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型实验室的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洪萍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560-560,共1页
目的通过对血型实验室中控制输血检验质量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及总结,以保证临床上合理的用血及安全输血。方法在血型实验室中采取对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和有效措施,达到保障合理用血及安全输血的目的。结果在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干预... 目的通过对血型实验室中控制输血检验质量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及总结,以保证临床上合理的用血及安全输血。方法在血型实验室中采取对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和有效措施,达到保障合理用血及安全输血的目的。结果在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干预措施后,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未有发生过输血安全事故(如由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或交叉配血问题等因素所致)。结论在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切实提高输血的安全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质量控制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产后大出血大量输血时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炳法 刘永云 张宝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19-232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浓缩红细胞与血浆配比为1∶8;B组1∶3;C组1∶1;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酶原...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浓缩红细胞与血浆配比为1∶8;B组1∶3;C组1∶1;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活酶部分活化时间的变化;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与患者产前相比,输血后,A组凝血酶各时间指标延长,血液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降低;B组凝血酶各时间指标略有延长,血液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降低;C组上述指标均无变化;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浓缩红细胞较少时,不利于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凝血酶各时间指标延长或血液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降低,当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达到1∶1时,患者凝血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浓缩红细胞 血浆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受血者输血前7项指标检测2560例分析
3
作者 封占民 杜拥军 +1 位作者 张韦 王守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859-859,共1页
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笔者对本院2 56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输血前HAV(甲肝)、HBV(乙肝)、HCV(丙肝)、HDV(丁肝)、HEV(戊肝)... 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笔者对本院2 56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输血前HAV(甲肝)、HBV(乙肝)、HCV(丙肝)、HDV(丁肝)、HEV(戊肝)、HIV(艾滋病)、TRUST(梅毒)7项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液学试验 人类
原文传递
切开修补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宝克 封占民 +1 位作者 马建民 于洪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采用切开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64肩)肩袖损伤,按累及范围分单纯累及冈上肌腱34例,同时累及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23例,累及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7例,分别予以肌腱修补、止点重建,肌腱转位等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5...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采用切开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64肩)肩袖损伤,按累及范围分单纯累及冈上肌腱34例,同时累及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23例,累及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7例,分别予以肌腱修补、止点重建,肌腱转位等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5年,早期肩部疼痛及稳定性恢复最明显,单纯外伤性损伤早治疗效果满意。年龄、术前病程及肩袖撕裂大小与术后结果呈负相关。结论切开修补治疗肩袖损伤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重视、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损伤 切开 修补 回旋套
原文传递
miRNA-12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及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吕金明 李燕 苏凤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及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于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及早期肝癌患者分别为65例、54例、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 目的探究血清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及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于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及早期肝癌患者分别为65例、54例、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qPCR检测血清微小miR-122(microRNA-122,miR-122)水平。分析三者对肝硬化、早期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中的AFP、CEA分别为(98.64±13.94)ng/ml、(28.86±2.05)ng/ml高于肝硬化组(34.60±11.84)ng/ml、(11.36±2.31)ng/ml和乙肝组(18.38±8.39)ng/ml、(3.57±1.52)ng/ml),肝硬化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乙肝组升高(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miR-122低于肝硬化组和乙肝组(P<0.001),硬化组患者miR-122也低于乙肝组(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肝硬化诊断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13;灵敏度为85.12%;特异性为70.18%)高于肿瘤标志物、miR-122单独检测的效能(P<0.001)。对于早期肝癌诊断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66;灵敏度为91.23%;特异性为77.19%)高于肿瘤标志物、miR-122单独检测的效能(P<0.001)。结论血清miR-122单项检测在肝硬化、肝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血清miR-122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检测,本研究可为临床肝硬化、早期肝癌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miR-122 甲胎蛋白 肝癌 肝硬化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