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浆细胞瘤二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亭 秦时强 +2 位作者 王金鹏 周垂贤 常建永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8-1059,共2页
例1 女,64岁.因"右额肿块伴右眼睑下垂1个月"于2011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右额皮下肿块,直径约3 cm.右侧睁眼困难。CT示右侧额部团块状稍高密度影,额骨受侵蚀,显著强化(图1a~c).MRI示右额部等T1、等T2信号占位,呈明显均匀性强化.术... 例1 女,64岁.因"右额肿块伴右眼睑下垂1个月"于2011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右额皮下肿块,直径约3 cm.右侧睁眼困难。CT示右侧额部团块状稍高密度影,额骨受侵蚀,显著强化(图1a~c).MRI示右额部等T1、等T2信号占位,呈明显均匀性强化.术中见肿瘤侵蚀额骨、眶顶.术后病理为浆细胞瘤(图1d),免疫组化:CD38(+),CD138(+),GFAP(-),EMA(-),Ki-67(20%).血清IgG 6.57 g/L (7.51 ~ 15.60 g/L),IgM0.28 g/L(0.82 ~4.53 g/L),κ轻链552 mg/dl(629 ~1 350 mg/dI),λ轻链276 mg/dl (313 ~723 mg/dI).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浆细胞占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浆细胞瘤 细胞形态学检查 皮下肿块 血清IGG 异常浆细胞 眼睑下垂 高密度影 T2信号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成东 曹培成 王道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2例(破裂组),未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6例...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2例(破裂组),未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6例(未破裂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破裂组女性、有嗜烟史、有高血压病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未破裂组[70.5% (86/122)与59.0% (92/156),42.6%(52/122)与29.5% (46/156),63.9%(78/122)与51.9%(81/156),69.7%(85/122)与51.3% (80/156),χ2值分别为3.943、5.175、4.034和4.319,均P<0.05];破裂组患者动脉瘤颈宽度(5.1±2.3)mm、动脉瘤体直径(4.8±2.1)mm,均显著低于未破裂组[(8.5±5.5)和(8.4±6.7)mm,t值为5.642和6.383,均P<0.01];瘤体直径<5、5~8、>8 mm者的动脉瘤破裂率[63.4% (64/101)、40.9%(38/93)、25.0% (21/84)]依次显著降低(Z=27.180,P=0.000);瘤颈宽度<4 mm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率为67.3%(66/98),显著高于瘤颈宽度≥4 mm的颅内动脉瘤[31.1%(56/180),χ2=33.83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体直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9,95%CI:1.638~6.897,P=0.000).结论 瘤体直径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综合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各项资料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