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和眼科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李文慧 赵宇辉 +2 位作者 毕宏生 田庆梅 解孝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不同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干眼症 葡萄膜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凌颖 毕爱玲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8-1652,共5页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是近20a来新发现的一类感光细胞。它们通过视色素黑视蛋白发挥感光功能,并将光信号传递至非成像功能脑区如视交叉上核(SCN)、橄榄前盖核(OPN)以控制昼夜节律光夹带和瞳孔对光反射;还有少部分信号投射...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是近20a来新发现的一类感光细胞。它们通过视色素黑视蛋白发挥感光功能,并将光信号传递至非成像功能脑区如视交叉上核(SCN)、橄榄前盖核(OPN)以控制昼夜节律光夹带和瞳孔对光反射;还有少部分信号投射至大脑成像区域如背外侧膝状核(dLGN)和上丘(SC)参与成像视觉。目前已发现6种ipRGC亚型(M1~M6),每种亚型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这些细胞除了接收来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信号输入,也在视网膜内部通过化学突触和电突触调节视网膜内信号转导,在视觉信号传递和视觉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pRGC与多种眼科及全身性疾病存在重要联系。由此可见这是一类复杂且重要的细胞类型,本文从ipRGC的发现、一般生理特性、信号转导和与疾病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昼夜节律 非成像视觉功能
下载PDF
针刺改善功能性眼病视觉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庆梅 钱继存 +1 位作者 毕爱玲 毕宏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中医疗法,尤其是针刺,在治疗近视、弱视等功能性眼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后近视及弱视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而屈光状态并未改变,推测与针刺改善大脑视觉系统功能的作用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 中医疗法,尤其是针刺,在治疗近视、弱视等功能性眼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后近视及弱视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而屈光状态并未改变,推测与针刺改善大脑视觉系统功能的作用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就以往的报道,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性眼病 视觉 机制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延娥 吴秋欣 +3 位作者 田庆梅 吴建峰 解孝锋 毕宏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眼科检查,排除其他眼病后,选取假性近视学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40例72眼)和眼睛保健操对照组(40例71眼),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屈光度、...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眼科检查,排除其他眼病后,选取假性近视学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40例72眼)和眼睛保健操对照组(40例71眼),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视力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可以降低小瞳状态下屈光度(P<0.05),但对患者眼轴长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提高假性近视患者视力,改善屈光状态,但不能改变眼轴长度。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假性近视经济、安全、有效,临床可以广泛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中药 离子导入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儿童与成人视皮层区功能活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颖 曹宁 +6 位作者 毕爱玲 吴晓彤 张莉唯 龚胜 吴建峰 温莹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儿童与成人视皮层区功能活动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46位健康志愿者。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儿童组28人,年龄为(9±3)岁;成人组18人,年龄为(23±4)岁。fNIRS设备采用日立ETG-4000...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儿童与成人视皮层区功能活动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46位健康志愿者。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儿童组28人,年龄为(9±3)岁;成人组18人,年龄为(23±4)岁。fNIRS设备采用日立ETG-4000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通过端口将fNIRS设备与呈现视觉任务的控制电脑进行连接并保证在受试者接受视觉刺激时fNIRS可以同步地检测到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实时变化。视觉刺激任务为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将氧合血红蛋白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分析得出β值,每个通道均包括基线期β值和刺激期β值,利用SPSS 21.0分析软件分别对儿童组以及成人组内受试者单通道的基线期与刺激期β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Δβ=β值_(刺激期)-β值_(基线期)。结果除了儿童组中的通道12外,01至11通道两组受试者刺激期β值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初级视皮层的Δβ值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儿童组受试者与视觉刺激同步的双侧次级视皮层的Δβ值也均显著高于成人组(均为P<0.05)。结论在同样的视觉刺激下,儿童的视皮层功能活动反应程度要明显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视皮层 血流动力学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功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晓彤 毕爱玲 +6 位作者 柴永馨 曹宁 张颖 张莉唯 龚胜 卢秀珍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与正常儿童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9年至2020年就诊的19例(38眼)临床确诊为双...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与正常儿童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9年至2020年就诊的19例(38眼)临床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作为弱视组,年龄为6~12周岁;另选19例(38眼)年龄相似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在给予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下,对受试者进行单眼棋盘格翻转刺激的fNIRS检测。采用上海心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针对Polhemus公司的三维定位仪研发的可视化头部三维定位信息实时记录系统(VPen 1.0)对受试者各通道测量点位置进行定位记录,依据3D定位仪的解剖标记和重叠比例可得第11、12、15、16、17、20、21号通道为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将单眼注视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时段作为刺激期,将此时段fNIRS感兴趣区域通道的β均值用于表示双侧视皮层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记录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最佳矫正视力、血红蛋白β均值等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弱视组患儿与正常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20±0.14和-0.02±0.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0,P<0.001)。弱视组患儿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氧血红蛋白β均值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同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β均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3);弱视组患儿受试眼对侧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β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受试眼同侧视皮层、对侧视皮层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5)。弱视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r=-0.039(P=0.815),二者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fNIRS可以作为测量弱视患者初级视皮层血红蛋白含量的新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皮层存在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皮层 血红蛋白
下载PDF
DNA甲基化修饰在眼科疾病发病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朝晖 刘金鹏 +1 位作者 郭大东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1-1815,共5页
许多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表观遗传修饰是连接遗传与环境因素的重要纽带,能够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或翻译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眼病的发病进程中发挥作用。DNA甲基化修饰(DNA methylation)是表观遗传... 许多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表观遗传修饰是连接遗传与环境因素的重要纽带,能够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或翻译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眼病的发病进程中发挥作用。DNA甲基化修饰(DNA methylation)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从头甲基化、维持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三个过程调节,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发现DNA甲基化修饰在角膜内皮的损伤修复、线粒体动力学调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反应与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相关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DNA甲基化修饰在相关眼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眼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修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葡萄膜炎 近视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视网膜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娇娇 宋继科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6-741,共6页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眼部生长和屈光发育的视觉引导以及视网膜调控的存在。视网膜是首先感知异常视觉信号的组织,探讨FDM发生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阐明异常的视觉信号输入如何被视网膜所感知并产生相应的生理病理改变。目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如多巴胺、视黄酸、血管活性肠肽、黑视蛋白等视网膜神经递质以及视网膜离子外排机制的重要作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展使得从宏观层面了解形觉剥夺时视网膜发生的整体改变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探究FDM的视网膜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多巴胺 视黄酸 血管活性肠肽 黑视蛋白 组学技术
下载PDF
睫状肌功能结构异常与近视的关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佳芹 毕爱玲 毕宏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1-114,共4页
睫状肌是眼调节的主要肌肉,在近视发展过程中睫状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在眼调节过程中,近视患者副交感神经支配增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发生痉挛,晶状体凸度增加;进一步长期近距离用眼,近视患者呈现稳定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远... 睫状肌是眼调节的主要肌肉,在近视发展过程中睫状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在眼调节过程中,近视患者副交感神经支配增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发生痉挛,晶状体凸度增加;进一步长期近距离用眼,近视患者呈现稳定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远视离焦,视物模糊,刺激轴性近视加深;随着轴向近视的增加,近视患者睫状体厚度增加,增厚的睫状肌导致患者视近、视远时调节功能异常加重;同时,近视患者的睫状肌纤维生长异常,导致睫状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导致患者屈光不正,促进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肌 近视 睫状肌痉挛 睫状肌增厚 睫状肌麻痹剂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导致黄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成秀 蒋文君 +2 位作者 郭滨 吴建峰 毕宏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00-804,共5页
从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导致黄斑出血的发病机制出发,总结中医治疗该病的研究现状。指出肝血不通、肾精衰弱和脾胃运化不良会影响黄斑的功能。肝肾阴虚证选驻景丸加减补益肝肾;加味知柏地黄丸补肾健脾、清热凉血;脾气虚弱证选加味八珍丸... 从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导致黄斑出血的发病机制出发,总结中医治疗该病的研究现状。指出肝血不通、肾精衰弱和脾胃运化不良会影响黄斑的功能。肝肾阴虚证选驻景丸加减补益肝肾;加味知柏地黄丸补肾健脾、清热凉血;脾气虚弱证选加味八珍丸健脾益气;肝郁化火证用丹栀逍遥散加味疏肝解郁、泻火明目。当患者出血时间长或量较多时,通过驻景丸、点睛复明汤、桂枝茯苓丸合归脾汤、生蒲黄汤加减专方治疗以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视力。根据患者的病情缓急选择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减少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引起黄斑出血导致的并发症,在提高视功能及改善全身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参考文献3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新生血管 黄斑出血 肝肾阴虚证 阴虚火旺证 脾气虚弱证 补益肝肾 清热凉血 健脾益气
下载PDF
视觉注意与神经振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超 吴建峰 王力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人脑每时每刻都要接收大量视觉信息,由于人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较大视野内将注意分配给相关信息,同时抑制引起注意分散的不相关信息,对执行目标导向的行为至关重要。这种对视觉信息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加工以适应当前目标的过程被... 人脑每时每刻都要接收大量视觉信息,由于人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较大视野内将注意分配给相关信息,同时抑制引起注意分散的不相关信息,对执行目标导向的行为至关重要。这种对视觉信息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加工以适应当前目标的过程被称作视觉注意(visual attention),且视觉注意可分为自上而下的注意与自下而上的注意两种不同功能。由于来自大脑电信号的神经振荡活动在认知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综述了视觉注意与神经振荡(neural oscillation)的密切关系,但并未涉及不同的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的关系。本文系统性调查了不同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的关系,发现额-顶区域的theta频带振荡活动反映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而后部脑区的theta振荡与自下而上的注意相关。顶-枕区域alpha振荡的偏侧化有助于注意分配,而alpha频带的大规模同步促成了注意对视皮层自上而下的影响。Beta振荡介导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与自下而上的信息之间的互动,作为信息载体促进了视觉信息处理。Gamma振荡则可能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注意间整合相关。本文就视觉注意功能与神经振荡关系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揭示不同的神经振荡活动在特定的视觉注意功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 神经振荡 注意相关脑网络
下载PDF
高糖饮食与近视相关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於亭 宋继科 +1 位作者 毕宏生 解孝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9-792,共4页
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升高,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视是环境或遗传因素造成异常的视觉信息作用于视网膜,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信号转导,最终作用于巩膜,引发巩膜重塑而形成的。其中饮食因素很少受到关注,但已有... 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升高,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视是环境或遗传因素造成异常的视觉信息作用于视网膜,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信号转导,最终作用于巩膜,引发巩膜重塑而形成的。其中饮食因素很少受到关注,但已有文献报道高糖是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糖摄入导致血糖和胰岛素升高,胰高血糖素降低,以及诱发的慢性高胰岛素血症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变化等均可影响近视的进程。本文就高糖饮食与近视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影响近视进程的潜在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高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近视儿童眼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胜 吴晓彤 +4 位作者 张莉唯 汪莎 张盼盼 毕爱玲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7-961,共5页
目的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 目的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眼组(40例)、假性近视组(33例)、真性近视组(32例)。首先所有受试者检测主观调节反应(BCC)与正/负相对调节(PRA/NRA),然后应用近远调节功能检测系统测量受试者在注视近点25 cm处与远点250 cm处时眼客观调节反应(AR)、调节微波动(AM)与调节滞后(AL),最后所有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3组受试者BCC、NR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P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与真性近视组、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受试者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组受试者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点25 cm处,3组受试者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R值显著高于假性近视组和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性近视组受试者AM值显著高于正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A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L值显著低于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点250 cm处,3组受试者AR值、AM值、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在近点25 cm处AR值、AM值、AL值均显著大于远点250 cm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调节功能异常是引起学龄期儿童假性近视的主要因素,调节功能异常和近距离工作可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相关,改善调节功能是近视早期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 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 调节滞后
下载PDF
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成秀 吴建峰 +3 位作者 郭滨 林思思 蒋文君 毕宏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周龄三色短毛健康雄性豚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水溶液0.0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周龄三色短毛健康雄性豚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水溶液0.0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注射4周。从注射第4天起,模型组、实验组右眼佩戴-6.00 D透镜,左眼不戴镜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双眼不戴镜。造模期间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并测量体质量和肛温。造模4周后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雌二醇(E_(2))、睾酮(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检测各组豚鼠双眼散瞳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观察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结果造模后实验组豚鼠体质量下降明显,肛温升高,活动频率增高,毛发枯槁无光泽、易脱落,多食消瘦,大便干结色黑,易怒躁动,兴奋好斗,不易被抓取;对照组和模型组豚鼠体征正常。造模4周后,模型组体质量高于实验组(P<0.05)。从造模第2周开始,实验组肛温高于模型组(P均<0.05)。实验组造模后血清FT_(3)、FT_(4)、E_(2)、cAMP、cAMP/cGM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屈光度和两眼屈光度差值低于对照组,眼轴和两眼眼轴差值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造模眼屈光度和两眼屈光度差值低于模型组,左右眼眼轴短于模型组,左右眼眼轴差值高于模型组(P均<0.05)。实验组豚鼠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较模型组变薄,胶原纤维最细、最稀疏,间隙最大,且部分纤维出现断裂。结论甲状腺素作用后,负透镜诱导的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并可导致豚鼠近视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近视 屈光度 眼轴 后极部巩膜厚度
下载PDF
针刺改善视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康娜 吴建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818-820,824,共4页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眼部疾病有显著疗效,尤其在近视、弱视、视神经萎缩以及青光眼等眼病的治疗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眼部疾病有显著疗效,尤其在近视、弱视、视神经萎缩以及青光眼等眼病的治疗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针刺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循经络传导调节眼周微循环,改善病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近年来,为了更深入了解针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对人体的针刺开展视觉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视觉电生理、视觉相关脑区等方面研究,通过针刺动物模型进行分子与细胞水平方面的研究,分别从相对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述针刺改善视功能的机制,均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视觉 视力
下载PDF
视知觉学习的刺激类型、训练方式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加尧 吴建峰 王力涵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112-115,共4页
视知觉学习是指通过特定视觉任务训练提高视觉系统对外界视觉刺激感知能力的方法。在眼科领域,基于字母视标、随机点立体图和Gabor斑块等刺激类型及单眼、双眼等训练方式的视知觉学习被用于改善不同人群(如弱视、近视患者)的视力、对比... 视知觉学习是指通过特定视觉任务训练提高视觉系统对外界视觉刺激感知能力的方法。在眼科领域,基于字母视标、随机点立体图和Gabor斑块等刺激类型及单眼、双眼等训练方式的视知觉学习被用于改善不同人群(如弱视、近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初级视皮层可塑性、大脑神经元激活有关。探讨视知觉学习的刺激类型、训练方式及作用机制,有助于在治疗眼部疾病患者时制定更科学的治疗策略,提高视知觉学习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学习 视觉功能 视觉刺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近视相关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冯娇娇 宋继科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82-1986,共5页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LD)是一种伴有视网膜萎缩性病变和眼底赤道区玻璃体液化的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变性。其病程进展缓慢,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近视眼轴增长是其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升高...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LD)是一种伴有视网膜萎缩性病变和眼底赤道区玻璃体液化的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变性。其病程进展缓慢,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近视眼轴增长是其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升高,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广域眼底成像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查周边视网膜成为可能。目前,视网膜光凝术是其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是否需要对LD进行预防性治疗仍不甚明确。本文主要对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等做一综述,以期为近视相关LD的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发病率 影响因素 发病机制 广域眼底成像技术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电针改善实验性近视豚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杨朝晖 郝佳文 +4 位作者 刘金鹏 鲍博 刘陇黔 郭大东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0-945,共6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电针改善实验性近视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透镜诱导型近视(LIM)组、透镜诱导型近视+假穴(LIM+SHAM)组和透镜诱导型近视+电针干预(LIM+EA)组,每组35只;其... 目的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电针改善实验性近视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透镜诱导型近视(LIM)组、透镜诱导型近视+假穴(LIM+SHAM)组和透镜诱导型近视+电针干预(LIM+EA)组,每组35只;其中NC组正常饲养,LIM组、LIM+SHAM组和LIM+EA组豚鼠右眼均配戴-6.0 D透镜以建立实验性近视模型,LIM+EA组豚鼠在合谷穴与太阳穴给予电针刺激,LIM+SHAM组豚鼠在假穴位进行干预。造模2周和4周后测量豚鼠的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改变,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2周和4周后,与NC组相比,LIM组、LIM+SHAM组豚鼠右眼与左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差值均明显增大(均为P<0.001);与LIM组相比,LIM+EA组豚鼠右眼与左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差值均明显减小(均为P<0.01)。造模4周后,HE染色结果显示,NC组豚鼠视网膜排列均匀、内外核层细胞形态正常;与NC组相比,LIM组和LIM+SHAM组豚鼠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排列紊乱;与LIM组相比,LIM+EA组豚鼠视网膜厚度略有增加,排列相对规则。造模4周后,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LIM组和LIM+SHAM组豚鼠视网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增强;与LIM组相比,LIM+EA组豚鼠视网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弱。造模2周和4周后,与NC组相比,LIM组和LIM+SHAM组豚鼠视网膜中DRP1、BAX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OPA1、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LIM组相比,LIM+EA组豚鼠视网膜中DRP1、BAX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OPA1、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结论实验性近视可明显增加视网膜线粒体分裂;电针干预通过抑制视网膜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融合来减轻视网膜细胞凋亡,改善视网膜的形态结构,进而延缓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电针 近视 细胞凋亡 视网膜
下载PDF
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王忠清 吴建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6-1820,共5页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儿童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近视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巴胺、一氧化氮、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胰岛素以及前列腺素等主要神经递质均与儿童屈光发育和眼轴增长密切相关,但是它...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儿童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近视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巴胺、一氧化氮、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胰岛素以及前列腺素等主要神经递质均与儿童屈光发育和眼轴增长密切相关,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就各种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神经递质受体以及受体拮抗剂对近视进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明确不同神经递质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为近视神经递质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并为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神经递质 多巴胺 一氧化氮 乙酰胆碱 Γ-氨基丁酸 5-羟色胺 胰岛素
下载PDF
知觉学习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晓彤 毕爱玲 +1 位作者 卢秀珍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954,共4页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人们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不断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在视觉认知领域,一些电脑程序和视频游戏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视觉系统功能,基于知觉学习提出视频游戏、二分刺激、立体视训练等新兴方法治疗弱视,本文...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人们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不断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在视觉认知领域,一些电脑程序和视频游戏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视觉系统功能,基于知觉学习提出视频游戏、二分刺激、立体视训练等新兴方法治疗弱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知觉学习等新兴疗法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弱视治疗方面的效果,结合现存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本领域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知觉学习 视频游戏 双眼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