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山东省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丽 刘甲野 +5 位作者 吕静静 颜丙玉 冯艺 吴文龙 宋立志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 分析山东省育龄期妇女(20~49岁)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 2014年10月,按照横断面研究原则,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每个调查县(市、区... 目的 分析山东省育龄期妇女(20~49岁)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 2014年10月,按照横断面研究原则,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每个调查县(市、区)抽取2个村,然后对调查村常住人口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确定1~4、5~14、15~29和30~59岁调查对象,将其中育龄期妇女纳入本研究分析,共1151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HBsAg阳性者再检测HBeAg、抗-HBe和HBV DNA载量.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居住地等基本信息.采用抽样权重进行复杂抽样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点值估计;采用泰勒级数线性法估计HBV感染指标阳性率的方差,然后构建估计值的95%CI.结果 1151名调查对象中,HBsAg阳性者为27例,阳性率为2.10%(95%CI:0.97%~3.23%);HBsAg、HBeAg双阳性者为5例,阳性率为0.36%(95%CI:0~0.84%);抗-HBs阳性者为567例,阳性率为47.72%(95%CI:41.68%~53.75%);抗-HBc阳性者为291例,阳性率为24.40%(95%CI:18.50%~30.30%).HBV易感人群为527名,易感率为47.55%(95%CI:41.63%~53.47%).结论 山东省育龄期妇女HBV感染处于较低水平,但约50%人群处于HBV易感状态,应加强易感者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流行病学研究 肝炎疫苗 乙型 育龄期妇女
原文传递
2014年山东省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颜丙玉 张丽 +5 位作者 吕静静 冯艺 刘甲野 吴文龙 宋立志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7-592,共6页
目的 分析山东省人群戊型肝炎流行现状,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10月,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调查县(市、区)抽取2个行政村... 目的 分析山东省人群戊型肝炎流行现状,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10月,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调查县(市、区)抽取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按照最适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3-5 ml,共5229名.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HEV)IgG抗体(抗-HEV IgG);采用抽样权重进行复杂抽样的抗-HEV IgG阳性率点值估计,采用泰勒级数线性法估计抗-HEV IgG阳性率的方差,然后构建估计值的95%CI.通过比较率点值的95%CI进行率的统计学检验.并与2006年山东省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5229名调查对象的抗-HEV IgG阳性率为9.19%(95%CI:6.18%-12.20%),较2006年调查结果(11.47%,95%CI:8.92%-14.02%)下降19.88%;抗-HEV Ig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χ2趋势=288.11,P〈0.001),与2006年趋势相同.除1-4岁年龄组抗-HEV IgG与2006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相应年龄组.2014年山东省城市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8.19%,95%CI:0.00-22.23%)低于农村(9.69%,95%CI:4.99%-14.38%),东部(12.70%,95%CI:0.00-27.72%)高于中部(4.74%,95%CI:0.00-9.91%)和西部(9.32%,95%CI:0.69%-17.94%),且以上地区抗-HEV IgG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相应地区(11.39%,95%CI:8.17%-14.62%;11.92%,95%CI:8.75%-15.08%;22.77%,95%CI:14.99%-30.55%;7.97%,95%CI:4.75%-11.20%;10.59%,95%CI:6.37%-14.82%).2014年沿海(16.56%,95%CI:12.94%-20.18%)、内陆(7.63%,95%CI:5.16%-10.10%)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28.04%,95%CI:20.45%-35.64%;9.50%,95%CI:7.31%-11.70%).2014年,农民(11.98%,95%CI:8.20%-15.76%)、工人(9.68%,95%CI:4.48%-14.88%)、干部(13.90%,95%CI:7.47%-20.33%)、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2.26%,95%CI:1.80%-22.73%),抗-HEV IgG阳性率亦均低于2006年调查相应人群(13.76%,95%CI:10.15%-17.38%;21.11%,95%CI:12.67%-29.55%;17.81%,95%CI:7.63%-28.00%;21.08%,95%CI:0.03%-42.12%).结论 近年来山东省自然人群戊型肝炎阳性率有所下降,但流行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人群易感性较高,应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戊型肝炎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颜丙玉 吕静静 +4 位作者 冯艺 吴文龙 刘甲野 徐爱强 张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分析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型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山东省2017年1—12月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共10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目的分析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型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山东省2017年1—12月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共10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核检测HEV-IgM和HEV-IgG抗体,对HEV-IgM阳性者的血清提取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HEV开放式阅读框架2区域内长度为644 bp的核苷酸片段,直接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病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HEV-IgM复核检测阳性者638例(61.1%),其中男性病例年龄为(57.9±12.2)岁,阳性率为61.5%(496/807),女性病例年龄为(58.1±15.0)岁,阳性率为59.7%(142/238);复核检测阳性者中共检出163株HEV毒株,检出率为25.6%(163/638),其中,东、中和西部地区检出率分别为23.0%(71/309)、33.6%(72/214)和17.4%(20/115)。检出的163株HEV病毒株均属于基因Ⅳ型,以4d亚型为主,占85.9%(140株),其次为4b亚型(7.4%,12株),以及少量的4a和4h亚型,分别占3.7%(6株)和3.1%(5株)。4a、4b和4h基因亚型组病例以东部为主,分别占3/5、11/12和4/6;4d基因亚型组以中部为主,占50.0%(70/140)。163株HE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100.0%,其中140株HEV 4d亚型毒株与山东省猪源(KF176351)、牛源(KU904278)和羊源(KU904267)HE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8.3%、92.7%~97.9%和92.7%~97.9%。结论山东省HEV优势流行株属于基因Ⅳ型4d亚型,跨种间传播可能是山东省人HEV感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监测
原文传递
山东省农村地区慢性乙肝感染人群家庭密切接触者HBsAg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静静 颜丙玉 +8 位作者 冯艺 刘海东 孟鑫 赵雪 窦璇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张丽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24-728,共5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家庭密切接触者HBsAg流行情况,探讨其家庭密切接触者感染乙肝病毒(HBV)的危险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省乳山市为研究现场,2020-09-04-11-13在该市随机选择海阳所、南黄、乳山口...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家庭密切接触者HBsAg流行情况,探讨其家庭密切接触者感染乙肝病毒(HBV)的危险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省乳山市为研究现场,2020-09-04-11-13在该市随机选择海阳所、南黄、乳山口、乳山寨、午极及下初6个镇2590例HBsAg阳性人员(指示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其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其HBsAg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到5575名家庭密切接触者,HBV总感染率[HBsAg和(或)抗-HBc阳性]为68.25%(95%CI为67.01%~69.47%),其中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56%(95%CI为8.80%~10.36%)、65.86%(95%CI为64.59%~67.09%)和68.07%(95%CI为66.83%~69.29%)。亲缘关系为指示病例母亲的HBsAg阳性率最高,为18.52%(75/405);其次为其兄弟姐妹的16.25%(239/1471)和子女的9.54%(104/1090)。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母亲HBsAg阳性者和父亲母亲HBsAg均为阳性者的子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80%(42/356)和11.11%(3/27),均高于仅父亲HBsAg阳性者的4.85%(22/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指示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HBsAg阳性率与其年龄、输血史和是否接种乙肝疫苗(HepB)独立相关,其中与<30岁人群、无输血史者和接种HepB者比较,30~59岁(OR=1.888,95%CI为1.100~3.240,P<0.001)、有输血史(OR=2.350,95%CI为1.373~4.021,P=0.002)和未接种HepB(OR=5.319,95%CI为4.019~7.038,P<0.001)者HBsAg阳性率均较高。结论HBsAg阳性人群的家庭密切接触者HBsAg阳性率高,母传子女风险高于父传。应加强该人群的乙肝防控措施,抗-HBs阴性者应尽快接种He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密切接触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丽 颜丙玉 +11 位作者 吕静静 刘甲野 冯艺 吴文龙 曹传昭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张国民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其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后,对其中的无应答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并按照相同程序再次免疫,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和4年(再免后4年),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再免后4年,645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中,共随访了356名对象,随访率为55.2%,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体GM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356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8.3%(172名),女性占51.7%(184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90.4%(322例),再免后4年为55.9%(199例);T1时抗-HBs的GMC为240.5(95%CI:186.4~310.4)mU/ml,再免后4年为15.0(95%CI:12.2~18.5)mU/ml。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的抗-HBs阳性率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7.14(3.90~13.05)和28.40(13.16~61.30);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抗-HBs的GMC亦均较高,其b(95%CI)值分别为1.66(1.26~2.05)和3.16(2.72~3.60)。再免后4年HBsAg阳转率为0,抗-HBc阳转率为11.0%。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免4年后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下降,但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随访对象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无应答者 免疫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24个月免疫持久性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丽 吕静静 +8 位作者 颜丙玉 刘甲野 冯艺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2-787,共6页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并分别按照0-1-6程序,采用以上4种HepB,对其中的初次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次免疫,其所属组别不变,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24个月(T24)分别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年龄、性别、BMI及T1和T24时抗-HBs阳性率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调查对象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体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1590名调查对象中,无应答者为900名,其中,完成3剂次HepB再次免疫及T1时血标本采集者占71.7%(645/900)。T24时,共随访到再次免疫者467名(72.4%)。再次免疫者抗-HBs阳性率由T1时的85.65%(95%CI:82.14%~88.71%)下降到T24时的60.60%(95%CI:56.01%~65.06%),抗体GMC由T1时的175.62(95%CI:139.03~221.84)mU/ml下降到T24时的21.43(95%CI:17.62~26.06)mU/ml。多因素分析显示,T24时20μg HepB-CHO再次免疫者抗-HBs阳性率高于20μg HepB-SC再次免疫者[OR(95%CI)值为2.16(1.10~4.23)],女性高于男性[OR(95%CI)值为1.88(1.07~3.31)],T1时抗体GMC为50~99和≥100 mU/ml者高于T1时抗体GMC〈50 mU/ml者[OR(95%CI)值分别为3.43(1.55~7.60)和21.26(12.12~37.29)];T24时,T1时抗体GMC为50~99和≥100 mU/ml者的抗体GMC高于T1时抗体GMC〈50 mIU/ml者[β(95%CI)值分别为0.95(0.35~1.54)和2.90(2.54~3.25)]。T24时未发现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3.64%(17/467)。结论 HepB成年无应答者3剂次再次免疫24个月后抗-HBs阳性率和抗体GMC下降,但多数人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疫苗种类、性别和再次免疫1个月时的抗体GM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 无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5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文龙 颜丙玉 +10 位作者 吕静静 刘甲野 冯艺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张国民 张丽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5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5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人群,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按照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对其中的6386名正常应答(2869名)和高应答(3517名)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共随访1902名,随访率为29.78%。于初次免疫后1个月(T1)和5年(初免后5年)采集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抗-HBs和抗-HB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902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3.32%(824名),女性占56.68%(1078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100%,初免后5年为73.29%(1394例)。T1时抗-HBs的GMC为1527.15(95%CI:1437.84~1622.01)mU/ml,初免后5年为35.07(95%CI:32.20~38.19)mU/ml。与初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SC者相比,接种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初次免疫后5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41(0.28~0.61)和0.27(0.18~0.39),其抗-HBs的GMC亦较低,b(95%CI)值分别为-0.20(-0.28~-0.12)和-0.36(-0.44~-0.29);与偶尔饮酒者相比,经常饮酒者初免后5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51(0.30~0.87);与初次免疫接种年龄为18~29岁者相比,40~49岁者初次免疫后5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为-0.10(-0.19~-0.01);与T1时抗-HBs的GMC为100~9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1999、2000~9999和≥10000 mU/ml者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0.11(6.90~14.82)、20.42(13.98~29.82)和54.58(22.08~134.92),其抗-HBs的GMC亦较高,b(95%CI)值分别为0.55(0.47~0.62)、0.94(0.88~1.00)和1.63(1.54~1.72)。初免后5年HBsAg阳转率为0,抗-HBc阳转率为3.89%(74/1902)。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5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的保护水平;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初次免疫接种疫苗类型、年龄、饮酒史和T1时抗-HBs的GM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5年后免疫记忆持久性随访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丽 颜丙玉 +9 位作者 刘甲野 吕静静 冯艺 徐爱强 宋立志 梁晓峰 李黎 崔富强 张国民 王富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初免后5年免疫记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于初免后5年检测其抗-HBs,其中低于保护水平(10 mIU/ml)者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激发剂...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初免后5年免疫记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于初免后5年检测其抗-HBs,其中低于保护水平(10 mIU/ml)者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激发剂次)并于接种后14d采集血标本,再次检测抗-HBs,并计算激发剂次后抗-HBs阳转率(≥10 mIU/ml)和GMT.将检测的初免抗体、随访抗体和激发剂次后抗体均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等级,分析激发剂次后抗体的影响因素.结果 37.98%(980/2 580)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初免后5年抗-HBs已降至保护水平以下,其中激发剂次后98.95%(757/765)出现抗体阳转,GMT为2 811.69(95%CI:2 513.55~3 145.19) mIU/ml.激发剂次后抗体滴度随初免抗体水平和随访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F值分别为5.46、10.23,均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激发剂次后抗体滴度与性别、出生体重、早产等无关(P>0.05),而与初免抗体和随访抗体水平独立相关(OR=1.001,95%CI:1.000~ 1.002,P<0.001:OR=1.28,95%CI:1.81~ 1.39,P<0.001).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初免后5年存在较强的免疫记忆;免疫记忆的强度与初免抗体及激发剂次前抗体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婴儿 免疫记忆 持久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吕静静 殷修旺 +10 位作者 颜丙玉 刘甲野 冯艺 吴文龙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张丽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后,对其中892名低应答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并按照相同程序再次免疫,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4年(再免后4年),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再免后4年,共随访了529名对象,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GMC的影响因素。结果892名初次免疫低应答者中,共随访到529名对象,随访率为59.3%。其中,男性占52.2%(276名),女性占47.8%(253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82.6%(437例),再免后4年为28.2%(149例);T1时抗-HBs的GMC为542.06(95%CI:466.72~629.56)mU/ml,再免后4年为27.69(95%CI:23.08~33.23)mU/ml。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 mU/ml者的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39.67(13.81~114.01);与再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SC者相比,接种20μg 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再免后4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分别为-0.40(-0.78~-0.02)、-0.57(-1.01~-0.15)和-0.63(-1.03^-0.23);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和≥1000 mU/ml者抗-HBs的GMC均较高,b(95%CI)值分别为0.93(0.53~1.33)和3.31(2.88~3.73)。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HBs阳性率和GMC下降,但仍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疫苗种类、再次免疫1个月时抗-HBs滴度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 低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免疫持久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丙玉 吕静静 +8 位作者 刘甲野 冯艺 徐爱强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张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 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济南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场所,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史和HepB免... 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 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济南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场所,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史和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再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采用20μg重组酵母 HepB(HepB-SC)、20μg 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 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初次免疫后,按照0-1-6程序,采用以上4种HepB,对初次免疫低应答者进行加强免疫,其所属组别不变。于加强免疫后1个月( T1)、24个月( T24)分别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和抗-HBc。结果8592名调查对象完成3剂次HepB初次免疫并采集静脉血,其初次免疫低应答率为15.20%(1306/8592),完成加强免疫并于T1、T24时采集静脉血的调查对象占54.98%(718/1306),其中,20μg HepB-SC组、20μgHepB-CHO组、10μg HepB-SC组和10μg HepB-HP组分别占32.3%(232/718)、25.8%(185/718)、19.3%(139/718)、22.6%(162/718)。 T1时,低应答者的抗体阳性率为77.6%(557/718),高于T24时[35.6%(256/718);χ2=256.87,P<0.01]。 T24时,20μg HepB-SC 组、20μg HepB-CHO 组、10μg HepB-SC组和10μg HepB-HP组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8.8%(90/177)、39.5%(73/185)、25.2%(35/139)和35.8%(58/162)(χ2=8.81,P=0.032)。 T1时,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95%CI)为443.53(385.11~510.82) mIU/ml,高于 T24时[48.98(42.66~57.54) mIU/ml](F =439.41,P <0.01)。 T24时,4组的抗体 GMC(95%CI)水平分别为60.26(45.71~77.62)、51.29(38.90~69.18)、35.48(25.70~48.98)和46.77(33.88~6.07) mIU/ml(F=1.97,P=0.117)。 T24时,接种10μg HepB-SC疫苗者的抗-HBs阳性率和抗体GMC水平分别是接种20μg HepB-SC者0.56(0.35~0.91)与-0.20(-0.39~-0.02)倍。 T24时,无HBsAg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2.6%(18/692)。结论成年人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3剂次加强免疫后24个月时抗-HBs水平降低,其长期抗体水平主要与加强免疫所用疫苗种类有关,采用20μg HepB-SC进行加强免疫者的免疫持久性优于采用10μg HepB-SC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接种 加强 低应答者 免疫持久性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循证与思考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爱强 张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随着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成年人特别是青壮年已成为中国HBV新发感染的主要人群。目前中国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主要采取自费、自愿的原则,人群接种率不高。健康成年人接种HepB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I... 随着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成年人特别是青壮年已成为中国HBV新发感染的主要人群。目前中国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主要采取自费、自愿的原则,人群接种率不高。健康成年人接种HepB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IV感染者、静脉吸毒者、慢性肝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接种HepB的安全性已被证实,但其免疫效果低于健康成年人。目前许多国家推荐高危人群接种HepB,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加强成年人接种HepB后长期效果观察和特殊人群HepB免疫效果观察等相关研究,开展不同策略成年人HepB免疫经济学评价,完善中国成年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已成为加快中国乙型肝炎控制工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肝炎疫苗 乙型 中国 免疫策略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静静 张丽 +9 位作者 颜丙玉 刘甲野 冯艺 宋立志 陈士玉 周立波 梁晓峰 崔富强 王富珍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人群,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按照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对其中的6386名正常应答(2869名)和高应答(3517名)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共随访4677名,随访率为73.24%。于初次免疫后1个月(T1)和3年(初免后3年)采集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4677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3.06%(2014名),女性占56.94%(2663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100%,初免后3年为80.99%(3788例);T1时抗-HBs的GMC为1413.48(95%CI:1358.86~1470.30)mU/ml,初免后3年为60.33(95%CI:56.97~63.90)mU/ml。与初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CHO者相比,接种20μg HepB-SC、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初免后3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50~0.84)、0.52(0.41~0.67)和0.31(0.28~0.45),其抗-HBs的GMC亦较低,b(95%CI)值分别为-0.33(-0.47~-0.20)、-0.41(-0.55~-0.28)和-0.78(-0.92~-0.65);与初次免疫接种年龄为18~29岁者相比,30~39和40~49岁者初免后3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分别为-0.31(-0.47~-0.15)和-0.24(-0.39~-0.09);与T1时抗-HBs的GMC为100~9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1999、2000~2999和≥10000 mU/ml者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97(3.80~6.49)、7.87(16.19~10.01)和9.67(6.47~14.44),其抗-HBs的GMC亦较高,b(95%CI)值分别为1.00(0.87~1.14)、1.85(1.74~1.97)和3.28(3.12~3.44)。初免后3年HBsAg阳性者4例,抗-HBc阳转率为4.68%(219/4677)。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3年后,抗-HBs的GMC下降,但抗-HBs的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护水平较强;初免3年后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初次免疫疫苗类型、年龄和T1时抗-HBs的GM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c IgM的一致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艺 吕静静 +5 位作者 颜丙玉 刘甲野 徐爱强 纪峰 宋立志 张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67,共3页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危害非常严重。抗-HBc IgM是人感染HBV后较早出现的1种抗体,是急性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1];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活动及病毒复制密切相关[2-3]。鉴于...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危害非常严重。抗-HBc IgM是人感染HBV后较早出现的1种抗体,是急性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1];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活动及病毒复制密切相关[2-3]。鉴于该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检测结果 IgM 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 微粒子 一致性
原文传递
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低应答者加强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艺 颜丙玉 +7 位作者 张丽 吕静静 刘甲野 龚晓红 崔富强 梁晓峰 陈士玉 徐爱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比较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使用4种HepB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选取山东省济南章丘市3个乡镇18~49岁、居住半年以上、无HepB免疫史和乙肝... 目的比较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使用4种HepB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选取山东省济南章丘市3个乡镇18~49岁、居住半年以上、无HepB免疫史和乙肝病毒(HBV)感染史,同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全部阴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590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基本情况。将研究对象按整群抽样法分为4组,按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10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HepB—SC)、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20μg HepB—SC和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HepB—CHO)进行初次免疫。将初免低应答者(10mU/ml≤抗-HBs〈100mU/ml)按整群抽样法分为4组,分别用以上4种HepB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1个月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5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其抗-HBs水平,比较各组抗体应答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590名研究对象中,共8592名完成初免并采集血液标本,其中低应答者1306名,低应答率为15.20%。低应答者中1034名完成1剂次加强免疫及免疫后采血,总抗体阳转率(抗-HBs≥100mU/ml)为55.13%(570/1034);10μgHepB—SC组、10μgHepB—HP组、20μgHepB—SC组和20μgHepB—CHO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4.54%(106/238)、57.14%(156/273)、56.08%(143/255)和61.57%(165/268),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P〈0.01)。经两两比较,10μgHepB—HP组和20μgHepB—CHO组抗体阳转率均高于10μgHepB,SC组(χ^2值分别为8.09、14.70,P值均〈0.01)。初免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78.24mU/ml;10μg HepB—SC组、10μgHepB—HP组、20μgHepB—SC组、20μgHepB—CHO组分别为109.77、243.50、144.98、242.83mU/ml,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2,P〈0.01)。结论HepB低应答成年人1剂次加强免疫可以有效提高抗体应答率;抗体应答与加强免疫疫苗种类等多因素有关,20μgHepB—CHO和10μgHepB—HP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肝炎疫苗 乙型 数据收集 免疫接种 加强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低无应答婴儿再次免疫9年抗体水平分析
15
作者 吕静静 史本玲 +8 位作者 颜丙玉 冯艺 孟鑫 窦璇 赵雪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张丽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63-667,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低无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再免)9年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08-2009-09,在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4个市,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5个乡镇,对抽取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接种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低无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再免)9年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08-2009-09,在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4个市,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5个乡镇,对抽取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接种5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147名婴儿,于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水平<100mIU/mL者共796名,即低应答和无应答者(低无应答)为入组对象;2个月后,对上述低无应答者分别使用5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进行3剂次再免,共有555名婴儿完成再免和免后血标本采集(T0);2014年6-7月(T1)、2019年6-7月(T2),采集静脉血3~5mL使用CMIA法检测抗-HBs和抗-HBc,排除自行接种者,共随访到296名低无应答者。分析T2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T2时抗-HBs阳性率和GMC的影响因素。结果T0时296名调查对象抗-HBs阳性率(抗-HBs≥10mIU/mL者所占的比例)为100%,T2时降为59.46%(95%CI为53.63%~65.10%),总降幅达40.54%,T0~T29年间抗-HBs阳性率年均递减率为5.61%;T0时抗-HBs的GMC为906.22(95%CI为800.13~1026.37)mIU/mL,T2时降为17.79(95%CI为14.93~21.19)mIU/mL,T0~T29年间抗-HBs GMC年均递减率为35.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2时抗-HBs阳性率和GMC与T0时抗-HBs水平与性别有关,与T0时抗-HBs<1000mIU/mL者相比,T0时抗-HBs≥1000mIU/mL者T2时抗体阳性率和GMC均较高,OR(95CI)为3.92(92.33~6.63),b(95%CI)为1.00(0.87~1.14);与男性相比,女性T2时抗体阳性率和GMC较低,OR(95%CI)为0.57(0.35~0.94),b(95%CI)为-0.35(-0.68~-0.01)。结论HepB低应答婴儿再免后9年仍有>50%抗-HBs保持在保护水平以上,低应答婴儿再免后抗体持久性和再免后1个月抗体水平均与性别有关;突破性感染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婴儿 低无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10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16
作者 孟鑫 吕静静 +7 位作者 冯艺 窦璇 赵雪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颜丙玉 张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4-799,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μg...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_(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_(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_(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359/1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_(0)时的100.00%降为T_(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_(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_(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C≥1000 mIU/ml者的T_(1)时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C≥1000 mIU/ml者的T_(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性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婴儿 正常及高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原文传递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回顾与意义 被引量:41
17
作者 徐爱强 张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血清流行病学是应用血清学技术,调查分析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抗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问题.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有机结合,多年来在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血清流行病学是应用血清学技术,调查分析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抗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问题.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有机结合,多年来在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根据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多个型别.由于感染肝炎病毒后的临床转归比较复杂,可为隐性感染,亦可发展成急性或慢性疾病,且其临床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其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难以依靠单纯的病例监测系统得到全面和系统地反映.目前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美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多次开展过大样本的病毒性肝炎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本国(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并为制订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肝炎 病毒性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回顾 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