女孩,年龄分别为3岁和4岁。
关键词 磁性异物 消化道 诊治 儿童 误吞异物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癌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逢强 徐宏 +1 位作者 郭辉光 贾宗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无功能性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B超检查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宝忠 王强 陈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os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83例胃癌病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 目的探讨os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83例胃癌病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各项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大体及镜下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S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3.37%(36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9.88%(58例),VEGF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的临床诊断、病情、治疗及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53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宝忠 贾宗师 +2 位作者 高峰 孙丽 王强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RET RAS P53
原文传递
腹腔镜配合胃镜取出消化道内多枚磁性异物一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成德 张风华 +1 位作者 马风博 冯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3期176-176,共1页
患儿男,2岁,其父母诉2d前患儿间隔约8小时含吞了至少2枚玩具零件,至今未能排出。查体腹胀,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无异常。x线腹部平片显示上腹区域异物。胃镜检查显示幽门管处3枚磁性异物吸在一起,尝试取出但因接近异物时有反作用力... 患儿男,2岁,其父母诉2d前患儿间隔约8小时含吞了至少2枚玩具零件,至今未能排出。查体腹胀,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无异常。x线腹部平片显示上腹区域异物。胃镜检查显示幽门管处3枚磁性异物吸在一起,尝试取出但因接近异物时有反作用力对抗而失败。判断小肠内另有异物和胃内异物吸在一起,遂改行腹腔镜探查。插胃管,洗胃,气腹压设定在1.33kPa。脐孔下缘置人5mm套管作为30度腹腔镜观察孔,第二个5mm套管放置在左侧锁骨中线作为右手操作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 磁性异物 胃镜检查 消化道 X线腹部平片 反作用力 胃内异物 锁骨中线
原文传递
上皮细胞黏附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β-连环蛋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逢强 齐艳美 +4 位作者 高雪杉 王强 李新军 徐宏 郭辉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7-1519,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因子(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pCAM的表达,同时在120例结直肠癌组...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因子(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pCAM的表达,同时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约为60.8%,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6.7%,P〈0.01);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MN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8.catenin在结直肠癌的高表达率约为70.0%,其表达与EpCAM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生存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EpCAM的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EpCAM、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上皮细胞黏附因子 Β-连环蛋白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在 PICC 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迎春 郭飞 陆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4期4342-434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发生静脉炎6例,静脉血栓4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破损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92%,满意度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2.61%和73.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82,5.846;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及维护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其满意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导管维护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上皮黏附分子与β-环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逢强 齐艳美 +2 位作者 李新军 郭辉光 徐宏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黏附分子(EpCAM)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EpCAM与β—cate... 目的探讨上皮黏附分子(EpCAM)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EpCAM与β—catenin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①EpCAM和β-caten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52例(74.3%)、55例(78.6%);EpCAM和β-catenin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3例(15.7%)、9例(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pCAM与β-catenin呈现正相关表达(r=0.616,P〈0.01),③EpCAM和β-caten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EpCAM与β—catenin通路在结肠癌存在正相关性,EpCAM和β—catenin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其水平表达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病程和愈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 钙黏着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强 丁宝忠 +1 位作者 靳继海 崔艳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8-1289,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11型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及1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TMPRSS4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肝癌中T... 目的探讨11型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及1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TMPRSS4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肝癌中TMPRSS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MPRSS4在肝癌中、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3%、26.7%、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PRSS4在肝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TMPRSS4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