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移植术后合并精神症状1例
1
作者 田茂洲 魏振宇 +2 位作者 史举彤 范钦明 赖永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6-86,共1页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8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5年,心功能IV级,系终末期,经内科治疗无效,于2001年7月10日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17 h拔除气管插管,48 h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病人可下地活动.术后第10天患者...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8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5年,心功能IV级,系终末期,经内科治疗无效,于2001年7月10日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17 h拔除气管插管,48 h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病人可下地活动.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失眠,第15天出现手足震颤、健忘、言语混乱、发散性思维活跃,于术后第17天中午开始情绪不稳、紧张、焦虑、惧光、感觉异常,呼吸、循环指标均正常,傍晚患者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诉"即将死去",失去理智,尖叫,呼救,并有过度换气,面部潮红,手足震颤、麻木,共持续3 h,经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排除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精神症状
下载PDF
1例左位三房心合并二尖瓣脱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2
作者 曲雪芹 于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三房心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urch于1868年最早描述左位三房心,它很少见,男女之间分布相同。左位三房心作为单独畸形占33%~50%,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占12%~50%[1]。在此畸形中,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连接存在,但肺总静脉与真正左心... 三房心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urch于1868年最早描述左位三房心,它很少见,男女之间分布相同。左位三房心作为单独畸形占33%~50%,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占12%~50%[1]。在此畸形中,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连接存在,但肺总静脉与真正左心房之间有梗阻。梗阻最常见,以纤维肌性隔膜的形式出现,它将左心房间隔成2个小腔,近心腔接受肺静脉,远心腔包含二尖瓣和左心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房心 二尖瓣脱垂 肺动脉高压 护理
下载PDF
心脏外伤20例报告
3
作者 史举彤 陈长清 +2 位作者 杨克夷 汤义军 郝明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0期610-610,共1页
心脏外伤20例报告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史举彤,陈长清,杨克夷,汤义军,郝明文1临床资料1969~199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外伤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5~42岁。伤后到就诊时间为1~27... 心脏外伤20例报告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史举彤,陈长清,杨克夷,汤义军,郝明文1临床资料1969~199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外伤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5~42岁。伤后到就诊时间为1~27h,到手术时间2~27.5h。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心脏损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1例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合并乳糜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美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4期155-156,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后期因瓣膜钙化、萎缩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外科手术通过瓣膜置换可彻底改变因瓣膜受损导致的心肌高负荷、高耗氧状态,是目前针对心脏瓣膜病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乳糜胸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流经胸导管回流的淋巴乳糜液...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后期因瓣膜钙化、萎缩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外科手术通过瓣膜置换可彻底改变因瓣膜受损导致的心肌高负荷、高耗氧状态,是目前针对心脏瓣膜病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乳糜胸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流经胸导管回流的淋巴乳糜液从胸导管或者其他淋巴管漏至胸膜腔。文献报道因外科开胸手术导致乳糜胸发生率为25%[1]。乳糜性胸腔积液无味、呈碱性、非炎性、抑菌,主要是由脂肪、胆固醇、电解质、蛋白质、糖和淋巴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双瓣置换术 胸腔积液 乳糜胸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曲雪芹 常丽丽 胡绍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3期15-17,共3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主要就出血、血管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感染、球囊破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并发症 护理进展
下载PDF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 被引量:3
6
作者 汤义军 冯云久 +2 位作者 范钦明 仲崇文 郝明文 《齐鲁肿瘤杂志》 199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为了提高对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的治疗效果,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方法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7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6例健在,已生存8~28个月,明显高于内科治疗效果。认为该手术可以明... 为了提高对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的治疗效果,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方法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7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6例健在,已生存8~28个月,明显高于内科治疗效果。认为该手术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瘤负荷,清除胸水中的免疫抑制因子,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作者提出了术中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有关方法。指出术中最大限度的清除肿瘤组织,对可能残存肿瘤组织部位做有效的处理及术后全身和局部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胸水 肺切除 肺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