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112所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管理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闫晓云 翟荣慧 +3 位作者 杨海燕 张灿萍 武霞 杨福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3-1031,共9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112所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采用系统和方便抽样在山东省112所医院中选取540名护理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问卷和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评价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 目的了解山东省112所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采用系统和方便抽样在山东省112所医院中选取540名护理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问卷和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评价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评价得分为(59.26±17.03)分,便携式血糖仪性能要求和档案管理、培训落实、质量控制3个维度中,质量控制维度得分最低,为(17.77±4.71)分。医院等级、有完善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是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便携式血糖仪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东省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处于中等水平,质量控制管理较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委员会,发挥三级医院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带动作用,提升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血糖仪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青年AMI患者PCI术后实施双心护理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平 徐腾飞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3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实施双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和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AMI青年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实施双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和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AMI青年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双心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6 min步行试验测定步行距离(6 MWD),评价两组的心功能。采用抑郁障碍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两组的自我效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LVEF与6 MWD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PHQ-9与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PCI术后予以AMI青年患者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双心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PCI 双心护理 心功能 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吸痰深度对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加梅 张静 赵蕾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探究吸痰深度对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重症医学科(ICU)人工气道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法分为3组:A组:35例,采用... 目的探究吸痰深度对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重症医学科(ICU)人工气道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法分为3组:A组:35例,采用深部吸痰;B组:35例,采用浅部吸痰;C组:36例,采用改良吸痰。对比3组患者护理期间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肺部听诊时间、吸痰间隔时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胃内容物返流情况以及肺部痰鸣音变化情况。结果A组、B组、C组患者吸痰后即刻(T0)、1 min(T1)、3 min(T3)、5 min(T5)、10 min(T10)与吸痰前(T前)相比,SpO2升高,HR下降、MAP下降,其中T5与T10同T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5、T10时SpO2大于A组,HR、MAP小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相比,其肺部听诊时间较少,吸痰间隔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肺部听诊时间、吸痰间隔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部痰鸣音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吸痰对老年卧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期间刺激性较大,浅部吸痰虽然刺激性小,但吸痰量较少,增加了吸痰操作频率,而改良吸痰方法可兼顾吸痰安全性与有效性,且能够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对患者痰鸣音改善效果更明显,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深度 老年卧床患者 人工气道 吸痰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慢性病随访系统在社区医疗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邢鲁民 李昕 徐民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拟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专项信息化系统,为社区慢性病随访管理中医患沟通途径及社区慢性病患者随访数据关联提供便利。方法:在对慢性病社区随访需求及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患者信息随访与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慢性病管理方案,并基于健康... 目的:拟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专项信息化系统,为社区慢性病随访管理中医患沟通途径及社区慢性病患者随访数据关联提供便利。方法:在对慢性病社区随访需求及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患者信息随访与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慢性病管理方案,并基于健康档案管理理念构建慢性病患者。采用轻量级Java开发策略,基于Spring、Spring MVC结合Spring Data等框架构建社区慢性病随访系统。结果:通过构建社区慢性病随访系统,在随访过程中建立直观的医患沟通途径,并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管理中建立数据整合策略,健全健康档案内容,为实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状况,建立针对性治疗建议创造条件。结论:采用信息化方法建立基于新型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并应用于患者随访及诊疗,为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及诊断治疗提供平台支撑,有助于健全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慢性病预防宣传、诊断治疗及随访回馈等环节实施管理及干预,有望提高慢性病随访管理效率和社区慢性病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慢性病 信息系统 社区医疗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玲 李倩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以期为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方式提供选择。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8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以期为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方式提供选择。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8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E、GLU、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FC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E、GLU、FC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E、GLU、F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颅脑外伤 围术期心理 生理应激反应
下载PDF
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玉卉 程震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0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500例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不良反应、心血管指标异常... 目的分析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500例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不良反应、心血管指标异常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SDS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时间更短,心率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率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不良反应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时对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检查中不良反应等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增强 老年检查者 全程精细化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骶孔占位: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怡然 朱建忠 冯文静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指出现在子宫外的平滑肌瘤,该肿瘤较为少见,多见于肺部,发生于骶孔区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骶孔的转移性平滑肌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为临床及影像医师的诊断、治疗等提供...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指出现在子宫外的平滑肌瘤,该肿瘤较为少见,多见于肺部,发生于骶孔区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骶孔的转移性平滑肌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为临床及影像医师的诊断、治疗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 骶孔占位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稳定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武英楷 朱新峰 +2 位作者 宁尚攀 杨如杰 王瑞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系统,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系统,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回归分析探讨导致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表。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此评分预测失败的价值。[结果]164例患者中,共38例PFNA失败,失败率23.2%。单项因素比较,失败组外侧壁完整[例,完整/不完整;(12/25)vs(93/33),P<0.05],Cal-TAD[例,<25 mm/≥25 mm;(9/29)vs(83/43),P<0.05],螺旋刀片位置[例,好/差;(13/25)vs(111/15),P<0.05],骨折分型[例,完整/危险/破裂;(5/12/21)vs(98/17/11),P<0.05],复位质量[例,优/良/差;(4/12/22)vs(81/29/16),P<0.05],皮质支撑[例,阳性/中性/阴性;(4/11/23)vs(82/29/15),P<0.05]显著差于成功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外侧壁完整差(OR=12.118,P=0.007)、CalTAD大(OR=18.995,P=0.003)、螺旋刀片位置不佳(OR=20.603,P=0.003)、骨折分型差(OR=14.71,P=0.014)、内侧皮质阴性支撑(OR=16.068,P=0.01)、复位质量差(OR=45.598,P=0.001)是PFNA固定失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逻辑回归建议评分系统,ROC分析显示,此评分系统预测固定失败的临界值为6.5,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灵敏度及特异度为94.7%、73.0%。[结论]外侧壁完整差、螺旋刀片位置不佳、骨折分型差、内侧皮质阴性支撑、复位质量差是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评分系统,对预测PFNA失败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 失败 危险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武英楷 王瑞强 +2 位作者 宁尚攀 杨如杰 朱新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50-2054,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采用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采用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16个月。随访过程中,共12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占10.91%;其余98例均获得成功,占比89.09%。按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损伤侧别、T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失败组外侧壁不完整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对线差比率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内侧皮质阴性支撑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螺钉位置差的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外侧壁不完整(OR=14.424,P=0.007)、复位对线差(OR=6.578,P=0.033)、内侧皮质阴性支撑(OR=17.17,P=0.005)、螺旋刀片位置差(OR=8.403,P=0.038)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侧壁不完整、复位对线差、内侧皮质阴性支撑、螺旋刀片位置差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